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civil心得1、今天同事发现midas中当张拉钢束时当前阶段灌浆即下0个阶段灌浆(默认是这样),计算出来的等效面积和惯距是考虑钢束转化成混凝土后的面积,所以应该输入下1个阶段灌浆。
2、时间依存材料(徐变收缩)中28天龄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一定要看好,否则输入小了,总是提示你约束有误,我就犯了两回这样的错误,在边界条件上找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其实是这个标号输入太小。
3、对于新手初次使用midas,一定要注意单位,记得一次有个同事在cad里划分好单元(单位mm),导入midas中用的单位是mm,导入后就是什么也没有,找了半天发现是单位不对,像用spc计算截面特性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4、在进行抗震分析时,如果阵型始终达不到质量的90%,建议在特征值分析控制中采用多重ritz向量法。
5、静力荷载工况中除了温度和温度梯度,其他荷载都使用施工阶段荷载!!6、预应力钢束特性值中导管直径如果输入错误(我曾经给输入大了100倍,主梁断面给扣了所剩无几),结果计算出恒载反力出现负值!!7、移动荷载分析控制数据中计算位置杆系单元应点选内力(最大值+当前其他内力)及应力。
变截面组定义时的注意本人在学习中有所体会,写出来供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也避免其他人和我一样走一些弯路。
1、PSC数值形截面(即从CAD中导入的截面)不能定义为变截面组,若将其指定为变截面组则不能作分析且不能转变为变截面.所以对于变截面问题要直接输入截面,不能导入。
2、从CAD中导入截面时,应注意:a.单位要正确,即导入前在cad中定义的单位,和导入时要统一。
b.所绘制的截面不能包含面域,否则在截面特征管理器中就无法显示定义为面域的那块,而且图形要是封闭的。
c.导入的步骤,首先用generate命令选中图形,在进行计算划分网格,最后输出保存,即可在截面对话框中导入数值型截面。
地基弹簧的模拟问题?地基弹簧只能受压,根据其特点,用只受压的弹性连接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有限元计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个自由度奇异的问题。
其原因在于,在地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Z方向只有只受压的弹性连接的边界条件,在水浮力作用下,整个结构就没有约束,会无限向上移动,所以会出现自由度奇异的问题。
如果改用节点弹性支撑,它既可受拉,又可受压,计算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它的结果是不准确的,有些节点处弹性支撑必然会受拉,而地基弹簧是不能受拉的。
为解决此问题,我尝试了两种方法:一、在底板加节点弹性支撑,计算后查看反力,将受拉的节点弹性支撑拆掉,然后再次计算,如此循环,得到最符合实际受力状况的结果。
这样处理非常麻烦,不同的组合可能要拆掉不同数量的弹簧。
二、在底板加只受压的节点弹性连接,然后将水浮力、自重、覆土重等加到一个荷载工况里。
这样处理的话,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保证它们的合力一定为压力,必然还是会出现自由度奇异的错误,这样应用就有限制。
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呢?请高手指教!光是水浮力就把结构浮起来?假设是可以的,可以打开非线性选项,分级加载。
先加自重等,然后把浮力分级加,这样不但不必放到一个工况里,而且可以求出极限水浮力。
我知道怎么处理了将荷载组合中的各荷载工况的组合建立为新的荷载工况。
对非线性单元(如索、只受拉或只受压单元)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单纯将各荷载工况的分析结果进行线性组合(荷载组合)是错误的,此时应该使用该功能将荷载组合(如1.2D+1.4L)定义为一个荷载工况作用于结构上,方能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由于我加了只受压弹性连接它是非线性的所以要将将荷载组合中的各荷载工况的组合建立为新的荷载工况。
正如楼主所说,midas 在处理线性单元的时候,分析前与分析后组合都是可以的。
但对于非线性单元,必须在分析前定义荷载组合进行分析,然后在结果里面查看。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关于斜拉桥、悬索桥及使用了非线性单元的桥梁,做移动荷载分析的问题。
移动荷载分析是线性分析,因为程序内部计算时将使用荷载的组合,模型中不能存在非线性单元。
当做斜拉桥、悬索桥的移动荷载分析时,应事先计算出桥梁在自重平衡下的索和吊杆的拉力,并将其作为初始内力加载在单元上,然后将非线性单元如索单元修改为桁架单元后做移动荷载分析。
Midas中虚拟梁的含义虚拟梁个人理解就是一刚度很小的梁,对结果没什么影响.只是一辅助. 在midas里定义虚拟梁通过定义材料&截面.. 材料里使用用户自定义.在弹性模量里输入一比较小的值.如1e-4 截面里在数值里IYY 输入1e-4 .. 当然个人经验习惯不同定义也就不同了. 不过只要你所输入的值定义的虚拟梁参与工作对结构影响不大即是虚拟梁了.在MIDAS里定义刚臂是在边界条件>>刚性连接里定义.. 虚拟梁的刚度不能过小,以1e-4即可,过小会发生奇异。
在模拟车道荷载时,尽量与其他横向梁用铰接联系。
在学习MIDAS过程中,经常在别人做的例子中看到虚拟梁的应用,对于它的含义和具体作用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用虚拟梁?什么情况下用虚拟梁等等问题希望能得到各位的解答。
谢谢!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虚拟梁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导荷载或者分割板。
