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

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以下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说课稿,欢迎借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

第一个方面:说课标说课标包括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首先说课程目标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学数学说课稿《20以内退位减法》欢迎大家借鉴!(一)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程标准》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根据对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的研读,下面我对本单元进行解读:1.知识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达到了我预期设定的教学效果。

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问题解决目标: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4.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再说内容标准(二)内容标准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

在认真研读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单元的内容准标是:数的认识要求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数的运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计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个方面:说教材我将从“编写特点” “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先来看看它的编写特点:(一)编写特点第1个编写特点是:注重在直观操作中感知与抽象本单元教材是探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探究算理算法的过程注重直观操作。

先让学生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个过程充分体现由直观到抽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例如在信息窗3中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的问题时,通过用小棒摆以及用计数器拨的过程,重点展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以及个位上10颗珠子换成十位上的1颗,突出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再通过“5加8”等于13,怎样写?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个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进位方法。

“先从前到后地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的,再给卡片上的动物、圆点送花片、送木珠,一只动物送一个花片,一个圆点送一粒木珠。

最后还要说一说:几只动物送你几个花片或者几个圆点送你几粒木珠。

”第2个编写特点是: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时引出:“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要放手给学生,允许学生一口算的形式计算,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策略的多样化体现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的探究过程中,教材展示小棒和计数器两种策略,来帮助学生明白列竖式时“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道理第3个编写特点是:注重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在每个信息窗的教学中注重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如在信息窗5中第一个红点有两种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整堂课设计我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学:“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欣赏俄罗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鹅湖》、日本的樱花、各国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国家的风格及多样性;“不说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让学生取取别称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各国的主要特点;“不学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学一学各国的礼仪,了解中西礼仪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从而更加热爱这个多姿多彩的美丽的世界。

这样从知到行,从课内到课外,构成了品德教学的整体性。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1.先用50元减去买海螺花去的钱,再减去买珊瑚花的钱,就是剩下的,学习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计算犯法。

2.先求买海螺和珊瑚一共花多少钱,再求还剩下多少钱,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

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既要学习解决此类应用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又要学会两步计算的笔算方法。

(二)内容结构本册教材第7单元的内容结构包括:(5个信息窗)1.信息窗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课后作业:书24页习题1.3 (1)、(3)、(5)、(7);(1)、(3)要求:小组长及时检查力争人人掌握去括号方法,会省略括号。

2.信息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3.信息窗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4.信息窗4:两位数加两位数(退位)5.信息窗5: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6.回顾整理: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三)知识与技能立体整合1.从横向角度来看,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等内容,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年级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知识基础。

以上是我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接着2.从纵向角度来看,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使计算加减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方面:说建议“说建议”包括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一)先说教学建议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本单元的研读,提出以下3点建议:2.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学习时离不开学具的帮助。

本单元教学中充分借助学具的操作理解算理、学习算法。

如在教学“26+12” 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独立探究。

引导学生借助小棒:2捆和1捆合起来是3捆,即2个十和1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6根和2根合起来是8根,即6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8个一;拨计数器时,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合起来是38,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进而引出竖式的学习,并再一次借助计数器帮助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在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将计数器和小棒的演示过程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过程紧密结合。

让学具的操作真正为算理和算法教学服务。

1. 保持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信息窗1提出“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信息窗4提出“ 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多少种?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数学信息,列式解决。

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就是求这两个数的差,所以用减法。

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结合起有机结合,深化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3.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游戏:1分钟完成练习纸上题目:(1)独立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小声说计算过程(2)火眼金睛辨对错,分析发现的错例,并说说如何改正。

根据黑板的题目自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或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考考你的同桌。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

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

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要求:先静静的在心里想好算式后,再写到练习纸的后面,然后交给你的同桌算出得数,并让你的同桌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反馈,如果做的题有错误请大家分析原因,并让出错的学生把计算过程说一次。

接下来说,“评价建议”(二)评价建议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1.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没有掌握?如学完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笔算方法,看看是否写对竖式?计算竖式注意什么问题?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等等,如果不会的话可以老师再辅导,也可以交给组长、组内同学负责,或是给小组加分的等激励措施。

2.学生自我评价:上完一节课后,让学生自己问问自己:这节课我有没有认真倾听,我有什么收获?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三)最后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实施数学教学时应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1.整合文本资源,整理错题集,本单元的内容,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问题,这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出现的错题或是大部分同学出现的错题记录下来,慢慢地形成一本错题集,也是知识的一个积累。

把错题记录下来,也是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的好习惯。

2.制作系列微课: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清晰,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录成一个微课视频,整个单元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系列微课,可以放在网站球球群了,供基础薄弱的学生回家再学习;也可以结合我校的学习单,制成预习式的微课,引导孩子在家也能认真学习。

3. 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课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物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讲一些数学有关的小故事或是数学家学习的故事,也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谢谢大家。

以上是我对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研读,谢谢大家。

(2)教学目标:名句鉴赏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先从语感入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来说。

让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由意象组成。

而意境制约着其中的每一个意象。

一个成功意境中的诸意象几乎是无可置换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