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技巧:出色简历的七大原则及小简历里有大文章(一)出色简历的七大原则
十秒钟原则
当你的简历写完以后,权衡一下,是不是能够在十秒钟内看完所有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呢?顶级就业力专家闫岭认为,一般情况下,简历的长度以a4纸1p为限,简历越长,被认真阅读的可能性越小。
高端人才有时可准备2页以上的简历,但也需要在简历的开头部分有简洁清楚的资历概述,以方便阅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情况,产生进一步仔细阅读的愿望。
清晰原则
清晰的目的就是要便于阅读。
就象是制作一份平面广告作品一样,简历排版时需要综合考虑字体大小、行和段的间距、重点内容的突出等因素。
真实性原则
不要试图编造工作经历或者业绩,谎言不会让你走得太远。
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大多数的谎言在面试过程中就会被识破,更何况许多大公司(尤其是外企)在提供offer前会根据简历和相关资料进行背景调查。
但真实性并非就是要把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和盘托出。
洪老师认为不可以撒谎,但可以选择突出哪些内容或忽视哪些内容,要知道优化≠掺假。
针对性原则
如果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和不同职位,你所提交的都是同样的简历,那么这样的简历所欠缺的就是针对性。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姑娘收到一封她感觉好像跟自己并没有太大关系的情书,你认为她还会考虑跟你约会吗?
“假如a公司要求你具备相关行业经验和良好的销售业绩,你在简历中清楚地陈述了有关的经历和事实并且把它们放在突出的位置,这就是针对性;如果b公司要求你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你在简历中描述了自己做过业余涉外商务翻译的经历,这就是针对性;假如c
公司明确要求应聘者是上海户口,您在简历中说明自己是上海浦东区居民,这就是针对性。
”作为资深的职业规划师,闫岭是这样解释针对性原则的。
她认为不仅仅是简历,在写求职信、跟进信以及感谢信的时候,针对性都是十分重要的原则。
价值性原则
使用语言力求平实、客观、精炼,篇幅视工作所限为1-2页,工作年限5年以下,通常以1页为宜,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通常为2页。
注意提供能够证明工作业绩的量化数据,同时提供能够提高职业含金量的成功经历。
闫岭强调,最近5年经历重点突出,独有经历一定要保留,如著名公司从业、参与著名培训会议论坛、与著名人物接触的经历,将最闪光的拎出即可,不要过于详细描述,懂得适当留白。
条理性原则
要将公司可能雇用你的理由,用自己过去的经历有条理的表达出来。
闫岭透露,个人基本资料、工作经历包括职责和业绩、教育与培训这三大块为重点内容,其次重要的是职业目标、核心技能、背景概论、语言与计算机能力、奖励和荣誉,其他信息皆可忽略。
客观性原则
“我是个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人,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着十分出色的工作表现”。
在很多人简历中常能看到类似的句子。
或许说的没错,但理智的hrd绝不会轻信这样的主观表白。
所以,简历上应提供客观的证明或者佐证你资历、能力的事实和数据。
如“因销售业绩排名第一获得公司嘉奖”,或“因为在某参展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而获得主管经理赞扬”。
后者的表述其客观性明显比前者弱。
另外,为了尽可能客观,简历要尽可能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我”。
简历需要优化但更重要的是内涵,在投递简历前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这才是应聘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向阳生涯辅导过的数千位求职者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在写简历前并不知道自己的求职方向。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求职方向很困惑,因而在简历上不写求职意向或是写得太多,这都不可取。
如果自己实在无法把握,可以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帮助你尽快找出职业定位。
(二)小简历里有大文章
身在职场,简历更像是“拜帖”,人人都要备上一份甚至几份,以便你向主人家(求才企业)详细的介绍自己,从而争取到被邀请面谈做客的机会。
因此,如何把这份“拜帖”制作的实用精美、诚实可信又个性十足,就成为职场必修的一门功课。
简历之基本法则
一份好的简历,是获得面试机会的重要工具,它首先应该包含这几个基本要素:自我基本情
况介绍,如年龄、性别、学历等;工作经验的诠释,如工作时间、负责过的项目等;还有就是求职意向。
如今,网络招聘平台的快速发展与逐渐完善,为求职者及求才企业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渠道,但是由此带来的海量信息对于求职者以及求才企业来说,也成为一种负担——hr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审阅识辨每个简历。
这种情况就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细心:招聘网站提供的二三十个栏位必须耐心的完整填写,有些求职者往往会在其中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填写。
殊不知,当hr看到这些不完整的信息时,心里已对这个求职者的态度打了折扣——连招聘平台最基本的要求都不愿满足,怎么可能会认真对待工作呢。
用心:要细心检查填写的基本信息,严格避免错别字、病句,尤其是数据、年月等更要仔细。
条列式:工作经验,处理项目、所获证书等尽量使用条列的方式,让hr能够一目了然,次序上也要先近后远,先重后清。
简历之“突出重围”
信息不平衡:求才企业、求职者之间信息的不平衡,会给彼此带来时间、精力的浪费,求职者很可能因此对企业留下不良印象,在以后求职过程中有意识的予以过滤。
一份简历包打天下:简历内容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同的职位对于工作经验、个性特质和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应该有意识的突出重点。
如在应聘内勤和外勤这两种截然不同职位时,一份通吃的样板简历显然不如量身定做的个性简历更受关注。
不刷新简历:很多招聘网站都会根据简历的刷新时间进行排序,那些时常刷新的简历自然会排位靠前,更能引起hr的注意力。
很显然,大多hr在下载简历时首先就会利用这项功能,把那些已经半年甚至一年多没有刷新的简历过滤掉——因为一个对待简历如此马虎的人,谁能保证他会对工作认真,更何况简历里的信息恐怕已经严重滞后了。
简历之锦上添花
除了做到不出错外,如何在简历中特别加“料”,做到差异化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陈先生认为,找工作对于个人而言非常重要,所以应保持积极主动寻找机会的态度,并善于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
求职信:假设你看到一个职位,仅仅将简历上传是远远不够的。
网上有许多帮助求职者写求职信的范本,但千万不要偷懒而照本宣科,因为千人一面的大众化求职信逃不出hr的“火眼金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消化其架构后,把自己的优势、特点融入其中,撰写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求职信。
体现自己特色化的东西,快速实现差异化。
主动应聘功能:看到合适的职位信息,除了在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外,还可以直接发送到求才企业hr的信箱,增加被企业hr关注到的几率。
此外,如果简历投递一段时间后还是没有得到回复,求职者也可以尝试给hr打电话,做一个简单的询问和介绍,让hr切实感受到你的用心和积极主动。
但陈先生同时提醒到,主动询问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并在不妨碍hr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只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添加创造力:如别人都用文字作冗长描述时,你可以用ppt、网页等个性化手段来彰显自己的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等,但要注意表现形式应与自己的求职意向相契合,能为自己的简历加分,而不是落入为了形式而形式的窠臼。
引用别人的评价:简历通常会有一个“特长描述”或“自我评价”的栏位,这让很多求职者感到头疼:不填,hr会认为你对自己缺少清晰的总结与认识;填,大家又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对此,建议可适当的引用别人对你的评价,即客观真实又能引起共鸣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