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参考解析)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参考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1.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16:K-39;Mn-55;C1-35.52.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室温)一、选择题1.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错误;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正确;C、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故选:B。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动物呼吸D.水结成冰【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B、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D、水结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D。

3.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水【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分析】A、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考虑;B、根据倾倒液体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解答】解:A、现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不能垂直扔进试管中,会砸裂试管底,故A错;B、瓶塞没有倒放,试管没有倾斜,故B错;C、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D、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D错。

故选:C。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B.用灼烧法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C.煤、石油都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D.工业废水排放前需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分析】根据化学与生活的知识结合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老年人缺钙容易引起骨质疏松,正确;B、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灼烧没有,正确;C、煤、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D、工业废水排放前需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正确;故选:C。

6.ClO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X的化学式是NaHSO4D.CI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两种,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2NaClO3+SO2+H2SO4=2ClO2+2X可知,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氯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NaHSO4,该选项说法正确;D、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5.5:(16×2)=71:64,该选项说法正确。

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B.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水分子变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NO3、NH4CI都能用作化肥B.NaOH、CaO都能用作食品干燥剂C.N2、O2都能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NaHCO3、Ca(OH)2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分析】A、根据化肥的判断方法考虑;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不能做食品干燥剂;C、氧气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做保护气;D、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解答】解:A、KNO3属于复合肥,NH4Cl属于氮肥,故A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不能做食品干燥剂,故B错;C、氧气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做保护气,故C错;D、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

故选:A。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pH小于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分析】A、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pH小于5.6的降雨属于酸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pH小于7的降雨不一定是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属于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故选项说法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10.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分离CaO和CaCO3: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B.制备CaCO3:向CaCl₂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D.除去CO2中混有的HCI和水蒸气: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分析】A、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将固体混合物高温煅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能得到碳酸钙,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不反应,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C、将锌粒与稀硫酸混合,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反应后氢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

D、HCl气体能与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相应目的。

故选:D。

二、非选择题11.回答下列问题(1)氢元素的符号是;(2)3个钠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3)水的化学式为;【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氢元素的符号是H,故填:H;(2)3个钠离子就是在钠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Na+;(3)水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12.根据下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可知,溴原子的质子数为:(2)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溴离子:(3)图2甲,与浸从于化字性厕相似的尿于定(子)。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解答】解:(1)据图1可知,溴原子的质子数为35。

故填:35。

(2)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溴离子。

故填:得到。

(3)图2中,与溴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C,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C。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在实验室配置溶液时,常用蒸馏水做;(2)自来水厂常利用的吸附性除去水中异味;(1)实验一中可能导致集气瓶底炸裂的原因是:瓶中未预先放入少量或细沙;(2)实验二中加热片刻,观察到左侧棉花上的酒精燃烧而右侧棉花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3)实验三通过对比(选填试管编)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与水有关。

【分析】根据已有的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以及铁生锈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炸裂可能是瓶底未放少量的水或是细沙的缘故,故填:水;(2)左侧棉花上的酒精燃烧而右侧棉花上的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性的物质,故填:可燃物;(3)铁生锈与水有关,故需要对比的实验是AC,故填:A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