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教学大纲《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是《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验证,是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实用性为宗旨,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的,做到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按我院种植类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分15个项目,教学30学时。
具体内容如下:实验实训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组织器官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认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及内部组织、细胞特点。
二、实验内容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保养与使用注意事项。
生物绘图法。
通过观察切片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根尖观察,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观察。
顶芽观察,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观察,叶的结构观察,花的结构观察,果实结构观察,种子结构观察。
三、实验作业绘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实训二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比较一、目的要求了解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变化的原理,掌握比较酶活性的一种实验实训方法。
二、实验内容酶液的制备:以10%的甘油为提取剂,提取淀粉酶,制备酶提取液。
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比较:通过对不同萌发时间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提取液水解淀粉强弱的比较,判断淀粉酶活性。
三、实验作业分析实验实训结果。
实验实训三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了解光合色素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明确光合色素的提取及分离方法,学会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光合色素的提取:新鲜叶片,乙醇提取。
光合色素的分离:滤纸层析分离叶绿素a、离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叶绿素的理化性质:皂化作用,H+和Cu2+对叶绿素分子中Mg的取代作用,荧光现象的观察,叶绿素提取,吸光度测量。
三、实验作业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实训四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小篮子法)一、目的要求了解呼吸强度的测定原理,学会呼吸强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测量瓶准备:三角瓶,单孔橡皮塞,小钩,l0.7%Ba(OH)2溶液,瓶塞。
种子试材准备:干小麦种子,发芽小麦种子,纱布小袋悬在瓶中,空瓶对照。
室温,35℃-40℃。
呼吸测定:静置,每2-3 min轻摇一次,20-30 min后滴定。
取种,迅速塞瓶,充分摇匀,酚酞液,草酸滴定,红色消失,准确记录。
结果计算:呼吸强度=(空白滴定值-正式滴定值)×60×100/种子质量(g)×测定时间(min)注意事项:滴定时要缓慢,要不断轻轻摇动三角瓶下部,切不可急滴,尤其在后期阶段,以免过量作废。
用0.023mol/l浓度的草酸是因其1ml相当于1mg CO2量。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说明各瓶呼吸强度差异的原因。
实验实训五土壤样品的采集(一)一、目的要求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不正确的采样方法,常常导致分析结果无法应用,误导制定农业生产措施。
土壤样品采集应遵循随机、多点混合具有代表性的原则,严格按照要求和目的进行操作,掌握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内容采样点数量的确定:按照地块面积的大小确定采样点数量。
采样点布设:按随机的原则布设采样点,尽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土壤样品采集:在每个采样点采样后混合,按四分法分至所需用量为止。
贴好标签:采样时间、地点、土层深度、采样人。
三、实验作业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实训五土壤容重的测定(二)一、目的要求掌握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为衡量土壤肥力高低准备技术能力。
二、实验内容计算环刀体积并称重,在不破坏土壤的自然状态的前提下用环刀在田间取土,土样称重,土样烘干后二次称重,结果计算。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实训六土壤样品的制备(一)一、目的要求掌握土壤样品的制备方法,为土壤养分指标的测定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土样风干,去除杂质,粉碎过筛,分类装瓶,贴签保存。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分析注意事项中要求做法的原因。
实验实训六土壤吸湿水含量测定(二)一、目的要求风干土壤的水分主要是吸湿水,其含量因土壤质地和空气湿度的不同而变化。
水不是土壤的一种固定成分,在计算土壤各种成分时不应包括在内。
测定土壤的水分含量,并将土样换算成烘干样,才可准确比较各种土壤的分析结果。
二、实验内容铝盒称重(第一次称重),风干土入盒称重(第二次称重),105℃-110℃烘箱内烘6h-8h,铝盒及土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准确称量(第三次称重),按公式“(湿土质量-烘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计算土壤吸湿水含量。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重点说明土样分析化验先测定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意义。
实验实训七土壤酸碱性(pH)的测定一、目的要求土壤酸碱度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物生长有重大影响,同时在一系列的理化分析中,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审查其它结果的一个依据。
