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爱国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
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汉朝的大将军。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
武帝时国
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
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
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
帝封为冠军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
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
拒绝了。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
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
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民族尊严不可辱
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他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主要是在欧洲和美洲,虽然并
没有自己的祖国,但是犹太人是一个凝聚力非常强的民族。
德国大诗人海涅就是个犹太人。
他写的诗充满爱国激情,但是有些人因为他是犹太人
而对他抱有成见。
有一段时间,他在公共场合常遭到一些无耻之徒的侮辱和攻击。
有一天,在一个晚会上,有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对他说:“告诉你一件奇怪的事情,我
发出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能弥补这个
缺陷!”
于谦保卫京城的故事
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消息传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从宫
里内库捡出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偷偷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
结果,当然是毫无希望。
从土木堡逃出来的伤兵,断了手的,缺了腿的,陆续在北京街道出现了。
京城里人心
惶惶,谁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样。
再说,京城里留下的人马不多,瓦剌军来了怎么抵挡呢?
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布由郕王朱祁钰监国就是代理皇帝的职权,并且召集大臣,
商量怎么对付瓦剌。
大臣们七嘴八舌,不知怎么办才好。
大臣徐有贞说:“瓦剌兵强,怎
么也抵挡不住。
我考察天象,京城将遭到大难、不如逃到南方去,暂时避一下,再作打算。
”
兵部侍郎于谦神情严肃地向皇太后和郕王说:“谁主张逃跑的,应该砍头。
京城是国
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势就完了。
大家难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训吗?”
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决定叫于谦负责指挥军民守城。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他自小有远大的志向。
小时候,他
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
于谦十分钦佩文天祥,把那幅画像挂在书桌边,并且题
上词,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学习。
长大以后,他考中进士,做了几任地方官,严格执法,
廉洁奉公;后来担任河南巡抚,奖励生产,救济灾荒,比较注意人民疾苦。
王振专权的时候,贪污成风,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
来不送礼品。
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动他的
两只袖子,笑着说:“只有清风。
”他还写了一首诗,表明自己的态度,诗的后面两句是:“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后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闾阎就是里巷。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因为于谦刚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党诬告于谦,把于谦打进监牢,还判
了死刑。
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员和百姓听到于谦被诬陷的消息,成千上万的人联名向明英
宗请愿,要求释放于谦。
王振一伙一看众怒难犯,又抓不住于谦什么把柄,只好释放了于谦,恢复了他的原职;后来,又被调到北京担任兵部侍郎。
这一回,在京城面临危急的时刻,于谦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
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剌军的奸细。
有一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上朝,大臣们纷纷要求宣布王振罪状。
朱祁钰不敢作主。
有个宦官马顺,是王振的同党,见大臣们不肯退朝,吆喝着想把大臣赶跑。
这下激怒了大臣。
有个大臣冲上去揪住马顺,大伙赶上来,一阵拳打脚踢,就把马顺揍死了。
朱祁钰见到朝堂大乱,想躲进内宫,于谦拦住他说:“王振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惩办不能平民愤。
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状,大臣们就心安了。
”
朱祁钰听了于谦的话,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惩办了一些王振的同党,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没把他杀死,却挟持着英宗当人质,不断骚扰边境。
看来,京城里没有皇帝不好办。
于谦等大臣请太后正式宣布让朱祁钰做皇帝,被俘虏的明英
宗改称太上皇。
朱祁钰这才即位称帝,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也先知道明朝决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为借口,大举进犯北京。
这一年十月,瓦剌军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
于谦立刻召集将领商
量对策。
大将石亨认为明军兵力弱,主张把军队撤进城里,然后把各道城门关闭起来防守,日子一久,也许瓦剌会自动退兵。
于谦说:“敌人这样嚣张。
如果我们向他们示弱,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
我们一定要
主动出兵,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
接着,他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
于谦在城外把各路人马布置好后,他亲自率领一支人马驻守在德胜门外,叫城里的守
将把城门全部关闭起来,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
并且下了一道军令:将领上阵,丢了队伍
带头后退的,就斩将领;兵士不听将领指挥,临阵脱逃的,由后队将士督斩。
将士们被于谦的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
战斗,保卫北京。
这时候,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陆续开到北京支援。
城外的明军增加到二十
二万人。
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
城外的百姓也
配合明军,跳上屋顶墙头,用砖瓦投掷敌人。
经过五天的激战,瓦剌军死伤惨重。
也先遭到严重损失,又怕退路被明军截断,不敢再战,就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
于谦等明英宗去远了,就用火炮轰击,又杀伤了一批瓦剌兵。
北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
的胜利。
于谦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军民的爱戴。
明代宗十分敬重他。
于谦家的房屋简陋,只
能遮蔽风雨,明代宗给他造一座府第,于谦推辞了。
他说:“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
怎么能贪图享受呢?”
也先失败后,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
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
于谦一心保卫国家,但是那个在北京危急的日子里主张逃跑的徐有贞,还有被于谦责
备过的大将石亨,都对他怀恨在心,在暗地里想法报复。
英宗回北京后过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徐有贞、石亨
跟宦官勾结起来,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作“夺门之变”。
没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在他被俘流亡的时候,帮他弟弟即位称帝,心里本来有气,再
加上徐有贞、石亨一伙在他面前说了不少诬陷的话,竟下了狠心,给于谦加上个“谋反”
的罪名,把于谦杀害。
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论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
人们传诵着于谦年轻时候写的一首《咏石灰》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人们认为,这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