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主义人类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

结构主义人类学--------亲属结构、神话的新分析方法一、结构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新民族国家的建立导致西方人类学难以在原殖民地进行田野工作,这使得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困境及对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的重新思考。

而这种重新思考促成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派的诞生,即结构人类学或结构主义人类学(structural anthropology)。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理论范式,甚至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唯一真正的原创性科学范式。

(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人类学理论框架有两种主要的范式构成,分别是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传统下的英国结构-功能主义,以及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等人传统戏爱的美国文化与人格研究,或心理学派。

)作为一个理论流派的结构主义几乎是列维-斯特劳斯个人的独创。

二、列维-斯特劳斯生平及著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法国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

他早年在巴黎学习法律、哲学和心理学。

1934年第一次阅读了专业文化人类学著作——罗维《初民社会》,遂将兴趣转向了人类学研究。

在此之后,列维-斯特劳斯曾去巴西进行了5个月的调查。

1938-1939年再次前往巴西中部高原和亚马逊河流域调查印第安人生活。

这些田野工作经历使他得以写出那本风靡一时的迷人游记《热带闲愁》。

这些经历对他最重要的影响是:他感到人类社会的不同经验背后存在着一种基本的一致性,而且人类的思维在各方面也是基本相同的。

主要著作《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热带闲愁》1955 结构主义思潮产生的标志《结构人类学》(第一卷)1958《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1-4卷)1964-1971三、结构主义人类学的思想来源(一)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思想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标志着语言学研究开始强调共时和结构分析,同时标志着符号学和符号论的建立和结构主义的诞生。

索绪尔创建了许多现今在语言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仍很普遍的区分,其中有四种关键区分:历时性和共时性、语言和言语、符号能指和符号所指、横组合和纵聚合。

概括起来,结构主义人类学从结构语言学那里主要继承了两个基本思想:A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语言代表的是语言的结构和语法意义,以此类推,它也可以代表语言和文化的基础(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在说话这一行为的底层的现象,真正的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系统本身,而不是说话行为)。

只有人类社会才有“language”,而其余的生物与无生物只有“speech”。

B 符号能指和符号所指:“符号能指”指的是有意义的词语或符号,“符号所指”指的是词语或符号所代表的事物。

符号能指和符号所指这两个因素构成索绪尔所说的“符号”,符号最突出的特点是“任意性”,也就是说词汇与它的音位特性之间没有天然的联系,在每个情况下,词汇的语音构成都依赖于我们所选择的语言。

文化符号因素的意义也是从特定的文化和文化背景中产生的。

如玫瑰,rose。

C 横组合和纵聚合:“横组合关系”是指句子中的各种关系。

如:“约翰爱玛丽”中,主语:约翰,谓语:爱,宾语:玛丽。

“纵聚合关系”是指“玛丽”可以换成“罗斯”,“萨拉”,所以“纵聚合关系”又称“选择关系”。

索绪尔之后的“布拉格学派”提出了“区别性特征,”语言学中的“区别性特征”类似于人认识到清浊音两种特征的区别,并且把这种认识扩展到更广阔的体系中,是结构主义的主要内容。

列维-施特劳斯关于亲属关系、符号、神话等的著作,都是以与此相似的理论为基础的。

(二)现代文化人类学中的结构思想弗雷泽和巴斯蒂安:他们认为,凡属同一种族的人必然具有心理共性或“基本观念”。

凡是达到同一进化阶段的民族,在他们所具有的相似的社会风俗中都可以找到这种心理共性。

在对世界图腾现象的研究中,弗雷泽在其《图腾崇拜与外婚制》中说了一段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的话:“在属于同一个部落图腾下的所有男人和女人,都深信自己源于相同的祖先和具有共同的血缘,他们之间由于一种共同的义务和图腾的共同信仰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图腾观不但是一种宗教信仰,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结构”。

杜尔克姆-社会决定论:杜尔克姆把社会事实看成是某种东西对个人进行强迫所产生的结果,个人只被看成是一个演员或“角色扮演者”,一切行为只有在结构规范所构成的系统内才会有意义。

(例,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姿态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事实,它只能算得上是个人的事实;但是,如果这件事实为大量的人所反复的做,我们就有理由说,那一个姿态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结构的现实性行为)莫斯:莫斯认为,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是因为有交往,而交往的基础是对等性原则。

对等性原则和它的含义是社会科学的结构主义的重要基础拉德克利夫·布朗关于社会结构的定义:在由制度(即社会上已确定的行为规范或模式)所规定或支配的关系中人的不断配置组合。

(三)现代心理学中的结构思想A 格式塔心理学派:亦称“完型心理学”。

格式塔,德文Gestalt,意为完整的。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主张用格式塔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

