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编辑:四川畜牧兽医2007年第12期综述直接的影响。
其中RS-2与RS-4菌株具有较广的耐药性,在研制微生态制剂或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上有更好的使用价值,能达到较好的互补效应。
3.3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是运用有益的活菌制剂来调节机体的微生态平衡,活菌的数量直接影响益生菌剂的使用效果。
本试验发现一些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对乳酸杆菌大部分菌株和芽孢杆菌都敏感。
因此,当用猪源乳酸杆菌及植物源乳酸杆菌等菌株研制微生态制剂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接触这些抗菌药物,以免杀死活菌使制剂失去效用。
4结论本试验以6株猪源乳酸杆菌、1株植物源乳酸杆菌以及4株芽孢菌对32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表明,猪源乳酸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达31.25%~53.13%。
所有猪源乳酸菌对复达欣、头孢他啶、头孢氨苄、苯唑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痢特灵、头孢噻肟、青霉素、杆菌肽等不敏感;其中对RS-2和RS-4株菌不敏感的药物达17种之多,可以作为本项目的新型益生素进行深入研究。
植物源乳酸杆菌仅对10种药物有耐受性,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极敏,与猪源乳酸菌存在明显差异,不适合作为新型益生素应用,但可用于后续课题的优化组合对比试验。
芽孢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只有杆菌肽抑菌圈为零,可用于后续课题的对比及优化组合试验。
■参考文献(略)目前国内外已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残留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为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各种新型研究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并为我国开展进一步的残留监测提供参考,现将国内外有关的残留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1残留标准和休药期为了避免消费者受到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各国都制定有各种抗生素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
我国对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一向非常重视,早在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说明:应用抗生素期间和停药后5d的乳汁不得食用。
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的行业标准,并于10月正式实施,该标准也要求鲜牛乳中“抗生素不得检出”。
早在1973年欧共体就规定:禁止使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作为饲料添加剂。
我国《关于出口动物性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和生物毒素检验方法标准摘要》中规定:青霉素的残留按SN0539-1996标准应小于0.025IU/g。
对无公害肉产品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无公害畜禽肉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3-2001)中的规定:青霉素在牛羊猪的肌肉、肝、肾中的残留应≤0.05mg/kg。
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中,根据各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吸收转化效率和半衰期的差异以及不同食品动物的代谢速度,对休药期作了具体的规定:注射用青霉素G(钾、钠):弃奶期3d;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用苄星青霉素G):兽药规范78版,牛、羊收稿日期:2007-09-10作者简介:秦川(1982-),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预防兽医学。
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秦川,田晋红(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中图分类号:S85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964(2007)12-0024-03摘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残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综述了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包括两方面内容: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和休药期;国内外关于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如:微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等。
关键词:青霉素;动物源性食品;残留;休药期;检测方法###############################################曾宪春24SichuanAnimal&VeterinarySciencesNo.12.2007综述14日,奶废弃期3日,产奶期禁用,猪10日;苄星邻氯青霉素注射液:部颁标准,牛28日,产犊后4d禁用,泌乳期禁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牛10日,弃奶期3日,羊9日,猪7日;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兽药典2000版,牛6日,猪15日,弃奶期48h;阿莫西林可溶性粉:部颁标准,鸡7日,产蛋鸡禁用;复方阿莫西林粉:部颁标准,鸡7日,产蛋期禁用;复方氨苄西林片、复方氨苄西林粉:部颁标准,鸡7日,产蛋期禁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兽药典2000版,牛、羊14日,弃奶期3日,猪5日;注射用氯唑西林钠:兽药典2000版,牛10日,弃奶期2日。
2国内外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等。
2.1生物分析法主要包括微生物法和免疫分析法。
2.1.1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抗生素残留检测最传统最简单的方法。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生理代谢的抑制作用来定性或定量检测样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如纸片法(PD)、TTC法和杯碟法(CP)等。
2.1.1.1纸片法常用的纸片法有枯草杆菌纸片法和嗜热脂肪杆菌纸片检测法,其操作过程基本相同,而选用的菌种不同。
枯草杆菌纸片法检测的结果易出现假阳性,为了确定阳性物质是否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可用青霉素酶处理,再行检测,检测限可达0.01IU/mL。
而嗜热脂肪杆菌纸片检测法不仅用于检测乳制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灵敏度高、培养时间短的特点,而且还能检测是否存在其他抑菌物质。
因此,在实践中该法比枯草杆菌纸片法应用更为广泛,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检测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重要方法。
