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

《中外政治思想史》模拟试题4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B、经济思想C、社会思想D、文化思想2、( B )政治思想史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B、古罗马C、迈锡尼D、马其顿3、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

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 C )全面地走向繁荣。

A、意大利B、罗马C、欧洲各地D、英国4、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 D )思想特征。

A、封建贵族阶级B、地主阶级C、小资产阶级D、大资产阶级5、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 A )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

A、法国大革命B、英国革命C、文艺复兴运动D、宗教改革6、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 B )的认识定点。

A、天人合一B、重民思想C、抑民思想D、重农思想7、( C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A、民轻B、民权C、民本D、民主8、( A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

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

A、周敦颐B、胡瑗C、韩愈D、邵雍9、( C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

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A、程颢B、程颐C、朱熹D、张载10、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含义。

心不是( D )。

A、人的感知和认识B、天地万物的本原C、心的道德属性D、一个物质器官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

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鉴于此,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因此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来治国。

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

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4.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曾师从荀子。

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至廷尉。

统一中国后,任丞相。

秦始皇死后,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

后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

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

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

而且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

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三、简答题1.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2、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顾炎武对天下与国家作了区分。

与黄宗羲相似,他也提出天下的概念,并把之置于国家之上,认为一家一姓之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

保国家是君臣的责任,而保天下则低微如匹夫匹妇者也有责任。

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点的来源。

区分天下与国家,并认为天下高于国家,使之可以脱离一家一姓,一朝一代的狭隘视角,而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认识探讨政治问题。

同时匹夫有责体现和发扬了传统思想中士人对自身价值和责任的认识,表现了心怀天下的广阔胸怀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态度。

顾炎武又区分公私,以天下为公。

他崇尚三代,并认为三代与后世的根本区别在于,三代公天下,以后则是私天下。

为了使一己之私利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和保障,统治者必然会将财权、政权、兵权等各种权力集中于君主。

而这种君主集权专制制度正是天下动乱、人民苦难的根源。

顾炎武对君主尊贵地位的持怀疑与否定态度。

首先,他通过考证指出,在古代,君只是一个普通的称谓,君本身不具有特别高贵的含义。

其次,他指出,"为民而立之君",君是为治民而设立的,只是一个政治职位,没有特别尊贵的地方。

同时,君、卿等获得俸禄只是免其耕作而已。

所以,君主不能"肆于民上以自尊","厚取于民以自奉",不可作威作福,损民自足。

(2)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设想顾炎武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

因而主张对之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权力,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失。

他提出,君主虽独掌天下之大权,却不能独治天下之事,而应对臣下适当授权,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样才能最终保障君主地位。

他认为,当时政治体制上的突出问题是,中央集权,地方无权,从而无法发挥地方在富国裕民方面的作用。

对分封制、郡县制,他认为两者均有其弊病,封建制容易造成地方权力和独立性过大,而郡县制则容易造成中央过度集权。

为了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纠正中央集权过重的弊病,就应"寓封建之意于郡县",对现有体制进行调整。

具体做法是中央、郡县、乡亭、宗族层层分权。

地方官实行终身制,世袭制,在人事、财政等方面予以较大的自主权。

同时,地方要接受上级的领导和控制。

顾炎武也尊公抑私,他认识到君主体制极端自私和高度集权的严重弊端。

并试图对之进行改革,为之注入一些灵活性的因素。

但其设想并不能根本解决君主政治的问题,是治标之策。

四、论述题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西方政治思想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C4、D5、A6、B7、C8、A9、C 10、D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

它突出强调了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断。

鉴于此,他主张贤人政治或专家政治,他认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因此应该是具有相应知识的人来治国。

3.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政府论》上下篇等著作。

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4.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曾师从荀子。

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至廷尉。

统一中国后,任丞相。

秦始皇死后,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

后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

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

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

而且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

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三、简答题1、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尚贤是墨子的一个基本政治主张。

在他设计的政治体系中,圣王、贤臣是同一天下之义,建立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

墨子生活的时代,贵族政治是主流,各诸侯国君在选用官员是的基本做法还是任人唯亲。

墨子对这种状况很不满。

他认为,不少诸侯国之所以政治混乱,原因就是当权者不能做到任贤使能。

他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局限于"富贵"、"亲戚"的狭小范围内。

他主张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的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要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的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

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官员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

所谓"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尚贤上》)。

墨子特别提出,选用贤才不拘出身,即使出身低微,只要是贤才,也要选用。

他的一句名言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因为在他看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贵族与平民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墨子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标准。

他认为,作为贤者,要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终于职守,把功劳、安乐留给君主,自己承担怨恨诽谤和忧愁。

此外还要能帮助、教育民众,解决民的温饱问题,使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各安其生。

墨子所谓的贤能就是既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

尚贤的原则确定了,墨子又提出了实施尚贤的具体方法,就是要为贤才"置三本"。

墨子解释说:"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墨子认为,使用贤才就要给予必要的爵位、俸禄和权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治理。

"置三本"实际上是要解决贤者的经济、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

墨子认为这些是推行尚贤的根本措施。

墨子尚贤主张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士阶层的政治期盼。

2、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顾炎武对天下与国家作了区分。

与黄宗羲相似,他也提出天下的概念,并把之置于国家之上,认为一家一姓之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

保国家是君臣的责任,而保天下则低微如匹夫匹妇者也有责任。

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点的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