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和价值观
2.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
区别
3.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区别:(1)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 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
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者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共同构成社会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
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但有客观标准。( √ )
提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 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社会条件决定人生价值。( × )
提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但是人生的真正 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10.主观努力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 ) 提示: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4.人生价值的实现
(1)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
创造价值。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
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性质或特点:非对抗性的矛盾。
(3)实现方式:其性质决定了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 级的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 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革。
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基本矛盾与阶级社会方式不同的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
2.复习本专题时,要立足价值观和群众实践来整合时政材料,
根据国家重大政策的出台等时政材料,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结合民生问题,认识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
必要性;通过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认识人生的真正价值以及
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等问题
【主干构建】
【核心自查】 一、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比较
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 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评价意识先进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如实反映社会
存在的变化和要求,能否预见、引领和促进社会发展。先于社 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社会意识未必是先进意识,① 片面且与题目构不成因果关系;②④符合题意;③否认了社会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排除。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历史的剧作
者”体现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
构成的;“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体现了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 观社会条件的制约,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故选B项。
2.(2012·浙江文综)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
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 “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1.(2012·海南单科)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
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专题十二 唯物史观和价值观
【考点分析】
1.(偶考点)社会基本规律、社会发展趋势 2.(常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必考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备考策略】
1.本专题包括唯物史观和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唯物史观 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 矛盾、社会基本规律、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历史主体;人生价 值观的主要原理包括: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如何作出正确的价 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的基本途径。复习时要从 宏观上把握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符合客观规律: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
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 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
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 高的价值标准。 (3)符合客观历史条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 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此,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应符合客观历史条件。
但在漫画中不能体现,②不符合题意;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社
会实践,④观点错误。故选B。
2.(2012·新课标全国卷)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 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
【拓展提升】
复习攻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复习策略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对唯物论的延伸,从社会角度
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所以我们在复习中必须要把握好物质与 社会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关系,实践与人 民群众实践的关系,同时将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历史观的基本原 理区分清楚。
2.在复习中要做到: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强民富等社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类题目。先明确知识范围为“人民
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包含三个小要点,注意不 要遗漏;然后从材料中寻找对应信息,并结合三个要点分析。
答案:W村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壮举,在新时期的生活、
求学和创业经历是“一碑两谱五星”文化活动的源泉;他们发 展经济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通 过收集、整理、评荐、比学等方式直接创造了思想道德建设方 面的精神财富。
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量上,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
最主要最稳定的成分是劳动群众。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 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 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二、实现人生的价值 1.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2.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的比较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③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材料主要强调了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有其经济、社
会和群众基础以及实践基础,这体现了②④。①正确但不符合 题意。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其客观规律决定的,③错误。
热点考向2 【典题训练】
热点考向1
【典题训练】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2012·浙江文综)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
期)可以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对于房价,有房者认为不能跌,无房者认为不许 涨,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认识,其源于社会生活实际,是对社会 存在的反映,①③符合漫画寓意;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对点小练】201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
式施行一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
义有了更高的期许,这是立法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社会
保险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探索,为社会保险立法提供了 实践基础。材料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哲理是( ①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会政策的重大转型,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结 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认识社会意识的
重大作用。要特别注意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理论剖析
1.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 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4)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是矛盾的。
图示如下:
2.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总趋势之间的内在
关系
【易错判断】
1.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 ) 提示: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
会发展。
2.社会意识不都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 ) 提示: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是 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3.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的根本方法。( × )
提示: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 义社会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4.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社会主要矛盾。( × )
提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现阶 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