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译的练习技巧
方法一:不断的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对于训练说外语的流利程度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搭捷运时,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练习形容眼前的事物,不断自言自语,将搭车的过程说出来。
藉由这种练习来形容眼前的每件事物,每天作十次以上这样的练习,将会发现,自己的外语流利了许多。
一些专家建议:刚开始时,先用母语(中文)练习,再用外语来练习及组织。
想到什么,就用一种语言说出来,为的是训练我们的敏感度。
这种敏感度会在我们自言自语时,组织我们自己语言的语流(speech flow)。
目的:在想到什么讲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的情况下,磨练我们的语言表达力,跟时间的掌握齐头并进。
在自言自语当中,控制自己的语流,让自己的脑神经细胞都能展开来,跟周遭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这个在实践中还是做得到的。
我们做口译时会紧张,往往就是语流掌握得不好。
在做这一行时,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的正确度已经足够,但是流畅度还是不行,这就是我们对语流控制不够,造成在口译表达上有所挫折。
这个在实践上比较多,而理论上比较少。
方法二:阅读口(传)译:(sight translation)
定义:一边看,一边翻译。
一边看用甲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字,用乙文字的语言讲出来。
练习步骤:
步骤一:看英文,译成中文
可先找语法和词汇浅显,内容比较简单且自己较熟悉内容的外文书,例如国中英语课本、儿童故事等等,一边看,一边用母语讲出来。
习惯了这样的翻译后,再用硬纸板挖开两行字大小的横条状的洞,将纸从上往下慢慢移动,每次看两行字,口译出来,移动的速度不要太快。
每本做三至四次的练习,就可以不用这本书了,再由浅入深。
这种步骤的好处是可以掌握文字上的意义与语言上的口说能力等两者转换间的衔接能力。
步骤二:看中文,译成英文
和上个步骤差不多,但难度更大。
先用程度较浅的内容如国语、国文课本,或中文的儿童故事,先看中文,再用外语(英语)说出来。
接着以步骤一的方法练习。
我的建议:在进行阅读传译步骤一、二的时候,不妨把译文录下来。
英译中的部分请没有学过英文的人来听,中译英的部分则请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鉴定其是否流畅正确。
我们一定要做录音这个动作来确定口译的正确程度。
步骤三:可以用以英文撰写的文字(最好是专题演讲稿〉,因为口译一般不是口语的,而是比较书面的。
先训练笔头的功夫,在原文的两行字之间写出摘要( target language ) ,再用母语把摘要讲出来,因为我们脑神经细胞里所接受的化石(fossile)比较接近母语的沉
淀与累积。
熟悉了以后再加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此步骤的目的在于让视觉与听觉做某种程度的连接。
步骤四:与第三个步骤类似。
用中文稿,在字里行间用英文做摘译,在用演讲的速度和口吻重新表达出来。
例如拿总统的声明稿用英文做解释,再用演讲的音调以英文演讲出来。
把阅读和听说结合起来。
在紧急场合的时候,口译技巧如果没有经过视译的训练,可能会造成临场混乱。
在更多时候,视译的阶段是用来准备现场即席口译用的,是种全方位语言讯息的接受,把阅读与口译的经验结合在一起。
在训练口译时候,一定要保持有恒心,有毅力!
主题的选取
(1) 可先从经贸的语料,如英文经贸知识的专业杂志着手。
先从基本的语汇( terminology ) 如wto, apec,ceo开始。
(2) 先练习固定经贸语汇( sentence pattern ),随后练习篇章( discourse )。
可以找到会议语言的语料。
例如针对贸易壁垒、关税之类的材料中经常用到固定的句型。
(3) 最后可采用工商时报,产经新闻等。
新闻局的光华杂志即为一选:可边看中文,边用英文说出来,再看相对的句型。
口译的练习经常有时间的压力,所以在练习视译时,最好使用具有固定且会于一般会议使用之经贸语汇的资料。
选取这方面的材料,也是因为如今在口译市场上经贸口译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在练习时,应多多注意使用的句型,而不是文章的内容。
第二项内容,应该考虑科技的内容(high-tech/academics)
多看一些科技的文章和节目,还可以多交一些科技界朋友,因为涉及到这些专业内容,他们的术语显然更专业,他们给我们的答案也更迅速正确。
总结:口译对学任何语言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从口译主题来说,从简单到复杂
从口译内容来说,经贸方面排第一,从经贸到科技
从口译方法来说,从语汇、专业内容、句型累计到流畅程度,是做口译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