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南中考•调研考试(平顶山三模)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7分)
1.C(2分) 2.D(2分)3.③①④②(全对才行3分)
4.(1)草色遥看近却无(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共8分)
5.(1)乔纳森·斯威夫特(或斯威夫特);慧骃国或智马国或马国。
(2分)
(2)丹尼尔·笛福(或笛福);星期五(2分)
6.(1)将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或用流行音乐来演唱古典诗词形式喜闻乐见(2分)
(2)①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2分)
②现代人能从经典(诗词)中获得情感上的慰藉和找到人生的方向。
(2分)(3)示例:传承传统文化或弘扬优秀文化(内容相关1分,形式对偶1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7. (1)收拾老家的房子遇到困难(1分)(2)记挂(不放心)(1分)(3)父亲冒雨浇地后,准时来女儿家帮忙(1分)(4)心酸,感动(1分)8.(1)心理描写。
通过写她和丈夫找帮忙对象时矛盾纠结的心理,为下文求援父亲做铺垫,从侧面表现父亲的技术高,有耐心,肯用心。
(2分)
(2)环境描写。
用风和阳光营造出一幅明亮的画面,烘托出"她"轻松愉悦的心情。
是对父亲劳动成果的高度赞赏,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2分)
9.插叙。
(1分)通过写收拾老家房子的缘由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交代了求援的原因;为下文父亲的到来帮忙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
10.示例一: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突出人物形象。
首先运用叙述的方式,展现父亲劳作的辛苦,表现父亲的吃苦耐劳和对子女的爱。
接着用议论直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崇敬和爱,进一步突出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中心。
示例二:运用细节描写(动作、外貌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揉了揉”“拍了拍”,还有头顶增多的白发等细节,都生动形象地展现的父亲的劳累和苍老。
展现了父亲为了孩子不辞劳苦的形象,表现了他对女儿的爱,人物形象鲜明。
(答对任意一点即给满分。
若回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只要分析得当,也可。
)
11. 示例: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或:务实归真,扎扎实实下功夫)(紧扣“务实”“本真”,语句通顺即可。
2分)
12.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和《艺经》中的语句,解释了传统文化中“守拙”的含义;引出论题;增添了文学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分)
13.首先列举曾国藩父亲逼子读书的事例,论证了“守拙”的实效;接着列举了车著名守拙做成就大事业的事例,论述了“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最后进行了总结论述,突出了求学、干事创业都需要守拙。
(3分)14.可以。
因为齐白石为练画功,从基础做起苦练描红,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下苦功夫,以拙求进,与文章论点相符,可以作为论据。
(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15.B(2分)
16.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是很多了。
(意思对即可)(2分)
17.A.(示例):君子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又不哗众取宠、炫耀自己(2分)
B.(示例):君子通达事理、质朴庄重、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2分)
18.共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
语段(甲)中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语段(乙)中用桂花和玉兰花容易凋谢以及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了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3分)
19.示例:“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怒”字用拟人手法,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险要的地势,为下文抒情奠定感情基础。
(2分)(意思对即可)
20.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或抒发了同情劳动人民(忧国忧民)的情感。
(2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50分)
参照2017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评卷老师集体制定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