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创新工学结合G PTC 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开发基于技术中心的校内实训基地,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综合教学环境,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一)根据创新工学结合G PTC 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创设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训练需要的学做合一综合教学环境,突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服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需要,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特点,大力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按照“团队工作”方式,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或生产性实训训练;
(三)为了利于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利于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实训基地应具有开展技能竞赛、职业资格鉴定的基本条件,使之成为教学、鉴定的双重基地。
(四)实训基地兼具创新工作室和企业项目工作室的功能。
实训基地支持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成为创新能力培养与竞赛集训的基地;实训基地支持教师和师生团队开展技术服务开发工作,使之成为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的平台。
(五)实训基地建设要联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设计,为构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机制上的保障,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六)实训基地建设包括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要重视软件建设。
不断完善实训项目开发,编制项目任务书、指导书和考核标准等文件资料,规范实训室管理,积极开拓实训室的服务领域。
二、建设程序
(一)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开展企业调研,联合企业专家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立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方案,体现工学结合的需要,并进行论证分析,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联合企业专家,选择并编制设备采购清单,保证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
对同一功能的设备须对三个以上的设备制造商或销售商进行询价,选取性能价格比最高的设备编入采购清单。
(三)实训基地建设所需设备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实行政府采购,纳入市财政专项。
学校应强化专项资金的核算和使用管理,设立专门账簿,分项目进行单独核算,按预算使用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无特殊情况,专项资金须在当年年内全部用完。
(四)学院组织财政专项初审,初步审查设备清单。
初审通过后,教学系填写《专项拨款
项
目申
,包括设备预算、项目可行性报告、专家评审报告,提交市评审中心,并接收评审。
(五)市采购中心发出执行专项项目通知后,启动专项招投标和设备采购工作。
(六)教学系根据教学需要,对实训基地进行氛围设计,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七)学院组成专家组进行专项的评审验收。
三、运行管理
(一)实训基地的管理实施教学系负责制,教学系主任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第一责任人, 教学系应选派实训基地管理员进行日常管理。
(二)实训基地使用者每学期末,向实训基地管理员提交实训基地使用计划(包括实
验或 实训的项目、时间、人数
、
指
导
教
师
、
实
训
基(三)实训管理员应根据需要,组织落实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编制实训基地课表,做好实 训基地的仪器设备、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和日常维护,确保基地正常运行。
(四)教学系应配备和安排政治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业务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指 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教学系要加强对专业技术指导人员的培养、推荐、选拔、考核和管 理,把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及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归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晋级、晋职的 重要考核内容。
(五)实训基地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日常使用记录,保证实 训基地的安全卫生,定期进行实训基地使用情况统计,做到数据准确。
(六)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
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定期向系主任汇报实训基地建设、 使用情况,提出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培训 的各项工作。
(七)教学系安排骨干教师联系企业专家,定期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编制实训项目任务 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