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的长短对钓鱼的影响
子线又叫脑线,是连接钩和铅坠的那段钓线,当初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主线,以前早有使用,但不普遍。
真正得到推广和普及的是台钓进入大陆以后,钓鱼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内涵。
它的变化,丰富了我们的钓法,使我们的钓鱼技术走向更高,充满玄机。
下面我就子线的长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灵敏度的影响。
不管是传统的落地坠钓法还是悬坠钓,子线的长短对它的灵敏度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子线越短越灵敏,子线越长越迟钝。
所以,我们在决定子线长短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灵敏度。
关于什么时候需要灵敏,什么时候需要迟钝,那是变化莫测。
二、对安全性的影响。
我们都有鱼儿只进窝不吃钩的体验,抛开天气和饵料的因素,恐怕就是它的摄食安全性了。
各种鱼对安全都有不同的要求,并与它的食象有者一定的关系。
比如草鱼,最怕噪声,但是子线的粗细和长短对它影响
不大,因为它的食象以啃食为主,经常把草拽得东倒西歪,还怕子线粗吗?鲤鱼就不同了,它的食象是吸食,稍有不适或不对口味就吐了出来,受惊以后就不再摄食了。
所以用较细的长子线钓鲤鱼上钩率会高很多。
四是对诱鱼的影响。
台钓强大的诱鱼能力长子线功不可没。
从铅坠和钩饵入水到在水中悬停的第一摆的过程中,子线是被坠子牵着走的,它的速度决定于坠子的重量,子线的长度对诱鱼的影响不大。
但在子线以坠子为圆心划弧下落的第二摆的过程中,子线的长度直接决定着下落的时间,对诱鱼产生很大影响。
子线越长,诱鱼效果越好,子线越短,诱鱼效果越差。
在一钩悬浮一钩触底的状态下,上钩的诱鱼效果也受子线长度的影响。
子线长,钩饵的摆动轻松自然,仿生效果好,诱鱼效果好;子线短,钩饵不摆动或摆动生硬,诱鱼效果差。
三、对适口性的影响。
我们所说的适口性,是指鱼吞钩时的方便程度。
钓线太细,不便于分析,我们可以拿一截一定粗细的铁丝代替。
先把铁丝的一端固定在座钳上,截去多余的部门只留50cm,我们把另一端绑在弹簧秤上,左右或上下拉动,记下弹簧秤的数字。
然后截去40cm,只留下10cm,重复上次的操作。
我们会发现,第二次的数字是第一次的5倍,这就是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所以子线越长越省力,子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