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任楼煤矿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工程地质分类
任楼煤矿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工程地质分类
任楼煤矿位于安徽省北部临涣矿区,属淮北煤田, 位于徐宿弧形 构 造 的 前 缘 地 带 的 童 亭 背 斜,构 造 较 复 杂。允许开采煤层为上、下石盒子组的 51 、52 、72 、73 、82 煤层及山西组的 10 煤层。
1 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1. 1 51 煤顶底板岩性特征 51 煤顶底板岩层主要由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
( 4) 直接顶型( 图 3e) ,43 - 4 孔可见; ( 5) 伪顶 + 老顶型( 图 3b) ,47 - 6、1 - 1 孔可见。
图 2 - 3 72 煤顶板结构典型柱状图 2 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分类 2. 1 分类方案
本次采用于《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分类方案》( 见 表 1) 。这一方案最大的特点是以钻孔岩芯所获取的 资料作为分类的依据,且又能反映矿压显现规律、顶板 压力大小等特点。
综观全区煤层顶底板柱状图,可将 51 煤顶板结构
* 收稿日期:2011 - 05 - 30 作者简介:黄杰( 1975 - ) ,男,安徽宿州人,2008 年毕业于中国矿
大地质工程专业,现在皖北煤电任楼煤矿生产技术部从事矿井地质 工作。
A - 老底型; B - 直接底型; C - 直接底 + 老底型; D - 混合型
( 3) 老顶: 岩性为浅灰 ~ 灰色细 ~ 中粒砂岩,厚度 0. 59 ~ 26. 79m,平均为 6. 06m,一般在 3 ~ 10m 之间。 1. 2. 2 72 煤底板岩性特征
直接底主要由 泥 岩、页 岩、砂 质 泥 岩、粉 砂 岩 及 薄 煤层组成,厚度 0. 8 ~ 16. 42m,平均 4. 2m。老底由细 ~ 中粗粒砂岩组 成,厚 度 0. 0 ~ 30. 09m,平 均 6. 9m。 其结构组合特征与 51 煤基本相同。 1. 2. 3 72 煤顶板结构类型
煤层底板分类较为简单,可以分为两类: ( 1) 软弱破碎底板: 煤层底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小于 10MPa、遇水泥化或崩解碎裂、厚度大于 0. 4m。 ( 2) 普通底板: 煤层底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 10MPa、遇水稳定、厚度大于 0. 4m。
( 2) 直接顶: 直接顶广泛发育,厚度 0 ~ 36. 7m,平 均为 8. 1m,一般在 4 ~ 12m 之间。其结构复杂,岩性组 合主要有两种类型: ①煤层之上的泥岩、砂质泥岩与老 顶砂岩呈冲刷接触,厚度较小; ② 煤层顶板由单一泥 岩、粉砂岩互层组成,厚度大,一般不含老顶砂岩。
( 3) 老顶: 老顶砂岩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直覆于煤 层之上; 另一种则与直接顶呈冲刷接触。 1. 1. 2 51 煤底板岩性特征
2012 年第 1 期
109
任楼煤矿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工程地质分类
黄 杰,高 宁,张 永
( 安徽省淮北市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煤矿,安徽 淮北 235123)
摘 要 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及其工程性质,直接影响到煤层的回采效率、回采方法、工作面管理方法和生产工作环境安全条件等。该文以直接 顶厚度、强度及采厚比为指标,通过对任楼煤矿 51 煤及 72 煤顶底板进行岩性、厚度、结构与组合特征系统分析,为煤矿生产阶段工作面支护设 计提供可靠的地质理论依据。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岩性特征 结构 中图分类号 TD163 + 1 文献标识码 B
通过对 72 煤顶板柱状图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72 煤顶板结构组合类型与 51 煤顶板结构相似,可分为 5 种类型( 图 3) :
( 1) 伪顶 + 直接顶 + 老顶型( 图 3d) ,48 - 2 孔可见; ( 2) 老顶直覆型( 图 3a) ,34 - 10、36 - 8、38 - 14 孔 可见; ( 3) 直接顶 + 老顶型( 图 3c) ,48 - 9、35 - 2 ~ 0. 93m,岩层薄弱,容易冒落,零星分布。 ( 2 ) 直 接 顶: 直 接 顶 分 布 不 均,厚 度 变 化 大,0 ~
25. 8m,平均为 5. 02m,一般在 3 ~ 10m 之间。直接顶结 构主要有二种: 一种为直接顶由单一泥岩、砂质泥岩及 粉砂岩组成,厚度大; 另一种为直接顶与老顶砂岩呈冲 刷接触。
51 煤直接底主要由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组 成,厚度 0 ~ 20m,平均 8. 9m。老底主要由粉、细砂岩 和中砂岩组成,厚度 0. 0 ~ 21. 88m,平均 5. 6m,大部分 地区厚度在 5 ~ 11m 之间。其组合类型主要有: 老底 型、直接底型、直接底 + 老底型、混合型,见图 1。 1. 1. 3 51 煤顶板结构类型
图 1 51 煤底板岩层组合类型 划分出 5 种组合类型( 图 2) :
( 1) 老顶直覆型: 老顶砂岩直覆于煤层之上,没有 伪顶和直接顶( 图 2D) ,例如 40 - 4 等孔可见。
( 2) 伪顶 + 老顶型: 伪顶之上直覆砂岩老顶,缺失 直接顶( 图 2E) ,例如 47 - 4 孔所见。
图 2 51 煤顶板结构典型柱状图 ( 3) 直接顶 + 老顶型: 煤层之上缺失伪顶,由直接 顶和老顶组成( 图 2B) ,这种类型最为常见,在 36 - 12 等孔所见。 ( 4) 伪顶 + 直接顶 + 老顶型: 煤层之上三种顶板 均发育( 图 2A) ,这类顶板在 40 - 12 等孔中可见。 ( 5) 直接顶型: 煤层之上仅发育直接顶( 图 2C) , 这类顶板在 37 - 4、40 - 10 等孔中可见。 ( 6) 复合型: 煤层顶板之上有一层薄煤层,构成复 合式顶板( 图 2F) 。在 36 - 24、36 - 14、41 - 8 等孔中 可见。 1. 2 72 煤顶底板岩性特征 72 煤顶底板岩层主要由炭质泥岩、泥岩、粉砂岩、 细砂岩和中粒 砂 岩 组 成,但 不 同 地 段 顶 底 板 岩 性 组 成 存在一定差异。 1. 2. 1 72 煤顶板岩性特征 ( 1) 伪顶: 岩性一般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 0. 18
细砂岩和中粒 砂 岩 组 成,但 不 同 地 段 顶 底 板 岩 性 组 成 存在一定差异。 1. 1. 1 51 煤顶板岩性特征
依据顶板类型 划 分 方 案 可 划 分 为 伪 顶 、直 接 顶 和 老顶三种。
( 1) 伪顶: 岩性一般为炭质泥岩或粘土岩,厚度0. 2 ~ 0. 5m,岩层较为薄弱,赋存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