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

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

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

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

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

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
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
古图音河南),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于两山之间。

李陵用战车围成营寨,歼灭匈奴数千人。

匈奴单于又召集骑兵八万人围攻李陵。

李陵
边战边向南撤退,斩杀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来到一大片
沼泽中。

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从里边放火烧出一溜空地,以阻止再烧过来的火继续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退的时候,李陵的一个部下投降了匈奴,把汉军无后援、箭矢将用尽等情况告诉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紧
了对汉军的进攻。

李陵率军退入一个山谷,匈奴紧追不舍,并切断
了汉军的后路。

一场激战,汉军伤亡惨重。

夜里,李陵见自己没有
了突围的希望,就召集起将士,沉重地说:“看样子明天就会被匈
奴打败,我们如鸟兽散吧,这样或许还能有逃脱回朝报告皇上的希望。

”随后,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被擒,投降了匈奴。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合兵一处,进攻郑国。

郑庄公吃了败仗,就向陈桓公提出两国讲和。

陈桓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弟
弟陈五父对他说:“与善良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
的东西,不可失去。

我看郑国既然服软了,就跟他们讲和吧!”
听了弟弟的话,陈桓公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国势强盛,我对它们有几分畏惧,恐怕它们为难我;可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我
去攻打它,它还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命令本国军队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终于强大起来,派遣军队攻打陈国,大获全胜。

陈国的邻国眼看陈国吃亏,却不来救助。

人们纷纷议论,说:“陈国国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长期做恶事不知改悔,当然会有这个结果。

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但恶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样,无法扑灭,最后还会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

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

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

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

”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

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

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

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

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

(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

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成语“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变而来,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
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
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
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
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

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

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
眼中钉——太子申生。

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

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


献公勃然大怒,从此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

申生失宠,只得自杀。

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

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

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

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军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

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
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午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办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

公子弃疾见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索性逼子午自杀,自
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

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

看过短一点经典成语典故大全的还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