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1.1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依据建设单位提供施工图、有关施工规及验收标准等进行编制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施工的主要施工法和措施、人员机具安排、质量进度计划控制及安全文明施工等进行阐述说明。
1.2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04—2002(3)《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03—2002(4)《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02—2002(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88(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CB50268-97(7)《给排水标准图集》2002版(8)《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03S5051.3工程简介本工程为岗污水处理厂厂外中水管道工程……乐凯大街中水管道(电化厂-东风路),管道长约3325米,管道最大设计水量为5万m3/d。
由于施工条件限制,首先进行盛兴西路------隆兴路(J9----J11)段管道施工,管道长约1800米。
而后再进行七一路---东风路、隆兴路----电化厂1.3.1工程位置DN800管中心线位于建设路路中心以西7米处,管线南起盛兴西路与建设路交口(J9),北至隆兴路与建设路交口(J11)。
1.3.2管径、管材与接口本段中管道规格主要为DN800、DN400、DN300、DN200、DN150,管线采用柔性胶圈接口,管材为K9级球墨铸铁管。
1.3.3工程容共铺设球墨铸铁管道DN800×1740米,DN400×216米,DN300×33米,DN200×34.7米及相应的阀门、管件安装。
1.3.4工程特点本工程的特点是:工程量大,施工线路复杂,地下障碍物较多。
二、施工平面布署见附录平面布置图三、施工案及主要技术措施将工程分成两段施工,以天鹅路为分界线,均由南向北逆水流向进行施工。
3.1工程测量3.1.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平面控制网点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座标和高程数据,确定管网的线位和高程。
3.1.2.根据施工图上座标位置,用经纬仪先放出管线的位置,然后确定管沟及井的位置。
3.1.3.由于管道中心桩在施工中要被挖掉,为了便于确定中线及井的位置,在施工时不受干扰,在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测设施工控制桩。
3.1.4.管线中心线距离可用钢卷尺丈量,在有坡度地丈量时,应进行倾斜修正,距离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
3.1.5.管线定位完成后,控制点应按顺序编号,并做好控制点的座标记录。
3.1.6.在管线起点、终点、井位的附近,留临时水准点,管线临时水准点间距40-50m一个,临时水准点标志明显、安放稳固。
3.2土工程由于管线中线距路缘及路西侧绿化带较近,管沟开挖时会受到损坏,因此开挖前要进行清障,绿化带树木、花草要按园林局要求进移栽,线杆要进行加固处理。
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不得擅自改变线路位置,测量放线应放出线路轴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在线路边界线加百米桩,并在桩间拉线或撒白灰,一般地段施工作业带横断面布置图如下:带在监理单位参加验线,并定出标高。
合格后进行开槽,开槽应格控制不得超挖。
3.2.1土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对于小型的基坑、沟槽或少量零星土采用人工开挖。
机械开挖时,为了不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应在基底设计标高以上预留200mm土层,验槽前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
如人工开挖后不能立即铺设管道时,应保留150-200mm余量,待下一工序开始前挖除。
沟槽开挖过程中应控制其质量达下列要求: (单位:mm)3.2.2施工中要经常测量和复核平面位置,标高和边坡度是否与设计相符。
3.2.3开挖应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保持一定的坡势,以利于泄水。
要有防止地面水流入挖场地或基坑的措施。
3.2.4弃土堆坡脚至挖上缘有一定的距离以保持边坡的稳定。
3.2.5根据土平衡调配计算,挖填配合,重复减少搬运。
3.2.6检查井安装检查井在砌筑砖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土开挖放坡不小于1:0.5打设独立脚手架,脚手架的打设包括对两侧土的防护,作成井字脚手架两侧用木垫板或槽钢防护,检查井砌砖砂浆必须饱满,砌筑砂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筑平整,错缝不得有通缝,每天的砌筑高度不超过1.2-1.5m,根据检查井的中心和标高掌握井的垂直高度不超过10mm,并及时用垂线检查,50cm砌筑水平灰缝厚度不大于±8mm。
检查井设计要求外抹灰,不得在砌筑时随砌随抹来代替抹灰。
,抹灰时必须打设脚手架,架体高度必须满足砌筑要求。
在砌筑检查井及在检查作业过程中必须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检查。
3.3给水管道安装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道,承插式橡胶圈接口。
