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文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正文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年级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张维丽一年级的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习惯、小组合作能力几乎都是零起点,通过近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己说自己的,大家都在说。

只有说的,没有听的更谈不上分享。

这说明一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倾听,不会交流,不会合作。

他们只知争抢着说,似乎谁说的声音大,谁就做得好。

这充分体现了一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

2.在小组操作学具过程中,学生争着当组长、争抢学具,抢到学具后只顾自己操作不与他人合作,甚至出现以强欺弱的现象。

3.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总是不同步的,完成得有快有慢,有早有晚。

一旦出现“空档”,学生就“乱说”起来。

这说明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差。

4.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为旁听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

这样更易于造成学生各方面的“两极分化”。

以上就是我们观察到的在一年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实施合作学习,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这些现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着进行改进。

通过实践和分析,我们认为,在一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意合作学习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学生不会合作。

我也经历过“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失败。

究其原因,就是小组内的人数过多。

改为2人一组,情况就变了,一人说,另一人听,并监督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

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都说没人听的现象。

同时,我们还要讲究合作策略,促使学生合作。

例如,讲“6的组成与分解”时,每人只发给5根小棒,并启发学生:我们需要6根小棒,可每人只有5根怎么办呢?这就促使学生只有合作才能成功,使每个学生受到人人需要合作的教育。

当两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再过渡到3人组、4人组……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性
示范性是指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示范模型。

这种形式主要用在对于练习性、游戏性、有一定难度的小组活动。

虽然是练习性的内容,由于学生不知如何合作,怎样进行操作,就需要示范指导。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84页《认识
钟表》时,其中的一个活动是2人小组互动认整时,要求一人拨,一人说。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整时。

根据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水平,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和老师一起配合,老师拿大钟,任意拨一个整时,并提问:“这是几时?”学生回答:“这是7时”,老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分钟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然后再选一个水平较高的2人小组到讲台前做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倾听、学习、评价)。

注意指导学生提出“这是几时和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两个关键问题。

在两次示范后学生基本已经知道如何活动了,然后再随机放开各小组,让各小组进行活动。

同时教师深入到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这样通过示范就达到了让小组合作有序而不乱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年级孩子不懂得倾听,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怎样才算是良好的倾听习惯。

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倾听时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2)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话,把对方的话听完;(3)集中注意力倾听,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问题,或纠正错误。

(4)2人小组要互相监督对方是否专心倾听。

另外,老师也要随时用表扬来激励学生认真倾听。

教师在准备讲话特别是重点内容时,注意调控全班注意力,可用固定的提示语,如:“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认真听”,并让学生调整坐姿和方向,面向教师,全部注意力集中后,老师再讲。

(四)评价要准确,要注意全员性
对于学生的评价,无疑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小组合作的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评价小组合作过程和结果、兼顾小组和个人的评价。

多一些像“这个小组的同学真团结”、“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不错,全都能顺利通过”这一类评价小组的语言,这样整个小组的每个成员享受到小组成就的愉悦,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还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评价时还要注意眼光不能总是盯在表现突出的某一组,而要捕捉其它组的闪光点,否则将扼杀其它小组的积极性、创造性。

总之,小组合作应在一年级形成雏形,为后面的小组学习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