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这些重要论点,进一步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引申开去,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值得探讨。

(一) 中国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发展。

2、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和发展。

3、由封闭转向开放。

这个重大转变不仅适应中国落后生产力的水平,而且具有根本和长远意义。

私营经济(包括个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可逾越的一种所有制和经济形式,它的存在形式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且具有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的包容力。

改革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

共产党取得政权,按照不成功的模式走了一大程,重新回到起点,这应该说是批判了教条后的真正的实事求是和符合历史发展的选择。

(二)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的结合
中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但这种体系存在越来越明显的低效益和恶性循环,牺牲了人民利益,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牺牲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发展至今,私营经济和它不断发展的形式是最有效的载体和容器。

私营经济不仅不需要国家直接投入,而且它和市场经济共生,是生产要素和资源有效的配置形式。

中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国家投入,1997年注册资本已达 5140.12亿元,这是资源优化组合的有力的证明。

私营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指导十分重要,但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上有许多特点,主要是:l、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资本、技术、自然资源自然结合。

2、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私营经济自发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地区的私营企业,在全国市场出现萧条时期,他们的产品仍然畅销不衰。

同样在这一时期,那些一般消费品,由于供给过剩,企业倒闭。

这种现象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中国私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发展,主要支撑力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978~1995年国有经济比重由77.63%降至 33.94%,集体经济由22.37%上升至36.59%,而非公有制经济由0上升至29.44%,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个体工商户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私营企业年均增长20-30%,为国有和集体经济所不及。

中国工业品、特别是日用工业品供给迅速增长,主要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从长远来说,国家将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大部分竞争性行业由民间投入和经营,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将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私营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出路
从经济和社会结构来说,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中国庞大的社会劳动力的出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个体私营经济是主要出路。

如果说私营经济在前些年发展过程中曾经利用了国有企业的人才和原材料资源,那么目前一个时期,它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的成本,接纳下岗工人就是最大的一个方面。

中国最大的失业群体是在农村,近两亿劳动力不能转移,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无从谈起。

以个体私营为主的乡镇企业已经吸收了1.2亿农村劳动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新的合作经济的发展,将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

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从长远来说是城镇新增劳动力转移。

这是中国农村小城镇、小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积极性、创造性仍然是基本动力。

中共十五大提出的经济制度作了重要的突破,几年内建立配套法规,加快改革,培育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将是政治改革的重要任务。

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富裕起来。

目前从全国来说,已经解决了温饱,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90元。

城乡人民下一步目标是走向富裕,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成倍地增加城乡居民的人均收人主要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合作事业。

在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改进社会管理,才能全面实现现代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