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腹膜后文档资料
③肿瘤内纤维间质成分多,质地较坚硬,回声 呈低至中等回声,分布欠均匀,CDFI:血流丰 富;
④肿瘤内有钙化、出血、囊性变时,声像图相 应有强回声伴声影,弱回声及无回声出现。
①良性肿瘤大多呈膨胀性生长, 轮廓光滑整齐,有明显的界限。
②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也可 侵入组织间隙和血管、淋巴管、 形态多不规则,无明显的轮廓线, 癌肿呈伪足样或麦芒样伸展。
脂肪肉瘤 纤维肉瘤 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5、血管
血管瘤、血管外皮 血管内皮肉瘤 淋巴管瘤
淋巴管肉瘤
组织来源 二、神经组织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其他 约占2/3
1、神经鞘及神经束衣
神经鞘瘤、神经 纤维瘤
恶性神经鞘瘤、恶性 神经纤维瘤
生长较慢, 呈分叶状, 可有囊性 变或钙化。
2、交感神经
胰 腺
经
LIVER
腹
主
AO
动
脉
长
轴
切
面
正常腹膜后间隙声像图(附)
1、正常肾脏声像 2、正常肾上腺声像 3、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声像 4、下腔静脉及主要属支声像 5、门静脉系统声像
肾脏( Kidney )正常 声像图
CDFI显示彩色“血管树”
外周:实质呈低回声 中心:肾窦为高回声 轮廓:包膜亮而光滑
肝 胆 胰脾 肾 大
脏 囊 腺脏
脏
血 管
腹膜后巨大囊肿与肝脏之间的关系
Cyst
Kidney
腹膜后巨大囊肿与肾脏的关系
腹膜后肿瘤推挤胰腺
四、腹膜后肿瘤病理改变与声像的关系
(一) 体积 (二) 数目 (三) 质地 (四)轮廓形态 (五)包膜 (六) 境界 (七) 肿瘤内部结构
通常良性肿瘤较其相应的肉瘤为小。
例外的如:①原位癌、微小癌、隐匿癌的体积小,直径一 般小于1cm;
②生长在非要害部位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性肿瘤,可达 到巨大体积;
③发生在腹腔、空腔器官的肿瘤也比较大,超声需注意 与腹膜后肿瘤鉴别;
④发生在要害部位或显示功能的肿瘤常较小,超声应过 细检查;
⑤高度恶性的肿瘤发展快,体积也相应较小,超声检查 必须细致。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一、仪器 实时超声成像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 成人:凸阵电子探头、频率:2.5~3.5 MHz 二,探测方法 (一)探测前准备 (二)体位 (三)探测方法
三 、正常腹膜后间隙声像图
1 、经腹主动脉长轴纵断面。 2、 胰腺长轴的腹部横断面。 3、 经肾横断面。 4、 经髂腰肌和髂血管的下腹横断面。
正 常 成 人 肾 上 腺 声 像 图
GB
门静脉及属支(PV)声像图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声像 IVC内径变细
血流速度增快
AO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腹膜后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腹膜后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主要包括腹膜后脂肪组织、结 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 结、肌肉、神经等组织疾病的 诊断。
第三节 腹膜后疾病
①呈膨胀性生长且有包膜的肿瘤,境 界清楚;
②呈浸润性生长而无包膜的肿瘤境界 模糊不清;
③肿瘤内部回声与周边回声接近者, 境界欠清晰。
五、腹膜后各类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一)腹膜后液性肿块声像图
1、腹膜后囊肿
囊肿呈圆形,包膜光滑整齐、 内 呈无回声,不活动,与周围脏器无 关,来源难定。
2、囊性淋巴管瘤
较少见,常见于儿童,内可单房 或多房
3、海绵状淋巴管瘤 内呈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腔,
海绵状
4、手术后淋巴囊肿和乳糜囊肿
较少见。囊肿呈单房性,壁较厚;内部呈无回声区,后 方回声增强。
5.皮样囊肿
为畸胎瘤的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生在婴儿和儿童, 女多于男。声像图特征为:肿块常呈椭圆形,囊壁光滑 纤薄,可为单房性或多房性,多房性者间隔回声一般较 细而规则。内部一般为无回声区,或呈微弱细小回声, 有时深部回声可稍高而致密;推动或挤压肿块后,肿瘤 内弱回声可有飘浮移动征象。有时尚可在囊壁上发现有 突向囊腔的小结节状较高回声,表面常不整齐,甚至可 见毛发之线条状强回声在囊腔内飘动。
副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3、异位肾上腺皮质和 嗜铬细胞瘤等 恶性嗜铬细胞瘤等 嗜铬细胞
三、胚胎残留 组织
囊肿、畸胎瘤等
恶性畸胎瘤、滋养叶细胞瘤 精原细胞癌
二、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时症状一般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不易被发现。
当出现自觉症状时,肿瘤往往已明显增大。 1.全身症状 全身情况常较差,有食欲不振、消瘦、
后腹壁
第一节 腹膜后间隙解剖概要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第三节 腹膜后疾病
第一节 腹膜后间隙解剖概要
腹膜后间隙的范围 腹膜后间隙的内容物 腹膜后三个解剖区划分
范围
❖上界:横膈 ❖下界:盆腔,底部由提肛肌、尾
肌组成 ❖两侧:腰方肌的外缘 ❖前方:腹后壁的壁层腹膜、肝右
叶后面的裸区等 ❖后方:腰大肌
一、腹膜后肿瘤的来源、发病率及种类 腹膜后间隙的组织和器官繁多,肿瘤的组织来源 也多
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虽不高,但大多数(约 70 %)为恶性肿瘤.其中尤以各种肉瘤为多见,
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见表)
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类表
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其他
一、间叶组织
约占2/3
1、脂肪组织 脂肪瘤 2、纤维组织 纤维瘤 3、平滑肌 平滑肌瘤 4、横纹肌 横纹肌瘤
内容物
主要器官:胰腺、肾上腺、肾、输尿管、 部分肝脏、大部分十二指肠。
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动脉 等。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脂肪、疏松结缔 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胚胎 残留组织。
(这些组织均可成为肿瘤的来源。)
腹膜后间隙由前向后划分为3个间隙: 1.肾前间隙 :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及升结 肠和降结肠的后方。包括胰腺及部分十二指肠 2.肾周间隙: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之间,又 称为肾脂肪囊。包括肾脏、肾上腺、输尿管等 3.肾后间隙 :肾后筋膜与髂腰筋膜之间。无 任何脏器。
低热、乏力等一般症状。 2.占位引起症状 恶性肿瘤增长较快,当肿瘤增至一
定大小时,常因其占位而引起腹胀、腹部隐痛等症状。 3.肿瘤压迫症状 肿瘤较大时,可推挤、压迫邻近器官 和组织而出现相应症状。
(二)体征
三、腹膜后肿瘤超声表现的一般规律
1、肿瘤位置深在 2、肿瘤常呈多形性 3、肿瘤较固定 4、与周围组织关系
①腹膜后肿瘤常为单个性; ②多发性原发肿瘤常见的有脂肪瘤、平 滑肌瘤、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等; ③复发的肿瘤可在局部形成数个大小不 一的病灶; ④转移性肿瘤可形成多个转移灶; ⑤超声对数目较多者尚难以准确定位。
①肿瘤内富含瘤细胞,质地软,回声较弱;
②肿瘤富含血管或淋巴管时,质地不仅软,且 具有压缩性,回声呈低至中等回声,CDFI可见 增多的血流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