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学生:吴瑞港指导师:马月如[摘要]企业管理者个人及其组织要想生存发展,进而求的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而管理者个人及其组织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便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因而在新世纪,管理者个人及其组织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开发的问题。
Enterprise manager and his organization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career success, must establish the las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ile personal manager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only las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to learn faster than your competitors the ability. So in the new century, personal manager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facing main problems is the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ssues.一、企业培训与开发的作用管理者在对企业的发展上应该考虑到,企业内部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与其他企业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等问题。
在对知识的提升上,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开发,来补足、提升知识就必须成为重点。
而当企业在知识储备和提升上存在隐患时,培训与开发的作用会突现出来。
1.有助于促进改善企业改善绩效。
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实现是以员工个人绩效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有效的培训与开发能够帮助员工提高本身的知识技能,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2.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
通过培训与开发,既可以确保企业能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又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
3.有助于培育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使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4.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对员工适时的培训与开发可以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
二、我国企业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从整个培训工作的情况来看,由于某些思想认识和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仍可看出培训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以下几点:1.企业管理者方面的问题(1)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未转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
(2)培训控制不力,效果评价滞后。
2.培训者方面的问题(1)培训师的自身素质影响。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企业培训者的素质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①培训师的思想陈旧;②培训师的知识贫乏、过时;③培训师的道德规范存在着问题。
(2)培训需求不明确。
(3)培训方式不切合实际,重理论轻实践。
3.受训者方面的问题(1)靠不住的员工忠诚。
(2)受训员工选择不当。
(3)受训员工的投机心理。
4.培训成果转化难受训员工的惰性使企业员工难以摆脱固有的、已成定式的行为模式,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用新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原有行为模式,也就无法对企业产生效益。
三、增强企业员工培训开发工作的有效性对策员工培训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如此之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认识到培训的价值所在,都希望借助培训这个强有力的工具,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 转变培训观念,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企业培训是一种计划性、战略性和连续性的活动,是一种制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企业培训要与企业战略密切结合,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应首先在企业远景的基础上,透露出战略脉络。
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还要有前瞻性,培训的内涵即包括完成目前工作任务和提高目前绩效所需的培训,更要看到未来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结构,通过培训做好人才储备。
一个完整的培训制度应该包括培训计划制度、培训上岗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时间保证制度、培训经费单列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和培训质量跟踪制度等。
2. 重视需求分析,关注个体差异,准确定位培训需求企业在培训需求分析时,应该充分重视员工的个体需求,从组织需求、任务需求、个体需求三个层面展开综合分析,只有当企业充分了解培训是一种提供给员工的服务,以员工的需求为导向,并找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切合点时,这样的培训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3.科学设计培训方案,灵活选择培训方式一旦培训需求确定,就可以进行培训方案设计,即编制培训计划。
计划的内容要做到尽量细致、全面、具体、明确,让计划成为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
对于在企业内部开展的培训,除了“师带徒”这种在岗培训外,培训组织者都要进行培训课程设计。
课程时间安排上也应考虑到受训者的精力,让他们能够消化吸收而不是疲惫应付。
4. 更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在培训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要以遵循学习循环,激发学员兴趣为原则,要突破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多借鉴国外的案例教学法、模块培训法、讨论法、游戏式等培训方法。
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有利于培训效果产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将互动式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拓展训练等)与传统的培训方式向融合贯穿于培训过程中。
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为知识型员工提供素质培训,培训内容须突出创造力、团队精神和心理素质等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员工锻造健康的心理提供培训机会。
5. 实施后续评估,达到有效培训培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可能无法立刻见效,但有可能几十年有效,正如杰克•韦尔奇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是效益是无限的,培训结束后,不仅要由参加培训的人员评价培训效果,还要让受培训者的上司跟踪了解培训后的变化。
四、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90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
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
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
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
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
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念。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
就是指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
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
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
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国内外的培训现状目前,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技能的飞速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培训不是一种特权或权力,而是一种需要,培训工作更是备受重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物上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内,渐渐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但培训工作做得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员工不断培训必成为大家的共识,而要做好培训工作,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
五、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一份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就勾画出培训方案的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
有了明确的培训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对于培训指导者来说,就确定了施教计划,积极为实现目的而教学;对于受训者来说,明了学习目的所在,才能少走弯路,朝着既定目标而不懈努力,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案有机结合就能使培训达到理想的结果。
2.培训内容的选择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
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3.谁来指导培训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
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4.确定受训者根据组织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在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求会确定具体一定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或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者即为本次受训者。
从培训内容及受训者两方面考虑,最终确定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由于员工不具备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从而需要培训进行补救。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必须进行补救培训:一,由于劳动力市场紧缺或和行政干预或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你不得不招聘了不符合要求的职员;二,招聘时看起来似乎具备条件,但实际使用上其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做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适应培训方法的选择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多种配合使用,这里只对案例教学进行简单介绍。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
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宜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体现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