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 分类
2)城市规划从全面规划出发要解决以下一些具 体问题:
①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城市以建筑为中 心,因此要解决好由此出现的建筑与街道、交 通、建筑密集中心与城郊边区的关系等问题;
②解决交通与人流的问题。 明确车辆和人行道 路,减少交通阻塞,减少人车矛盾,建立安全、 健康而有效的交通流向、明显的道路标志的视 觉定位与夜间照明系统等。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村落,建筑都是环境的 主角,它不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遮掩的内部 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同于原来的外部空 间。正是这些内部的、外部的空间,为人们的 工作、学习、休息、娱乐活动提供了多种多样 的场所。另外,建筑还是环境形象的主要构成 因素,是环境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环境设计得 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3.室内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是指运用物质技术和艺术 处理等手段,对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构成、功 能要求、室内装饰和风格等进行的设计。所 以,室内设计是受建筑这一主体制约的。
室内的一个组成部分,室 内设计是总体概念,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设计。即对室内空间进行结构性的调
整以获得所需的空间结构。
2)室内装修设计。如室内的布局、墙面、地 面装修,色彩设计,利用艺术作品美化室内 环境及室内绿化等设计。由于家具在室内环 境中的重要位置,家具设计也属于室内环境 设计的范畴之内。
3)物理性设计,如室内采光、通风、取暖、
温度、湿度调节等的设计。
4.室外环境设计
(1)室外环境设计的含义
环境设计的分类,由于观点的不同,设 计界和理论家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分类标准。 特别在21世纪里,人们面临的环境相当丰富 而复杂,因此难以作出确切而涵盖全面的分 类标准。
一般从宏观角度,按空间形式,可把环境 设计分为 :
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 室外环境设计 园林设计等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指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发展进行综合的整体的 规划部署,以满足居民的生活、工作从物质到精神方面的 需求。
构造类是指在环境中同时兼具建筑构造和装饰两种 机能的建筑装饰品,如花格墙、彩色玻璃窗、各种 柱式和斗拱等;
小品类是指各种融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建筑小品, 包括建筑标志、水池、喷泉、钟塔、广告牌、电话 亭、照明灯具、花坛、坐椅、园林植物及儿童游乐 器械等 。
③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由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
无论是城市环境,还是村落环境,按照 其构成因素的性质均可分为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
①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由山脉、平原、水域、水
滨、森林、草原等自然形式和风、雨、雪、 雾、阳光、温度等自然现象所共同构成的系 统。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对人类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 值,以及科学、艺术、历史、游览、观赏等 方面的价值。
⑤重视对古建筑与文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这对历 史的延续和人类历史里程碑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历 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2.建筑设计
建筑是人类在向自然界争取生存空间过程中 所形成的文明成果,它是人工环境的基本要素, 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是人们在一 无所有的土地上建造起的一座座为人使用的“形 体”。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 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它有一个极具体的目 的——为满足人们的确切的使用需求,同时也要 使之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对象。物质与审美二者 的结合,形成了它特有的审美特征。
古希腊时代雕塑与建筑可说是一对孪生 兄弟,在设计构思上两者同是早期审美思维 方式的产物。由于古希腊雅典人视保卫神圣 祖国为己任,他们十分重视体格锻炼,体力 与美在希腊获得祟高的评价,他们根据四年 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胜利者树立雕像, 因此促进了雕塑的繁荣,所以当时希腊的户 外雕塑比比皆是。
欧洲也十分重视陈列在园林中的雕塑 和景点的户外雕塑,如被誉为“艺术之都” 的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卢森堡等。由于 法国近代诞生了3位世界级的雕塑大师: 罗丹、布德尔、马约尔,因此巴黎的户外 雕塑到处可见。还有一些国家雕塑,已成 为国家的象征,
改变了大自然的组成和结构,破坏了生态平 衡。尤其是现代工商业大城市,其发展不是 受自然规律或科学艺术法则的调节,而是受 经济规律的左右,许多城市的发展缺乏全面 计划,房屋密集、混乱,街道交错、拥挤。 除了人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生命,城市变 成了钢铁、混凝土和沥青的世界,人们形象 地称之为“城市荒漠”,它为人类带来许多 环境问题,突出反映在功能、形式、心理、 生态、社会多个方面,从而引起人们深深的 忧虑。
建筑装饰是指以完善建筑功能,装饰和美 化建筑空间为目的而设置的造型艺术品。
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功能和形态 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它分为雕塑、壁饰、构造、 小品四种类型。
雕塑类是指三维空间形态的建筑装饰艺术品,包括 各种室内、外雕塑;
壁饰类是指两维空间形态的建筑装饰品,包括壁画、 壁挂、壁毯和浮雕等;
为什么城市具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势头呢?
