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学号:20113989姓名:李代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4班指导教授:冉景煜摘要纵观世界能源局势,能源匮乏危机已然席卷全球,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低碳意识、节约资源,而且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技术,提高利用率。
传统能源一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新能源并将其推广也就成了必然之势,只有树立了低碳意识,提高了传统能源利用率,发展推广新能源才能使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的能源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能源可持续的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今能源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
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
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
截止到2005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
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
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
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在发展。
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
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
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
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据统计石油还可用大约40年;天然气还可以用60年;煤炭大概可以用200年左右;化石能源面临枯竭。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能源消耗国,人均占有资源远远赶不上其他国家。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因此能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走之路,我们必须对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深刻的思考。
树立低碳(Low carbon)理念中国是正在处于飞速发展,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已近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能源消耗巨大,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然而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不容乐观,由于经济发展迅猛,对能源的需求巨大,技术上还有所缺陷,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对能源的利用十分不合理不高效,导致能源大量浪费。
我国能源储备不多,现在全球面临化石能源枯竭。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低碳的理念,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达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
所谓低碳,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的各种资源的习惯。
只要你愿意主动的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生活习惯,就可以为社会出一份力。
低碳其实是着眼于人类未来,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有利于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能源的优化利用。
全球现目前,资源匮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成灾等等,这些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低碳也就成为了改善我们环境,优化能源利用的必选之路。
树立低碳理念。
低碳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实现。
比如有低碳食品,低碳购物,低碳的交通工具等等。
拒绝塑料袋:曾几何时,家里堆着红蓝白绿很多塑料袋,都是上菜场、超市购物时带回来的。
若是还能重复装非食物物品的倒还好说,万一破了不能用了,就扔进垃圾堆,殊不知塑料袋是难易分解的,而且还会严重污染环境。
随着“限塑令”的出台,使用塑料袋的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希望商家也好、买家也好,都可以继续坚持下去!走路或骑车上班:如果你是有车一族,如果你居住地距离单位并不十分遥远,请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也许你因此牺牲了几十分钟的睡眠时间,但你收获的却是新鲜的空气、沿途的风景以及越来越健康的身体;你还为拥挤的交通做出了减负的贡献,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用手帕代替纸巾: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的我们无论是抹眼泪还是擦嘴角,用的都是手帕。
不要觉得那是上世纪的古老玩意儿,这是环保的象征。
纸巾也是树木的产物,纸巾的利用率比打印纸还要低,很可能只是用到了中间那一小块,然后就被丢弃了。
请在口袋里预备一块手帕吧。
变废为宝:也许你有很多不喜欢的衣服、裤子,也许你家里堆了很多纸箱,也许你在发愁花纸该如何处理……千万别扔。
因为只要将它们稍加改造,就能焕然一新,成为一件装饰品,或者成为一件新的实用物品······,最好是把垃圾分类回收。
节约用水:生活中要用水的地方很多,如果没有节制地使用,那恐怕会像那个公益广告做的一样,“不久的将来,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要学会重复利用水,比如,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淘米水对洗去碗的油污有一定效果,洗衣服的水正好可以洗拖把……只要我们愿意多转一个弯,就能合理地利用好每一滴水。
节约用电:电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节约用电,一般都是体现在细节处。
比如:人走出屋子,就随手把开关关上;用节能灯泡替换普通灯泡,瓦数不要太亮,只要能不损伤视力就行;不要频繁地开冰箱,可以把冰箱里有的东西都记录在一张纸上,需要拿什么,只要看看纸就知道,而不用稀里糊涂总是翻来找去到最后发现其实根本就没在里面;买空调选节能型的,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一些,既减排又能避免空调病;如果居住楼层较高,建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此外还有很多低碳方式。
我们可以一个居民村为单位,建立环保低碳循环多级利用体系,多以生态村的形式生态模式图来自网站图片传统能源的高效化利用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这给“十二五”时期增强能源供给能力、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大国。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约束问题也日益凸显。
与先进国家水平相比,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压力大。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我们必须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大力发展能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安全、清洁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我国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必须加快其清洁化利用。
近年来,我国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十一五”时期累计关停小火电7077万千瓦,每年可节约原煤8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目前火电清洁化利用程度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提高煤炭加工转换比重,加大煤炭洗选比例,发展清洁煤技术,继续实施“上大压小”,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鼓励发展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
要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推进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二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水电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的非化石能源资源。
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目前水电装机刚突破2亿千瓦,仍有较大可开发潜力。
推进水电开发,需要创新工作思路。
把水电开发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在建、已建项目环保工作,加强水电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制定绿色水电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保护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三是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
我国地域辽阔,煤炭、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远离电力负荷中心,需建设长距离、高效率、大容量输电线路。
目前全国电网基本实现联网,电网的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加强。
“十二五”时期,还要继续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建设,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实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和“全国联网”工程,加强西部和北部煤电、水电和风电外输通道建设。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欧美等国家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这已成为世界电网未来发展的新课题。
要紧密跟踪世界智能电网发展动向,开展智能电网的研究和试点,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发展储能技术,逐步推广智能电表,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改进电网技术,提高电网效率,增强电网更加灵活吸纳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能力。
四是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
近年来,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发展迅速,西气东输一线输送能力已达到设计水平,二线西段已建成投运,东段即将全线贯通。
今后还要加快国内主干管网建设,加快石油储备工程建设,加紧建设一批天然气储备库,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覆盖全国的油气输运体系,大幅提高国家石油储备和天然气稳定供应的保障能力。
新能源利用与发展加快新能源开发。
积极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有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已在部分领域具备相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