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化”研究性学习设计(徐伟)

“城市化”研究性学习设计(徐伟)

7. 中国城市化网站/
【评价设计】
使用评价量规;通过小组内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评价各小组成员参与课前活动的表现情况;通过小组间互评与教师点评的方式,评价各小组研究性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小组代表在课堂上的展示情况;借助excel表格记录统计学生和小组的评价得分情况。
小组成果评价量规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班级调查——调查表设计合理,结论完整正确;社会调查——小型调查报告内容充实,制作的访谈视频能说明问题;网络收集——收集的图文资料丰富多彩,制作的PPT演示文稿直观生动;图表绘制——曲线图绘制正确,比较表项目合理,内容正确;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能反映相应学习内容,表演富有感染力。
活动组织与指导: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围绕“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己”的出生地设计表格,展开调查,然后进行数据的汇总,并绘出祖辈、父辈、我辈出生地饼状统计图,从中得出结论。
◆活动二
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城市用地的变迁
活动提示:搜集我市不同时期的城区图、照片等资料,或进行相关的走访调查并录制视频。
活动组织与指导: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制定调查活动计划和方案,分工进行资料收集、走访调查活动,完成后整理汇总,写出小型调查报告,编辑制作访谈视频。
◆活动三
活动主题:网络收集——城市发展历程、城市环境问题
活动提示:利用网络收集反映我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以及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制成PPT演示文稿。
活动组织与指导:两个学习小组分别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安排好分工和上网时间,素材收集完成后小组进行讨论,尝试梳理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与主要动力,筛选整理图文素材,按一定的层次和顺序制成演示文稿。
◆活动四
活动主题:图表绘制——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比较表
活动提示:利用反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资料,画出城市化进程曲线示意图,设计表格比较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活动组织与指导:两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集体讨论,对资料进行分析,设计示意图坐标和表项目,绘出城市化进程曲线示意图,从不同阶段的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等方面列表比较。
【任务与预期成果】
计划利用一课时的时间,由学生围绕“城市化”这一主题,以身边的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切入,开展班级和社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绘制曲线图、编导课本剧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预期成果:分小组完成“祖辈、父辈、我辈出生地(抽样)调查表”,说明城市人口的变化;完成反映城市用地变迁的社会调查,写出小型调查报告或制作访谈视频;利用网络收集反映我市城市发展历程与城市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制成PPT演示文稿;画出城市化进程曲线示意图,完成比较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的表格;编导并表演反映逆城市化和城市环境问题的课本剧。
第二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更加理性、深入地分析有关城市化的问题。
【过程】(过程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第一课时
布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任务和要求,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方式和预期成果,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应活动。预设活动:
◆活动一
活动主题:班级调查——城市人口的变化
活动提示:完成“祖辈、父辈、我辈出生地(抽样)调查表”。
1.教师出示查阅的档案资料:城区建设景观及原址图片,通过两组图片的鲜明对比,引出城市化的概念。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活动一、二成果,归纳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阅读教材插图,印证拓展。
3.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活动三成果,结合城市发展历程的流课前活动四成果,剖析图表内容;结合教材案例,比较、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资源列表】
1.曲阜市不同时期的城区图、照片等资料
2.网络搜索引擎/
3.曲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4. 曲阜市规划局/
5.曲阜市情资料库/
6.城市化网——中国城市化门户网站/
【情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把古朴的乡村变成繁华的城市。城市诉说着历史沧桑,城市凝聚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我们所生活的曲阜市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城市,但她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东方圣城”而闻名世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用地逐渐扩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体验着这些变化,我们还需思考身边不断推进的城市化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还需探讨我市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何种阶段、将走向怎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还需关注我们的城市已经出现或将可能出现的城市化问题……
表4-6 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作者姓名
徐 伟
任职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单元标题
城市与地理环境
研究性学习名称
城市化
小组成员
每组5~6人
所需时间
活动1课时+课堂1课时
【学习目标】(或概述)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虽然城市化研究的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但是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很难感受到这一历史进程。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这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使教学最终归结在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城市化的有关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为学生对所生活的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有进行“研究”的兴趣。学习目标如下:
5.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活动三、五成果,说出过快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教师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谈谈自身感受和体会,进而归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师生共同总结全课内容,并对各小组的学习表现给以评价。
7.布置课下探究问题:面对我市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合理调控和合理规划,以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活动五
活动主题:课本剧表演——《去城外住吧》
活动提示:设计课本剧,反映城市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化后期阶段所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时间不超过3分钟。
活动组织与指导:两个学习小组分别集体讨论,明确活动主题和设计思路,编写脚本,确定角色分工,进行排练、展示后,小组内交流、修改。
第二课时
各小组课堂展示交流活动成果,师生共同给以相应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探讨相关内容,形成理性认识。
1.结合所在城市的实例,利用调查成果,说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运用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绘出示意图,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3.结合所在城市环境问题,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初步体验资料收集、区域调查等研究性学习方法。
5.联系所在城市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切身体会,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