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衡政办字[2017]56号
【发布部门】衡水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6.13
【实施日期】2017.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衡政办字〔2017〕5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13日
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根据《河北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衡水市委办公室、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衡办发〔2016〕30号),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文艺创作演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市场监管、对外文化交流等内容。

一、总体目标
推动全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打造“文化衡水”的战略构想,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使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文化艺术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进一步加强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文艺精品工程实施不断深化,创作演出管理机制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作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原创精品力作。

--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不断完善。

进一步充实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推进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初步形成全市文化遗产资源的战略性培育和整体性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加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

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方式,提升文化市场管理能力,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开放、竞争有
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文化市场监管格局初步确立。

--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不断提高。

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更加灵活,平台支撑更加有力,“走出去、请进来”项目合作类型更加多元化,衡水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体系更加合理,专业类型多样、层次分布科学、老中青衔接有序的文化人才队伍基本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精准供给、有效供给,拓宽供给渠道。

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免费开放工作,逐步扩大免费开放范围。

扩大全民阅读、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

建设特色文化小镇,积极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品牌,逐步实现一市多品、一县多品、一乡一品和一村一品。

推进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业态。

2.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全面落实《衡水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年)》、《中共衡水市委办公室、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衡办发〔2016〕30号)精神,健全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

积极推进冀州区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发挥其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达标县创建工作。

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等服务标准,对设施与环境、服务对象与开放时间、服务内容与方式、服务管理与监督等进行统一规范,提高服务效能。

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国有剧团要常年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实施精准扶贫,以基础设施建设、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等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落实国家在贫困县安排的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取消县及以下配套资金政策。

重点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人员、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对象,鼓励公共文化单位开办老年大学、残疾人课堂,建立基层农村文艺辅导基地、图书馆馆外基层服务点。

充分利用京津冀公共文化示范走廊发展联盟这一平台,深度融入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同发展。

4.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科技水平。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进文化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