2.1.1.2TTC法即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是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检查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GB5409-85)。
该法简便、快速,无需特殊设备,3~4h可见报告,很适合牧场、乳品厂及食品卫生检测部门采用。
TTC法的最低检出量为:青霉素0.004U/mL。
2.1.1.3杯碟法目前,我国肉食品中青霉素的残留检测普遍采用SN0539-1996(出口肉品中青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杯碟法)标准:用藤黄八叠球菌为指示剂,用杯碟法检测组织中青霉素的残留,其最低检测限可达0.25μg/L。
张秀梅等对该标准平板培养基的琼脂含量、青霉素标准液的储存时间、菌悬液的制备及用量测定、检定用平板的制备、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样品检测5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规范,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及实验成功率。
微生物法也有其缺陷。
易受组织中其他抗生素的影响,特异性低,灵敏度也不高,显色状态易产生误差,费时长;但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预处理简单,在基层大规模筛选工作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1.2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IAs)是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非常适合于复杂基质中痕量组分的分离或检测。
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免疫测定法(FIA)、放射免疫法(RIA)、胶体金免疫测定法(CGIA)、免疫传感器(ISA)。
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相比,IAs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容量大、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
IAs取样量少,前处理简单,仪器化程度低,分析效率约为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的几十倍。
2.1.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性作用有效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于底物后的颜色变化,用酶标测定仪作定性或定量分析。
使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或碱性磷酸酶进行标记,避免了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性污染和标记物的稳定性问题,操作方便,仪器简单。
目前,在兽药残留免疫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是ELISA,国内外已有许多用于兽药残留检测的商品化ELISA试剂盒。
2.1.2.2荧光免疫测定法(FIA)使用荧光物质异硫氰酸或罗丹明标记抗体,与待检抗原结合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蓝绿色或橙黄色荧光,借此对标本中相应抗原进行鉴定和定位。
由于易受背景干扰等原因,限制了FIA的灵敏度。
近年来发展了一些方法如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荧光淬灭免疫测定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大大提高了FIA的灵敏度,使FIA在环境监测、医学和药物残留方面的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2.1.2.3放射免疫法(RIM)原理、方法和应用与ELISA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标记物和检测仪。
试验所用的同位素主要有131I、125I、3H、14C、32P等,它们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后,不影响标记抗原或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该法灵敏度极高,能测出pg/mL水平的微量物质,试验快速、准确,可规格化,重复性好,因此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
但放射性同位素有一定的危害性,且易污染环境,故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林杰等用14C标记的青霉素G(示踪剂)检测鸡肉中青霉素类药物残留,在90min内可出初筛结果,假阴性率为0,检测限为18.7μg/kg。
2.1.2.4胶体金免疫测定法(CGIA)是以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相载体,通过毛细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条上泳动,同时使样品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上针对该待测物的受体发生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免疫反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免疫复合物,一般只需几分钟就能得到准确结果的实验现象。
这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分析结果准确且曾宪春25本版编辑:本版编辑:四川畜牧兽医2007年第12期综述易于判定,特别适用于残留监控中现场的快速筛选监测分析。
但目前免疫胶体金主要用于人医临床和兽医传染病的诊断,在抗生素残留检测上的运用并不十分广泛,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开发,前景可观。
2.1.2.5免疫传感器(ISA)其最大特点是便携性,其高度的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减少了对使用者及环境技术条件的依赖,测定速度快,适合现场或野外快速筛选检测。
其原理是通过生物敏感层(抗体)与复杂样品中特定的目标分析物(抗原)之间的识别反应,产生一些物理化学信号(如光、热、声、质量、颜色、电化学等)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传感器(如光敏管、压电装置、光极、热敏电阻、离子选择性电极等)转换成第二信号,经放大后显示或记录。
2.2仪器分析法2.2.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配备有不同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UV)、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都可以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的残留。
由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上都含有羧酸基团,故早期一般采用离子交换色谱(一般选用阴离子交换柱)来测定这类抗菌药物。
近年来多采用反向色谱法,其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用浓度类型的紫外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
2.2.1.1紫外检测器测定(HPLC-UV)测定母体青霉素通常是在C18柱上分离后,用紫外检测器测定。
为克服测定母体青霉素的干扰问题,人们开发出了衍生化青霉素的方法。
Boison建立了测定形成青霉烷酸硫醇汞衍生物的方法,最大测定波长为325nm,在该波长下很少有共生组分干扰测定,对β-内酰胺环的化合物具有专一性,但对不能形成硫醇汞衍生物的青霉素不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