认为结构不是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复杂的知觉不能简单地用构成知觉的感觉总和来充分证明:当一种心理活动构成直觉的时候,其相关联的部分就会成为“结构”,但这种结构本身并不包含组成它的各部门的特性。

主张: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决定的B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成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

并试图以这种心理为基础,说明人类的整个精神活动及其文化形态的变化过程,以及个人正常、异常或者变态的心理活动规律。

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和个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心理最深层的结构,也是最原始,最活跃的部分。

原始:1、它是指潜意识处于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从整个人类来看,它是在文明前的原始部落、民族中存在的心理活动;从个人来看,它是其在幼年期发生的心理。

2、指潜意识是构成全部心理活动的基本元素,换句话讲,潜意识如同原子构成自然万物一样,乃是构成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本单位。

活跃:1、它是始终不停地活动着的2、它的活动是毫无掩饰的,采取了赤裸裸的形式3、它是最有生命力的,总是力图冲破意识层对它的严密控制注:列维-施特劳斯研究神话的思路与弗洛伊对潜意识的研究是一致的。

弗洛伊德认为,作为人类心理活动深层基础的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力图表现出来,同时又无时无刻不受到“自我”和“非我”,即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的压抑和控制。

所以,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要几经曲折复杂的“改头换面”的方式及其他隐蔽的途径,才能表现出来。

人越成熟,意识对潜意识的控制越严格,潜意识也就越无法以其本来面目表现出来,只有在儿童时期,潜意识才有较广阔的活动余地;此外,在人们的活动中,潜意识只有在两种状态下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暴露,这就是在梦中和精神失常的时候,因此,如果要研究潜意识的性质,最好深入研究梦。

四、结构的概念和结构主义方法(一)结构的概念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的“结构”一词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各个事物的构成形式和外表;二是指各个事物的组成成分或构成原料。

(二)结构主义方法结构主义试图为各门学科提供一种普遍有效的方法,人们可以把自己遇到的现象整理成系统的整体;他不仅要解决某一系统内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要找出各个系统,各个领域现象之间的关系,打破这些现象之间的绝对界限,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结构主义方法认为,一切关系最终都可以还原为两项对立的关系(二元对立),每个关系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根据自己在对立关系中的位置,被赋予其本身的社会价值。

·结构主义方法要求人们尽可能找出各个现象的对立关系。

·结构主义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对整体、对总体的强调。

·它的基本信条是:研究联结和结合诸元素的关系网络,而不研究一个整体内部的诸元素。

·结构主义方法认为,只有通过存在于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解释整体的部分。

关于二元对立思想思维的陷阱:二元对立思维,分别心,上帝在设计人脑的时候,留下了斧凿的痕迹,这个是人类思维集体性的一个陷阱。

世界的本源是通过阴阳、01来进行编码的,大脑的神经元有冲动(1)和抑制(0)两种状态,这样的编码也决定了人喜欢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思维、分别心是受文化等因素影响,人的内心会产生好恶、美丑,我想这样不想那样,非得这样不能那样,非此即彼的一种思维现象。

二元对立思维、分别心容易制造内心冲突,让人有种种痛苦和焦虑的体验。

二元对立思维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内心世界,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通常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吵架、争辩,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源于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泛化。

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创见——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基本要点列维-施特劳斯不同于或超越拉德克利夫布朗等人的地方,是他尽管部分吸收了“结构”的思想,但其关注点不是经验的社会结构,而是人类的思维结构。

1、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2、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照二元对立来寻求事物之间的区别性特征;3、秩序需要符号来表达,因此文化是符号体系;4、符号体系反应人类的意识结构,而意识结构可以抽象成结构模型’5、结构模型有深浅两个层次。

与经验同构的是浅层结构,深层结构不为意识所及,反应年共人类的普通心性。

关于结构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在人类学中,结构主义是作为结构-功能主义的反题存在的。

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原始社会的每个风俗与信仰在该社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某种决定性角色,恰如生物的每个器官在该有机体的一般生命中扮演着某些角色一样。

”他进一步提出,一切文化都有特定的功能,例如安达曼岛民的信仰仪式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该社会的团结与凝聚力。

某制度在文化机构整体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对集团统一体所发挥的功能(强调各部分的功能)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生活的符号系统,其由音素、音节、词素、词组和句子等组成。

这些要素并不重要,只有置于一定的语言结构中才具有意义(并不强调各部分的功能)。

列维-施特劳斯把这种思想引进文化研究领域,认为应从混乱的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不是实际存在的,而是隐藏在实际社会关系背后的,它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有通过文化人类学家建立的模式才能被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