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无障碍设计
b.为了防止拐杖头和轮椅前面的小轮滑出栏杆间的空档,应在栏杆下设置 不小于50mm的安全挡台;
c.坡道的坡面要求坚实、平整且不光滑。为了使轮椅的通行顺畅和减少阻 力,坡面上下不要设防滑条或将坡面做成礓磋的形式。
d.为了在轮椅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形成足够的缓冲区域,同时保证轮椅的 转向需要,在该位置应留有1.5m以上深度的空间。坡道顶端的门应向内 开,如必须外开,则需另外给足轮椅回转的空间。
(二)坡道
轮椅坡道:是指在坡度和宽度上以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 者通行的坡道。
1.轮椅坡道的形式——直线形、L形或U形。
在坡道两端的水平段和坡道转和转向处的水平段,要设有深度不小于 1.5m的轮椅停留和缓冲地段。
A方案:直线形坡道,轮椅使用者需 要走较长的路进入建筑物。
B方案:坡道的入口在建筑物 的前面,轮椅使用者与普通人 由相同的位置进入建筑物。
2.门扇的设计要点 a.门应使用横扼下压式把手,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b.当乘轮椅者通过门扇要将门关上时,需要设置关门拉手,关门拉手应设 在门扇高0.90m处并靠近门的内侧; c.门扇中部要设有观察玻璃,可预制另一面的动态情况; d.门扇下应设0.35m高的护门板,防止轮椅搁脚板将门扇碰坏。
(四)楼梯与台阶
(三)门
1.门扇的类型
根据残疾人使用的方便程度,各种不同类型的门由易到难的顺序依 次为:自动门、推拉门、折叠门、平开门、轻度弹簧门。
乘轮椅者在行进时自身的净宽度一般为0.75m,因此各种门在开启 后的净宽度应满足下表规定。
类别 1.自动门 2.推拉门、折叠门 3.平开门 4.弹簧门(小力度)
净宽(m) ≥1.00 ≥0.80 ≥0.80 ≥0.80
3.轮椅坡道的高度和水平长度
2.轮椅坡道的宽度
a.当坡道较短和人流量较少时,室内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0m,室外不应 小于1.2m。
b.坡道较长且有一定人流量时,室内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m,室外不应 小于1.5m。
3.轮椅坡道的其他设计要点
a.坡道及休息平台两侧需设置扶手,且扶手应保持连贯;
建筑类别
最小宽度(m)最大高度(m)
公共建筑楼梯
0.28
0.15
住宅、公寓建筑公用楼梯
0.26
0.16
幼儿园、小学校楼梯
0.26
0.14
室外台阶
0.30
0.14
(五)扶手
扶手的设计要点:
a.在坡道、台阶、楼梯、专道两侧均应设扶手,扶手安装高度为0.85m;
b.扶手的起点和终点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并在水平扶手两端安装盲文 标志;
建筑物入口轮椅通行平台的最小宽度为1500mm。
建筑类别 1.大、中型公共建筑 2.小型公共建筑 3.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 4.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 5.无障碍宿舍建筑
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 ≥2.00 ≥1.50 ≥2.00 ≥1.50 ≥1.50
4.门厅和过厅
设计门厅时,应保证开启门扇后的最小净距。在医疗建筑中,最小净 距应满足病床车的通行要求。
(六)电梯与升降平台
1.电梯无障碍设计要点: a.电梯厅的深度不小于1.8m,以满足乘轮椅者转换位置和等候的要求; b.电梯厅呼叫按钮高度为0.90-1.10m; c.电梯门洞净宽不小于0.90m; d.电梯口应设提示盲道及楼层标志; e.电梯门开启后净宽度不小于0.80m; f.轿厢深度不小于1.40m,宽度不小于1.10m; g.轿厢三面应设0.80-0.85m高的扶手,正面高0.90m至顶部应设镜面,可
传统的公共建筑前有若干台 阶,不利于残疾人的使用。
a.将台阶的位置前移,加大门前休 息平台尺寸;
b.在较宽台阶的中央加一个扶手;
c.如果没有做坡道的空间,可在旁 边加一个升降装置;
d.出入口的门从平开门改为自动推 拉门。
住宅用地高于车道时的入口空间设计实例
3.入口平台
入口平台要满足轮椅的通行和回转,同时还要为其他人的通行和停留带 来便利和安全。
d.不应选用没有踢面的镂空踏步;
e.扶手的下方应设高50mm的安全挡台;
f.在楼梯两侧需设高0.85-0.90m的扶手,扶手要保持连贯,在起点和终 点外要水平延伸0.30m以上; g.在梯段的起点和终点距踏步0.30m应设宽0.30-0.60m的提示盲道,以 告之视觉残疾者楼梯的位置;
h.残疾人使用的楼梯台阶他不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下表。
C方案:坡道的入口在建筑物的 前面,但空间利用不如B方案, 需要额外的休息平台。
D方案: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 案,轮椅使用者行走路线短,可 有效利用空间。
2.轮椅坡道的坡度 坡道的坡度大小,是关系到轮椅能否在坡道上安全行驶的先决条件。 a.国际统一标准——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 b.旧建筑改造时,受现状条件的限制,坡度允许做到1:10—1:8。
楼梯与台阶的设计要点:
a.楼梯的形式以每层两跑或三跑的直线型梯段为最佳。不应采用没 有休息平台的单跑式楼梯和弧形及螺旋型楼梯;
b.公共建筑梯段的净宽和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居住建筑 梯段宽不应小于1.20m;
c.踏面的前缘如有突出部分应设计呈弧形而非直角形,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绊落拐 杖头和对斜面的乱撞;
c.扶手末端应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10mm。栏杆式扶手应向下成弧形 或延伸到地面固定;
d.为方便乘轮椅者及儿童的使用,在公共场所和游乐场、幼儿园等处, 应设置两层扶手,下层扶手的高度为0.65m;
e.不应选用没有踢面的镂空踏步; f.扶手内侧应距墙面40-50mm; g.扶手的截面尺寸应为35-45mm(直径或宽度); h.扶手及托件应安装牢固,其任何一个支点都能承受100kg以上的重量。
第三节 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
一. 无障碍的内部交通系统
(一)建筑物的入口 建筑物的入口是联系室内外环境的空间主要部位,是进入建筑物内
部的必经之路,其无障碍设计更是尤为重要。 1.无障碍入口 无障碍入口——不设台阶和坡道的入口。 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 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2.室内外高差 a.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b.入口处采用坡道时,坡度小于1:20比较使用的; c.当用地条件紧张时,设置坡道有困难时,可采用机械升降装置来解决室内外 高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