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反思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观看《欲速则不达》
课堂实录反思
《欲速则不达》是一篇古文的译文,也是一个寓言故事。
文章虽然短小,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题目所概括的:欲速则不达。
即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通过本文的教学,应使学生悟出这个道理本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想要快,因为太着急,采取错误的措施,反而慢了。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心理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身的情感体验。
3.读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另外,朗读古文,感悟古文的特点和魅力,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观看了这堂课的课堂实录,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品词析句。
本节课以阅读教学为主要内容,但因为是古文的译文,因此把词语教学也作为重点。
导入新课时,老师直接出示课文标题,引导学生理解标题中“速”字和“则”字,进而初步理解标题含义。
检查初读时,设计了学习词语的环节,对两个古代的专用词语“驿使、驺子”,进行释义。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将词语教学贯穿始终,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危在旦夕”、“心急如焚”等词语。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在掌握了本课生词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准确、轻松。
二是用深情并茂的配乐触发朗读情感。
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聚焦三处急,从景公为什么急、怎样急、景公能尽快赶回都城吗三方面,抓住描写景公动作、语言的词语,体会景公焦急的心情,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进而通过景公的行为感悟到做事情急于求成,不讲求正确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基本能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是教学资源运用适当,适量。
在四年的学习中,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因此传授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古文兴趣有很大作用。
本课中,李兰老师非常注重教学资源的适用,力求用最简单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果,让语文课散发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被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迷恋。
总之,这堂《欲速则不达》使我受益匪浅。
从孩子们课堂表现来看,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看出老师平时所下的功夫匪浅。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坚持不断地培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