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摘要: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无效益和效益高低的唯一标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一直以来,传统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带给一些学生的真实情感是害怕、不懂、难学、枯燥、无用,希望自己早日摆脱数学的桎梏已成了这些小学生的直接心声。
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等问题是国内外教学理论研究者及教学实践者研究的主要课题[1]。
因此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首先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实施有效教学。
1 小学数学教学准备策略
1.1 对于教师
首先,明确小学数学课的课型,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是概念课,公式、定理课,还是例、习题课,复习课等。
其次,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情况,其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
最后,根据课型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种有目
的、有计划的活动,在教学之前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教师教学的不确定性,找到一种方向感、自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1.2 学生的学习准备策略
首先,概念课及命题课的预习。
学生应明确预习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预习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
其次,对于习题课、解题课的准备。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前面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是学好解题的前提。
一般来说,在概念课或命题课之后,教师会留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题,学生只要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
最后,讲评课的课前准备。
在讲评课前,学生要先看作业或试卷,重新审视做错的习题,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原因分析,明确听课的重点。
2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
2.1 精心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
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
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
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圆柱模型进行自主操作,讨论“有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两个底面是否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得出“把上下两个底面剪下叠起来,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两个底面的直径、半径、周长,是否相等”,“上下两个底面的对称轴是否相等”等多种检验方法,并从中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
这样的处理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了[2]。
2.2 改变呈现方式
用活教材——改变呈现方式打破教材原有次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时,对高难度的例题: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需用饲料940kg。
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饲料18kg~20kg,每只小牛约需饲料7kg~8kg。
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由于这个题目阅读量大,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采取先不呈现问题,学生看了之后会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可以求出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需用饲料多少了。
再呈现问题李大叔的估计,学生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
“优化教学设计”并不是无视教材或漫无目的地“创新”和“开发”,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3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讲解法时,教师讲述的条理和层次要清楚
在练习时,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引
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
对于做练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或补充简易的练习题等方法来解决。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补充一些综合题或思考题,以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一般是首先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层层深入,逐步加以解决;最后概括总结[3]。
这个讲述的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推理系统,从而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系统的数学知识,又学到分析推理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听讲和理解能力,因此宜于在小学较高的年级使用。
讲解时,既要求语言简练、确切、易懂,又要求语言生动有趣。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讲解的内容应该适当地配合直观教学,可以把主要内容边讲边写在黑板上。
在讲解过程中,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学生除了听讲以外,还要注意积极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并举出符合或不符合概念的实例,使学生正确认识概念的外延。
这样讲解,做到了启发学生思维,但是仍不能保证学生正确独立地完成作业,因此有些教师往往来取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边讲边练,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些。
4 结论
总之,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
兴趣是关键,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摸索、总结,不断改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赵永.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数理化学习,2008(11)
[2]王丽霞. 提高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 全球教育展望,2008(1)
[3]刘显明. 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j]. 读与写杂志,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