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路,放开手脚-----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
单位:西宁古城台小学
姓名:刘文菊
拓展思路,放开手脚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
内容提要: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
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因此,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主动思考、大胆探究、革
新体验并接受人文素养的自然熏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必然趋势。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
由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把学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探寻综合活动之源,以积极的心态去参与活动,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还学生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我利用我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
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着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
之后,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二、以丰盈实践活动为内容
如何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
时,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如学校组织学生春游到《西宁市西山植物园》参观,让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室内植物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
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
它能突破时间、空间,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教学第五册《科学》第二单元中的《蜗牛》时,我们可以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
我们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接下来就带领学生开始寻找了解小蜗牛的活动。
这样,你会看到草丛中、大树下、小池旁都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时弯腰寻找,有时低声交流,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一个个十足的小昆虫学家样子。
之后,我再组织大家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个个兴趣盎然,收获丰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与生产经验,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来无味。
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们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加深对学科教学内容的理解,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在学习“植树问题”之后,我们应该组织“看一看,数一数”这样一个实践活动。
让学生先看一看学校教学楼旁栽的风景树,是哪一种植树问题,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让学生自己总结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另外让学生站队、数数步行街的路灯数等活动,再让学生观察,自己总结,加深印象。
在教学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称一称”,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书有多长、多宽,自己的桌子、自己的身高、自己一步有多长等;自己再称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自己的书包有多重等实践活动。
这样,把书上枯燥无味的死知识进行了真实的再现,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贴近学生生活,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是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发展对象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实践,主动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我们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游览、考察、访问、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
如:在对家乡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我是环保小卫士”、“我为环保献一计”等主题,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形式,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长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认真撰写环保小提案,征集环境保护金点子,向班级同学发放环保小袋,用摄影摄像记录身边的环保文明行为。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周”、“我为家乡添新绿”、“清清溪水静静流”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家乡添上一点绿色,用实际行动宣传教育带动全体少年儿童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关注家乡建设。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五、学生在课余时间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
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
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六、综合实践课的组织、管理还有待于改进
目前,综合实践尚未大规模的实施。
现在学校将综合实践课授课时间的弹性处理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新思路。
而受制于课堂教学模式和各方面因素,我们部分教师仍把综合实践课局限在课堂上、校园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希望得到户外活动的机会,他们渴望老师以调查、访问、参观等形式组织实践活动,所以部分学生反应自己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勉强接受。
而综合实践课毕竟还是一种有着一定发展目标的课程,在每一个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应依靠一定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展开实实在在的实践研究。
活动的大多数环节是在校外完成的,那么我们的实践课还必须依靠家长的协助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虽然大多数家长认为这门课很好,但也有不少的学生家长对这一作法表示漠视和不解。
怎样组织和调配家长参与我们的教学指导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大问题。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