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管理主体的核心?2、简述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3、从“公共性”的本质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4、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哪些主要特征?5、简要比较P-途径和B-途径两种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6、简述公共物品理论主要观点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7、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8、简述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9、试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1、简述公共管理主体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管理主体的核心?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4、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具有何种重要的现实意义?5、简述政府在发挥执行职能时如何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6、简述政府监控职能及其主要容。
7、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8、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社会功能。
9、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容。
10、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
11、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失灵防和治理的思路。
1、简述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公共权力的本质特征。
3、简述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权力来源。
5、试比较集权制和分权制的优缺点。
6、简述公共责任的性质及其主要容。
7、分析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并阐述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
8、试述公共权力制约手段的具体容。
第四章1、简述公共物品公共供给低效率的原因。
2、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什么特点?3、西方国家对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的原因是什么?4、简述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选择。
5、简述宏观经济调控中需求管理政策的主要容。
6、简述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容。
7、简述政府规制及其特征。
8、简述政府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区别和联系。
9、试述政府规制的主要容和方法。
10、试述传统政府规制方法的局限性及激励性规制方法的创新。
第五章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涵义。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3、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4、简述公共政策的层次类型。
5、简述公共政策的功能类型。
6、简述公共政策的形式类型。
7、科学合理的政府规划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8、简述政府政策方案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容。
9、简述政策合法性的主要容。
10、简述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11、简述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2、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
13、在公共组织结构的设计中,如何处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
14、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设计原则。
15、试比较公共组织的设计程序中演绎的设计程序和归纳的设计程序的差异。
16、公共组织变革模式中,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的各有何优缺点。
17、简述比较涵式变革和外延式变革两种公共组织变革模式的不同。
18、简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主要容。
19、简述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两种公共组织人事分类制度的优缺点。
20、简述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主要容。
21、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22、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容。
23、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阐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1、试述法律手段及其特点。
2、简述公共管理法律规的主要容。
3、简述行政立法及其特点。
4、简述行政立法的分类。
5、简述行政司法及其特点。
6、简述行政复议及其特征。
7、简述行政调解及其特征。
8、简述行政诉讼及其特点。
9、简述传统行政手段及其特征。
10、简述行政命令及其主要分类。
11、简述行政指导及其作用。
12、简述经济手段及其特点。
13、分析公共管理三大手段的优缺点,并阐述为何要对三大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和重点运用。
第七章1、简述公共绩效的涵和外延。
2、简述公共绩效价值体系的主要容。
3、与企业绩效管理不同,公共绩效管理具有哪些特点?4、确定公共绩效目标时应坚持哪些原则?5、简述公共绩效评估的主要标准。
6、简述公共绩效指标选取的原则。
7、简述公共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
8、简述公共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9、简述成本-收益法在公共绩效评估中的运用。
10、简述成本-效益法在公共绩效评估中的运用。
第八章1、简述公共管理体制及其特征。
2、简述公共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3、简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要关系模式。
4、简述地方政府组织间关系的主要容。
5、简述中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作用。
6、简述中国社团组织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作用。
7、分析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8、分析中国社团管理体制的问题,并阐述社团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思路。
复习题1、西方学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方面存在差异。
A. 管理主体B. 管理客体C. 管理方法D. 研究途径2、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 )A. 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C. 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D. 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3、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B.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C.个人与集体的占有状态D.国家职能的演变4、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家职能,出现了()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B.管理权与所有权C.立法与执法D.行政与政治5、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A. 外部取向B. 部取向C. 关注行政过程D. 关注日常管理6、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政治和行政二分法B.科学管理C.政策科学D.行为科学7、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管理的()A.利益性B.公平性C.效率性D.政策性8、()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转变。
A.科学管理学派B.行为科学C.政策科学D.官僚体制理论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过程。
A.市场竞争B.政策决策C.计划安排D.公共选择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
A.管理的相似性B.绩效和项目C.战略规划D.组织机构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A. 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B. 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道德型组织C. 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D. 功利型组织、道德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12、功利型组织是以(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B.劝导和感召C.强制性权力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B. 是否以非营利为组织宗旨C. 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D. 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 主体、客体、权力B. 职能、机构、人员C. 责任、义务、职权D. 机构、职能、义务15、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公益性基金会属于()A.强制型公共组织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C.非强制型公共组织D.道德型组织16、依据组织权力类型和组织成员服从方式分类,公益性基金会属于()A.强制型公共组织B.功利型组织C.道德型组织D.非强制型公共组织17、随着政府职能体系的不断发展,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分离使得政府职能中的()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与管理并重的政府职能。
A.政治职能B.统治职能C.经济职能D.服务职能18、政府的职能多种多样,从性质上可将政府职能分为()A.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服务B. 统治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C. 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D. 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1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A.法律制度B.产权制度C.市场制度D.宏观调控20、下列关于权力的定义,()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
A.能力说B.强制说C.支配说D.关系说21、()具有非人格化特征,使其行使具有可预测性。
A.权力B.权威C.权利D.职权22、()是个人由于其所处的位置而能够影响他人的能力。
A.参照性权力B.法定性权力C.强制性权力D.专家性权力23、一般说来,公共权力的公共性主要指()的公共性。
A.抽象权力B.具体权力C.法定权力D.强制权力24、下列选项中,()是建立在超然感人的个人素质之上,并通过个人所具有的特征表现出来的。
A.法定性权力B.奖励性权力C. 强制性权利D.参照性权力25、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相比,具有()和社会服务性。
A. 强制性B. 法定性C. 公共性D. 专家性26、在()下,地方政府权力是由中央政府授予的,但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通过法律进行了明确的职能划分A.集权结构B.分权结构C.均权结构D.联邦结构27、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没有积极地履行岗位职责而受到纪律处分,属于()。
A.主观责任B.客观责任C.积极责任D.消极责任28、在公共管理中,最基本的客观责任是()。
A.岗位责任B.法律责任C.政治责任D.道德责任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责任所具有的性质。
A. 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B. 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C. 公共责任是一种权力D. 公共责任是权力监督的基础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政府组织权力的来源。
A. 法律授权而获得B. 政府委托而获得C. 投票而获得的权力D.契约而获得的权力31、公共权力异化的深层原因,是权力的()的分离。
A.所有权与行使权B.所有权与受益权C.行使权与受益权D.受益权与支配权32、纯公共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 消费的竞争性与非排他性B. 消费的竞争性与排他性C. 消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D. 消费的非竞争性与排他性33、行政监察和其他行政监督相比,其主体具有()这一鲜明特征。
A.专门性B. 广泛性C. 严格性D. 权威性34、行政监督的主体是()。
A.人民群众B.党政部门C.国家机关D.舆论媒体35、()是具有较强外部性且效用难以度量从而难以排他的准公共品。
A.国防B.自然垄断产品C.公益性服务D.公用事业服务36、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属于需求管理。
A.产业政策B.财政政策C.投资政策D.区域规划37、政府对产业结构管理最常用的工具不包括( )A. 财政支持B. 减免税C. 低息贷款D. 扩大投资38、所有关于基本政治制度、行政体制以及决策程序的规定,都属于()的元政策。
A.价值性B.方向性C.程序性D.功能性39、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由当代世界各国的()所决定。
A. 国家性质B. 政党性质C. 法律制度D. 政治体制40、()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了对社会上各种利益集团部利益划分作出规而制定的政策。
A.规制性政策B.再分配性政策C.分配性政策D.自律性政策41、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机构制定与实施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维护和巩固现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