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湖北咸宁四校联考)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解析:题干反映龚自珍头脑中依然有着旧有的朝贡思想,说明其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C项正确。

A项题干未能体现;B、D两项虽然提及朝贡,但是对题干的曲解。

答案: C2.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答案: A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往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儒家观念,更没有是古非今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到“比较”的范围,并没有提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的中西比较范围的扩大及领域的增多等信息表明,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了解不再片面和局限,故C项正确;虽然提到与西方对比范围的扩大,但是并不能证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C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本文在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时坚持()A.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原则C.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标准解析:从“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可知采取中体西用思想是与当时中国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占主导的时代特征相符,体现的是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分析,故C项正确。

答案: C5.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当时“民族思想的发动”主要体现在()A.“开眼看世界”B.主张“中体西用”C.宣传维新变法D.倡导“实业救国”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可以判断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开眼看世界”是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主张“中体西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在民族危机刺激下,维新派宣传和开展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倡导“实业救国”没有宣传维新变法影响大,故D项错误。

答案: C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解析: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

7.“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

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师夷制夷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排除A项;中体西用思想也没有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 项错误。

答案: C8.康有为曾说:“拟请设立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群会以,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

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量之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此推断其中的“上下议院”是()A.皇帝的随从顾问B.国家的权力中心C.朝廷的咨询机构D.政府的执行机构解析:上下议院“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外省由督抚代奏”,说明该机构不是皇帝的随从顾问,故A项错误;“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君主仍然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有事集群会议”,可见上下议院是个咨询讨论政务的机构,故C项正确;上下议院是朝廷的咨询机构,而非政府的执行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 C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A.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B.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C.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D.中国开始才引入了科学的概念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实际上主要是一种方法,不是指科学到底是什么具体的什么东西,故A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并不是浅显,而是正确的,故B项错误;陈独秀对科学的解释是既要符合客观的现象又要符合主观理性,是涉及到世界观和方法论,故C项正确;对于科学的概念,中国引入较早,在甲午战后康有为就已经开始在用了,故D项错误。

10.有人这样认为:“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此处“启蒙”的主要内容是()A.民主科学B.马列主义C.实业救国D.君主立宪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以判断时间是1915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故A项正确;宣传马列主义是在1918年,不符合材料“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兴起是19世纪末,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是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与材料维护民主共和政体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11.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材料中“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戊戌变法;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是辛亥革命;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

答案: D12.下列新文化运动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言论,最有利于近代民主革命目标实现的是()A.“世界万国,以有民权而兴,无民权而亡者,踵相接,背相望”B.“女权愈振之国,共国愈文明”C.“社会主义社会是最进步之社会”D.“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以茶毒吾同胞者,二千余年矣”解析:近代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而“孔丘砌专制政府之基,以荼毒吾同胞者,二千余年矣”,利于反封建,故D项正确。

答案: 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材料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

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打倒孔子的说法是有区别了,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

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

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

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材料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

当代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比如传统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虽然是好东西,毕竟是我们的祖先用来处理过去的国家或人际关系的指导思想。

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怎样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异同。

(1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

(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着眼点,依据材料一“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信息可知,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是批判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第二小问背景,结合陈独秀所处的时代,结合经济、阶级、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