比如在板跨中有隔墙,需要加线荷载,这就需要在板跨中增加虚拟梁,导线荷载所用。
板柱体系中,在轴线处加虚梁,起到分割板作用。
我也常遇到虚拟梁的问题,我看到虚拟梁是在材料里只定义弹性模量, 而把容重设为零,这样对结构的刚度会不会有影响,不知道这样设置对不对遇到过两种虚拟梁,一种是为了加强横向连接刚度而定义的虚拟横梁,只有刚度,没有质量(可以在截面特性值调整系数中设W=0),这种虚拟横梁的定义经常在梁格法建模中应用,但对于刚度调整系数到底取多大才能符合实际,据说是一个经验问题,呵呵,头疼;第二种就sparkle_1288说的起传递荷载的作用,为了加载的需要而定义的虚拟纵梁,这种虚拟梁的刚度与结构刚度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设为0的话,会发生奇异),也几乎不承受内力,仅仅起到传递荷载的作用。
你的横梁说的是不是端横梁和支座横梁,出现这种情况跟你建立的模型有关,可能横梁建立有误。
这种横梁有几种考虑方法。
一种是对端部和支座处梁单元赋予横梁截面(一般是实心箱形截面),这种方法只适合梁单元模型。
另一种是用实体单元建立实际横梁模型,适用于板单元建立的模型。
如果是横隔梁,对于梁单元建立的模型就不好考虑了。
对于板单元建立的模型还是可以按实体单元去建,比较麻烦。
对于虚拟梁:你是用梁单元(直接赋予箱梁截面)/(梁格法)还是板单元去建立这个模型的?如果是直接赋予箱梁截面的梁单元建立的模型,一般是用不到虚拟梁的(当然如果你在定义车道时可以用虚拟梁作参考,似乎没这必要)。
如果是梁格法建立的模型,必须要有虚拟梁起到横向联系作用(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没有虚拟横向联系梁,划分的梁格间就没有一点关系了,不是一个完整的箱梁)。
如果是板单元建立的模型,一般在定义车道时要用到虚拟梁的。
虚拟梁的设置(截面特性、间距)比较麻烦,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律去参考,主要看你的桥型、荷载等,经验重要。
对于梁格法的评论也是好坏不一。
如果要真正实现空间分析,还是采用其他软件,如ansys 等。
将内力图保存到CAD中MIDAS的图形结果出来后,很多用户关心如果将结果进一步处理,如果能保存到CAD中那就更好了!其实,MIDAS是可以实现这个功能的:1、在后处理中,查看所需的图形结果,有些单元的结果如果不关心,也可以暂时钝化。
请打开数值选项以显示数据。
另外,在数值选项中,还可能调节数值的格式及旋转的方向(数据多时,旋转90可能在CAD中能更好地显示)。
2、菜单:文件--生成EMF文件,选择一个文件名。
3、菜单:工具--转换EMF文件为DXF文件。
画面出来后,点击add,选中刚才生成的emf文件,然后点convert,系统提示成功生成。
4、在CAD中打开,如果要修改文字的颜色,以2002为例,特性--快速选择--应用到“整个图形”--对象类型“文字”--运算符“全部选择”--确认,就选中所有的文字,再在特性中调节颜色或大小……最近将阳光论坛上的几个常见的问题整理了一下,与大家共勉。
1.在midas中横向计算问题.在midas中横向计算时遇到下列几个问题,请教江老师. 1.荷载用"用户定义的车辆荷载",DD,FD,BD均取1.3m,P1,P2为计算值,输入时为何提示最后一项的距离必须为0? 2.同样在桥博中用特列荷栽作用时,计算连续盖梁中中支点的负弯距相差很大.其他位置相差不多. 主要参数:两跨2X7.5m,bXh=1.4X1.2m,P1,P2取100 midas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264.99kn.m 桥博结果支点活载负弯矩-430kn.m 通过多次尝试及MIDAS公司的大力支持,现在最终的结果如下:肯定是加载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每个梁单元的计算的影响线点数改成6,或者,将梁单元长度改成0.1米,就能保证正好加载到这一点上。
由这个精度引起的误差应该可以接受的,如果非要消除,也是有办法的。
2.梁板模拟箱梁问题腹板用梁单元,顶底板用板单元,腹板和顶底板间用什么连接,刚性?用这个模型做顶底板验算是否合适?在《铁道标准》杂志的“铁道桥梁设计年会专辑”上有一篇文章,您可以参考一下:铁四院康小英《组合截面计算浅析》里面讨论组合截面分别用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与梁+板来实现,最后得出结论是用梁+板的结果是会放大板的内力。
可能与您关心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
建议您可以先按您的想法做一个,再验证一下,一定要验证!3.midas里面讲质量转换为荷载什么意思!是否为“荷载转为质量”?在线帮助中这么写:将输入的荷载(作用于整体坐标系(-)Z方向)的垂直分量转换为质量并作为集中质量数据。
该功能主要用于计算地震分析时所需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已输入的荷载,转成质量数据,不必第二次输入。
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是将二期恒载转成质量。
另外,这里要注意的是,自重不能在这里转换,应该在模型--结构类型中转换。
准确来讲,是算自振频率时(特征值分析)时用的,地震计算时需要各振形,所以间接需要输入质量。
一般计算可以不考虑。
但是,新通规D60要求:冲击系数的计算依据是基频,所以,如果可能,还是需要算一下基频的。
4.拱桥的屈曲分析中如何考虑移动荷载现在做一个下承式拱桥,桥面较宽(近期双向4车道加两个非机动车道,远期为双向6车道),无横向联系,在屈曲分析中怎么考虑移动荷载的影响?需将活载按最不利的加载位置求出来,再作为静力荷载加入。
(幸亏MIDAS 有一个移动荷载追踪器的功能,上面有一按钮,可直接将最不利荷载存成文本文件,然后,另存为一个项目,导入这个文本文件就有了新的静力工况了,里面的荷载就是最不利的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