接口形式如图:1 2431-胶圈2-承口3-插口4-坡口3.3.1准备工作3.3.1.1检查铸铁管有无损坏、裂缝,管口尺寸是否在允围;3.3.1.2将管口的毛刺和杂物清楚干净;3.3.1.3橡胶圈应形体完整、表面光滑,无变形、扭曲现象;3.3.2安装程序下管→清理管口→清理胶圈、上胶圈→在插口外表面和胶圈上刷润滑油→顶推管子使之插入承口→检查。
3.3.2.1下管采用机械下管,用尼龙带将管道束牢,缓缓放入管沟中。
注意承口向,禁与其它管道磕碰。
3.3.2.2清理管口将承口的所有杂物予以清除,并擦洗干净,因为任附着物都可能造成接口漏水。
3.3.2.3清理胶圈、上胶圈将胶圈上的粘接物清擦干净;把橡胶圈完成心形装入承口槽,并用手沿整个胶圈按压一遍,确保胶圈各个部分不翘不扭,均匀一致地卡在槽。
3.3.2.4在插口外表面和胶圈上刷润滑油润滑剂采用凡士林,将凡士林均匀地刷在承口已安装好的胶圈表面,在插口外表面刷凡士林时应注意刷至插口端部的坡口处。
3.3.2.5顶推管子使之插入承口将管子平行沟槽吊起,以使插口橡胶圈准确1-承口2-胶圈地对入承口;吊起时稍离沟槽即可。
顶、拉时速度要缓慢,随时检查胶圈滚入是否均匀,如不均匀,需用錾子调整均匀后,再继续顶、拉,使胶圈均匀进入承口。
3.3.2.6检查用探尺伸入承插口间隙中检查胶圈位置是否正确。
3.4固定支墩浇筑给水管道在运行中由于在压力的会使三通、堵头、和插管等处产生拉力,会导致接头松动现象,故需根据管径大小、转角、管压力大小、土质情况浇筑支墩,支墩型式按照图集03S505施工。
3.4.1支墩材料材料选用砖、混凝土等,材质如下:砖的标号为:MU7.5混凝土的标号为:MU15砂浆的标号为:M103.4.2施工要求3.4.2.1管道及管件的支墩和锚定结构应位置准确,而且必须牢固。
3.4.2.2支墩应在密实的土基或坚固的基础上修筑。
其后背应紧密与承载力相当的原状土或基背接触。
当无条件靠在原状土上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在受力的情况下,不至于破坏管道接口。
当采用砌筑支墩时,原状土与支墩间应用砂浆填满。
3.4.2.3管道支墩应在管道接口做完,管道位置固定后修筑。
管道安装过程中的临时固定支架,应在支墩的砌筑砂浆或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可拆除。
3.5水压试验管道铺设完毕后要进行管道系统的试压工作,这是管道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的重要环节。
管道的试压按使用介质分类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按试压目的分为强度试验和密性试验。
管道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时,进行压力管道的强度及密性试验。
管道工作压力小于0.1MPa时,进行无压力管道的密性试验。
本工程设计试验压力0.8MPa故需进行强度试验和密性试验。
试压分两段进行。
3.5.1 管道试压前的准备工作管道试压前后准备工作是管道试压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也是管道工程质量和试压安全的重要保证。
3.5.1.1试压分段为了在试压期间便于联络,对管口的检查以及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管道系统的试压应分段进行。
给水管道水压实验的分段长度不得在于1.0km。
3.5.1.2试压前的检查(1)管道安装检查合格后,管顶以上回填土厚度不应少于0.5m,管口处不回填,以便检查和修理。
(2)对管道、节点、接口、支墩等其它附属构筑物的外观进行认真检查。
管件的支墩、锚固设施已达设计强度;未设支墩及锚固设施的管件,应采取加固措施。
对管道系统应用水准仪检查能否正常排气和放水。
(3)对排气管、试压后的排水设备及排水出路进行检查和落实。
(4)检查水源、试压设备、放水及量测设备是否准备妥当和齐全,工作状态是否良好,以保证试压系统的密笥及其功能。
(5)管道水压实验前,应编制试验设计,其容包括:1)后背及堵板的设计;2)进水管道、排气也及排水也的设计;3)加压设备、压力计的选择及安装的设计;4)排水疏导措施;5)升压分级的划分及油观测制度的规定;6)试验管段的稳定措施。
3.5.1.3试压管段的后背设计后背应设在原状土或人工后背上,土质松软时,庆采用砖墙、混凝土、板桩或换土夯实等加固法,以保证后背的稳定性。
后背墙面必须平直与管道轴线垂直。
用天然土壁做管道试压后背,一般需留7-10m 沟槽原状土不开挖。
对于试压后背的长度和宽度,应进行安全核算。
(1)后前墙的允抗力当管堵传递给后背的作用力与后背墙被动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重合,时,后背墙的允抗力可按下式计算:()p P P P OEO K cH HhK K H K L E H H 25.02++==γγ EP-----后背墙每米宽度上的被动土压力(允抗力)γ----后背土体的重力密度H----后背墙高度h----后背墙顶端至地面度度KP----被动土压力系数,按下式计算: ⎪⎭⎫ ⎝⎛+=︒245ϕtg K P φ----后背土体的摩擦角;c----后背土体的粘聚力;L---- 后背墙的长度;K----安全系数。
当后背墙的长度比(L/H )不大于1.5时,取K=1.5;大于1.5时,取K=2.0。
当H O 不等于H OE 时,按式(9.12-2)教育处的后背墙允抗力E P 应根据H O 与H OE 相对位置的远近适当折减。
(2)作用于背的力试压时,管道作用于后背的力1P P R -=式中R ——管堵传递给后背的作用力(kN )P ——试压管段管端承受的压力(kN )P1——承插口填料粘结力(kN )管端承受的压力P 可由下式计算:P=P S πr 2式中 P ——管端所承受的压力(N )Ps ——试验压力(N/cm 2);R ——管径(cm )管口的粘结力P1可由下式求得:P1= πK 1Dlf式中 D ——管子插口外径(m )L ——接口填料深度(m ),取0.01F ——接口单位面积粘结力(MPa ),取1.2K1——粘结力修正值,取0.71(3)后背墙的受力宽度后背墙的宽度,应满足土壁单位宽度上随的力不大于土的被动土压力。
PE R B 2.1≥ 式中B ——后背受力宽度(m );R ——管堵传递给后背上的力(kN )E P ——后背的被动土压力(kN/m );1.2——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