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教学目标:1、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
误差。
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
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即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理解人民币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理解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理解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
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
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理解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理解,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能够换2个1角;5角能够换5个1角;1元=10角。
)三、应用拓展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四、全课总结【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实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反应水平和逆向思维水平,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升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二、新授:(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1)出现两种情况: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3)原来我们能够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理解了两个新朋友。
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3、练习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学生理解上、下三、巩固练习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说说你学会了什么?【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教材内容:新课程第二册教科书P9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水平,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水果图片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电脑出示配乐动画:(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住着一直叫聪聪的猴子。
明天就是它的生日,有很多的好朋友来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想理解它们吗?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1、提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2、(没看清)电脑再放动画片3、提问A、五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
4、报告整理数据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A、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B、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5、电脑再放动画片。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吗?B、大家同意吗?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
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出示课题)8、比较。
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6、3、7、2、3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能来说一说吗?3、这样一张用来统计各种数据的表格我们就叫统计表。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1、根据这五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B、他涂得对吗?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D、他们涂得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4、刚才这样的表格叫统计表,那么这张图叫什么呢?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五、练习应用1、明天就是聪聪的生日了,老师也调查了我们班小朋友的生日是在哪个月份,并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从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大家帮了聪聪这么多忙,聪聪非常高兴,它想请小朋友们也去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愿意吗?电脑播放聪聪的话:小朋友,很高兴你们也能来我家做客。
我想去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来招待你们,不过我又不知道你们喜欢吃哪些水果,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4、学生填调查表,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下面做上记号。
5、老师读数据,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统计表中的数量。
再根据各类水果的数量,在统计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6、展示、评价(1)谁愿意跟聪聪说说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哪些水果?(2)看着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六、小结1、电脑继续放动画片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协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获。
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收获吗?2、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的知识,你发现了吗?3、别急,小猴聪聪还有话要说呢!(小朋友,你们可真厉害啊,今天就学会了这么多,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谢谢大家帮了我的忙,同时也欢迎你们明天到我家来过生日。
再见,再见。
)【篇四】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1-5的理解》: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
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
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
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
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能够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很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理解。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准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
”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能够;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很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能够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