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VC糊树脂的颗粒形态

PVC糊树脂的颗粒形态

PVC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及粒径分布 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性质和性能,不仅受分子特征(分子量及其分布、链结构)的影响,而且还与颗粒表面形貌、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等分子形态学特征有密切的关系。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好,平均粒径适中,粒度分布均匀,有利于聚合物的成型加工。

1 颗粒形态
PVC 糊树脂的颗粒形态是影响PVC 增塑糊粘度和流变性能的主要因素。

树脂的颗粒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初级粒子型,次级粒子型。

颗粒形态分类
初级粒子次级粒子
单峰分布型
双峰分布型
松散性
紧密型
图1 颗粒形态的分类
1.1 初级粒子
初级粒子,是在聚合过程中形成的,可分为单峰分布型和双峰分布型。

初级粒子呈连续的、单峰的颗粒窄分布时,增塑糊具有较大的粘度,不利于加工;当初级粒子呈连续的、单峰的颗粒宽分布或双峰颗粒分布时,由于树脂大小颗粒之间的相互填充作用,使树脂颗粒之间的填充增塑剂的量减少,而能自由流动的增塑剂量就会增多,因此增塑糊就具有较小的粘度,比较有利于糊树脂的高质量制品加工。

因此,在工业PVC 糊树脂的生产中,产品的粒子分布一般均为单峰的颗粒宽分布或双峰颗粒分布,以使增塑糊具有较低且很稳定的B 氏粘度。

1.2 次级粒子
次级粒子,是指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由次级粒子形成的团聚体,可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

因此,干燥工艺不同,可使树脂的次级粒子颗粒形态发生变化,影响树脂在增塑剂中的崩解程度,从而导致增塑糊流变行为发生明显变化。

糊树脂的最大特点是二次粒子在增塑剂中能“崩解”还原成初级粒子,制成稳定的糊料。

而普通PVC树脂在增塑剂中只能溶胀,不能崩解成初级粒子,也不能成糊,这是两种树脂最本质的区别。

疏松型的次级粒子,在分散过程中,易崩解成次级粒子,其性能主要由初级粒子的形态决定。

紧密型的糊树脂不易崩解,且在增塑糊中容易沉降,次级粒子的形态对增塑糊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得到较好的糊流动性和避免沉降,紧密型糊树脂通常在80~100份增塑剂范围内使用,而且在分散过程中需要的剪切力更大,或者需要较大的搅拌速度,较长的搅拌时间,才能将PVC糊树脂更好的分散到增塑剂中。

此外,用紧密型树脂制备的增塑糊,在存放过程中,增塑剂会渗透到次级粒子内部,使糊粘度上升,因导致增塑糊的存放稳定性较差。

1.3 测试方法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通常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PVC糊树脂的颗粒形态。

测试方法是用干净的毛笔,将不同样品分别蘸撒在粘有双面胶带的样品台上,用洗耳球轻轻吹掉浮粒,然后于离子溅射仪中镀金一定时间。

制样完成后,放入扫描电镜的样品室内,对其进行不同放大倍数的观察分析,进行拍照。

(a)(b)
图1 PVC糊树脂的电镜图片
研究表明,微悬浮法糊树脂的颗粒呈较为规整的圆球型,表面光滑(图a);种
子乳液法糊树脂的颗粒表面凹凸不平,如“珍珠簇”黏在一起,有大尺寸粒子存在。

2 粒径和粒径分布
2.1 粒径
简单的讲,粒径就是颗粒直径。

当被测颗粒的某种物理特性或物理行为与某一直径的同质球体(或组合)最相近时,就把该球体的直径(或组合)作为被测颗粒的等效粒径。

那为什么是等效粒径呢,粒径和等效粒径有什么关系呢?众所周知,只有圆球体才有直径,其它形状的几何体是没有直径的,而组成粉体的颗粒又绝大多数不是圆球形的,而是各种各样不规则形状的,有片状的、针状的、多棱状的等等。

这些复杂形状的颗粒,从理论上讲是不能直接用直径这个概念来表示它的大小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直径是描述一个颗粒大小的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量,我们又希望能用这样的一个量来描述颗粒大小,所以在粒度测试的实践中的我们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个概念。

2.2 粒径分布
所谓的粒径分布是指某一粒子群中,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的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比例,亦称为粒子的分散度。

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

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2.1.1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1) 表格法:用表格的方法将粒径区间分布、累计分布一一列出的方法。

(2) 图形法:在直角标系中用直方图和曲线等形式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3) 函数法:用数学函数表示粒度分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理论研究时用。

2.1.2表示粒度特性的几个关键指标
(1) D50
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

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2) D97
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

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

D97常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的粒度指标。

2.3 PVC糊树脂的粒径及分布
糊树脂的初级粒子粒度范围一般在0.1~2un,喷雾干燥后的二级粒子大小粒度范围约为30~70um。

粒径分布主要分为单峰和双峰分布。

一般,较细的粒子,会产生较高的粘度。

为了获得流动性较好的增塑糊,通常希望糊树脂的大小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呈现较宽的“单峰分布”或“双峰分布”。

这要从填充效应的观点来解释:任何圆球颗粒分散在液体中,都有孔隙存在,这种孔隙若由液体填允则使分散体易于流动,但液体用量增加。

如果要使孔隙率降低至最低,则必须使PVC颗粒粒径分布宽,大颗粒之间的空隙被小颗粒所填充,增加了颗粒之间的润滑性,增塑剂消耗减少,从而使增塑剂产生过量效应,配制成糊后体系的粘度下降,糊的稳定性、流动性较好。

这也是聚氯乙烯掺混树脂(粒径在10~100um之间)降低增塑糊粘度的机理。

图2 PVC糊树脂的粒度分布
2.4 粒度测试的基本方法
粒度测试方法有多种,较大颗粒的直径常用筛来测定,,并用筛号即目数来
表示,即筛分法。

较小颗粒,则常用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散射法来测定。

其中PVC糊树脂常用激光散射法。

粒度分布测试条件参考文献,采用水作为分散介质,折射率1.33,颗粒折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1.52和0.1.用体积分布平均直径D[4,3]、分布宽度,比表面积和颗粒解碎率表征糊树脂粒度测量结果。

颗粒解碎率(%)=(搅拌处理粒径-超声处理粒径)/搅拌处理粒径×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