学会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为土壤分析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样品处理:制备土壤悬浊液,提取酸碱活性物质。
pH值测定:酸度计的较对,土壤pH的测定。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说明测定土壤酸度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原因。
实验实训八植物根系活力测定一、目的要求了解根系的组成和作用,掌握根系活力测定的方法,为判断根系活动力提供参考指标。
二、实验内容甲烯蓝标准曲线制作:配制甲烯蓝系列标准液,测定660nm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浓度-光密度)。
根系体积测定:体积计加定量水,干净植物根系完全浸入水中,根据水分体积的增加量计算根系体积。
根系活力测定:定体积(20ml)定浓度(0.064mg/ml)甲烯蓝溶液,干净植物根系完全浸入一定时间(1.5min),根据处理与对照甲烯蓝溶液浓度(光密度)的变化量计算根系吸收甲烯蓝的数量,以此说明根系活力状况。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计算根系吸收活力,并说明不同植物根系活力差异的原因及结果。
实验实训九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一、目的要求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肥力的高低。
要求学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判断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内容称样:风干土样0.1g-0.5g放入干燥硬质试管中。
氧化有机碳:重铬酸钾-硫酸溶液170℃-180℃条件下氧化有机碳为二氧化碳。
滴定: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溶液由橙黄经绿色变为棕红色为滴定终点。
结果计算:土壤有机质(g/kg)=(V0-V)×C×0.003×1.724×1.10×1000/m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依据测定结果分析土壤肥力状况。
实验实训十土壤碱解氮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土壤水解性氮又称土壤有效氮,包括无机的矿质态氮和部分有机物质中易分解的、比较简单的有机态氮,主要有氨态氮、硝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
水解性氮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及其质量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熟化程度高,有效性氮含量亦高。
反之,有机质含量低,熟化程度低,有效性氮的含量亦低。
这部分氮素较能反映出近期内土壤氮素的供应状况,测定土壤水解性氮含量,作为土壤供氮量的指标,为土壤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内容土壤碱解:1mm筛风干土样2g,2ml2%硼酸,10ml1.8mol/L氢氧化钠,40℃恒温24h,0.01mol/L 盐酸标准液,滴定内室硼酸中所吸收的氨量。
结果计算:按公式计算测定结果。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依据试验结果对测定土样进行氮供肥能力分析。
实验实训十一土壤有效磷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磷素是作物营养生理的重要元素,土壤速效磷是指土壤中在短期内能被作物所吸收利用的那一部分磷。
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性质,特别是不同土壤反应,其速效磷的变化很大。
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了解土壤速效磷供应状况,对施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内容磷标准曲线的绘制:标准系列浓度磷溶液,660nm测定光密度,绘制浓度与光密度的标准关系曲线。
土壤浸提:1mm筛孔的风干土壤样品5g,0.5mol /L碳酸氢钠溶液100ml,振荡15min,干燥无磷滤纸过滤,滤液备用。
土壤磷测定:滤液10ml,硫酸钼锑抗混合显色剂5ml,放置30min,波长660nm比色,记录光密度值。
结果计算:按公式计算溶液的磷含量。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依据试验结果对测定土样进行磷供肥能力分析。
实验实训十二土壤温度的测定(一)一、目的要求土壤的温度状况直接影响着土壤中发生的生物过程和理化过程,它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甚为密切。
土壤温度状况与土壤湿度、孔性、结构、坚实度、颜色、地形部位以及覆盖条件等有关。
研究土壤温度状况有助于确定农作物最适宜的播种期和有关霜冻的预报,为定向改善土壤温度状况提供依据。
二、实验内容仪器安放:选择观测场,安放地温计,地面温度计间隔为5cm-6cm,曲管地温计间距10cm。
地温观测:每天观测四次(2、8、14、20时)或三次(8、14、20时),观测顺序是地面最低温度、地面最高温度、曲管地温计。
计算:日平均地面温度,10cm深土壤温度日平均值,20cm深土壤温度日平均值。
地温计的选择及维护:一定变化幅度,构造相同,特性相同,细心检查,盛夏移至凉处。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准确记录操作步骤及测定结果。
实验实训十二空气湿度的测定(二)一、目的要求了解表示空气湿度的各种物理量,掌握湿度的观测方法。
二、实验内容干湿球温度表的使用:读取温度表及湿度表数据,查表获取相对湿度值。
安放干湿球温度表:百叶箱支架内。
测定结果观测与记录:每天7时,13时,17时观测三次,计算空气中相对湿度。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准确记录操作步骤及测定结果。
实验实训十二光照强度的测定(三)一、目的要求了解测定光照强度所使用的仪器及简单原理;掌握测定光照强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照度表选择:ST-2型,ST-3型。
照度表使用:照度表安放,数据读取。
光照强度测定:使用照度表测定光照强度,光照强度结果计算。
三、实验作业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准确记录操作步骤及测定结果。
说明使用照度表应注意什么?连续观测10天室外及温室内光照强度;观测室外及温室一天内早、中、晚的光照强度;并列表记录。
实验实训十三土壤速效钾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钾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土壤中钾主要呈无机形态存在,根据钾的存在形态和作物吸收能力,可将土壤中钾素分为四部分:土壤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交换性钾(缓效性钾)、交换性钾(速效性钾)和水溶性钾(速效性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