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古诗赏析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古诗赏析

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
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8. 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 分)
巩固提升
7
一、【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4-18 题。 酹江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 借代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绿肥红瘦。”
双关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
双关
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联想 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型。
(贺知章《咏柳》)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想象 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宋·刘克庄《满江红》) D.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唐·张泌《寄人》) E.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金·吴激《人月圆》) 17. “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作品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
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 分)
6
二、【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7—20 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
感的? 整体答题思路:
分析表达 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 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观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 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 说这个手法的山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 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 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表达方式: 一指 ―→指出诗歌中记叙、描写、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 二联 ―→联系具体内容,阐释该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三赏 ―→ 赏析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等的作用。 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第一步:指出是什么手法。 第二步: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展开简析。 第三步:指出运用手法的作用。
相互比较两种事物使形象更鲜明,烘托映衬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对比
更突出,揭示主旨更深刻,使人感受深切。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
(杨巨源《城东早春》) 四、构思立意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 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 铺垫、抑扬等。
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 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
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 工。(李纲《望江南》)
用虚反衬实等。
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 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 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
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修辞
作用
示例
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体现意象的情 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
比喻
态特征。
风里。”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 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 地表现事物。
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8.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 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4 分)
19.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 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5 分)
过程。
(刘禹锡《望洞庭》)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渲染
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杜甫《登高》)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象征
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衬托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
第 1 讲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
No. Date Time Name
1 语文
赏析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
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
二、表达方式
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
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含义等同于表达技巧,而
1
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托物言志、
【结构特点】
例 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4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来源:学科网]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精华提炼
常考题型: 这首诗歌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
1.卒章显志。 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诗歌的主旨。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 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 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以小见大。 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可 分为首尾照应 、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三类。 5.抑扬 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先扬后抑和先抑 后扬,无论哪 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等。
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
手法
解说
示例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
用典
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 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 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 是( )(3 分)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C.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D.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 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 分)
8
[来源:学*科*网]
二、【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3—15 题。 酒泉子 (唐)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 香貂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
白。绮罗②心,魂梦隔,上高楼。 注:①空碛(qì):空旷的大沙漠。②绮罗: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这里指穿着绮罗
⑤汉主:指唐皇。 20. 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 分)
三、【构思立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9 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 阁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
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
5
结构立意: 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一、【修辞、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8 题。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