这是因为它代表了一种优越的社会组织形 式和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作为工具,城市 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便 利,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和信息传载力。它所 特有的文化、社会和经济条件,可以满足人民 多样化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高度人工化的城市
③给人们场所感。 建立停车场、休闲广场、街心公 园、路旁绿化等构成自然、生动的街道景观,把 绿荫、草地、鲜花等自然因素引入城市以减少城 市的喧嚣气氛,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
④发展公共设施。 如建立候车亭、公用电话、公共 标志与各种指示牌,邮政与消防设施以及废物、 拉圾处理设施等,这些都是属于便民、护民的措 施。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有着久远 的历史,它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远在 奴隶社会城市就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在漫 长的封建社会,城市更有长足的发展,唐代的 长安城(今西安市)城区规模甚至比现在的西安 市区还大。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发展 速度也愈来愈快,新的城市不断出现,老的城 市不断扩大,有些地区由于城市密度不断提高, 市区逐渐联接,形成规模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 带。
地理环境 地质环境 宇宙环境
城市环境 村落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聚 居的场所、活动的 中心,与人类生活、 工作具有最密切、 最直接的关系。所 以,它是环境设计 最主要对象,是环 境艺术最主要研究 课题。
①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
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环境,它是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写道:“人类
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创 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 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 获得发展的机会……人类环境两个方面,即 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 对于享受基本人权,甚至生存权利的本身, 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 环境设计的类别
(1)建筑设计的特征与审美
由于建筑物具有“固定在一个地点,把 根稳扎在大地上”这一与众不同的根本属性, 它所展现的庞大形体和广大空间,无时无刻 都在强迫人们长期地、经常地感受,并接受 它的美的影响,因此建筑除实用功能外,还 必须着眼于建筑的艺术美。
建筑艺术是运用空间组合、体型、比例、 尺度、色彩、质感、装饰等符合形式美及其 规律的建筑语言,构成特定的艺术形象,要 求设计、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建筑物, 以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
② 村落环境 村落环境是指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由于
自然条件的差异,生产活动类型和社会文化背 景的不同,村落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大多 数村落没有经过刻意的设计,而是在漫长的岁 月中根据需要自发地调节、发展而成的,因此 它们能够与自然有机结合,并富有历史感和地 方特色。
今天,村落环境所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保 护当地健康的风土文化的同时,使村民们享受 到现代文明所能带来的一切便利。
1)世界上所有美丽的城市发展过程都基本相同,并具有二 点特征:
一是这些城市里都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形成的城市形态, 如街道、广场、公园等;
二是都有丰富的建筑和城市景观,形成了完整表达城市意 象的符号。
城市规划是一个整体性规划。城市规
划设计以建筑为主,而要周全地考虑到沟通 人与建筑、规划与建筑,沟通市政与市民、 技术与文明,沟通经济开发与文化等关系的 问题。
建筑具有表现性,形式上它不是以再现 生活为其特征,而是通过自身形式表达一种 氛围、一种情绪,乃至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在反映现实的方式上和音乐很相似,所以被 称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建筑的类型
建筑的类型一般分为生产建筑、公共 建筑、民用建筑、纪念性建筑、园林建筑 和建筑小品等。
各类建筑在功能和审美要求上各有侧 重,往往因时、因地、因人以及因特殊需 要而呈不平衡状态。也因此,建筑美呈现 出丰富多采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② 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是指由建筑、建筑装饰等人造物构成的系统。
建筑包括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它们所围合、限 定出的外部公共空间。
根据其用途可把建筑物分为住宅、办公楼、旅馆、展览馆、 剧场、商场、纪念馆等类型;
构筑物可以分为桥梁、水塔、电视塔等类型;
外部公共空间可分为街道、广场等类别。
在中国古代也有户外雕塑,但多立在帝 王将相的陵前,如石人、石狮、石马及牛、 羊等动物石雕。也有的为显示剥削阶级的威 慑力量和守卫意义而雕塑出威严、凶猛的动 物形象,如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和立于 皇族或宫府机构门前的狮子门墩,以及象征 武官身份的抱鼓形门墩和象征文人藏书或富 豪藏宝的箱子形门墩。
现在,在我国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如雨后春笋,因此在城市 广场、园林景点、休闲场所以及居民小区的户 外雕塑也在蓬勃发展。
社会环境主要是作为“内涵”而参与环境 的形成和发展,它虽然“无形”,但却有着巨 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我们从古代罗马人祟尚的庄重伟大、希腊 人欣赏的恬静严谨、印度人追求的神秘幽玄、 日本人喜爱的淡泊素雅 、中国人讲究的等次 对称等都可以探寻其文化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