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谈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朱昌龄
谈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朱昌龄
原因不明的疑难杂病:
顽固性头痛
失眠健忘 呃逆
偏头痛 肿瘤及术后 不明原因头痛
耳鸣耳聋 放化疗后
皮肤病:
湿疮 荨麻疹 黄褐斑 银屑病 过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
肾病风湿病:
肾炎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不全 腰椎间盘突出症
精神类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人类生命活动的 总体表现和重要特征,是人体生命过 程中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如何把握 健康、如何控制疾病,目前有两种主 要的医学体系。
对抗医学——以疾病为中心的防病抗病体系
结构(组织、细胞、分子、蛋白质) 信息 能量 物质 分析 分离 鉴别
运动
自然界 生物 强化因素 生活方式 行为 心理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 西医强调的是微观; 中医是一种文化, 西医是一种技术; 中医是治疗患病的人, 西医是治疗人患的病。
中医的精神实质
▲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 和谐的天人合一论; ▲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强调辨证论治、三因治宜。
中医治疗特色
中药
推拿
说明
所述内容系个人观点,是本人从事中医学临
床教学、管理工作三十余年的心得与感悟。 与其探讨,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中医药的信 念,推动我院及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目前医学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医学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 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以个体化医疗为特 征的新时期”,这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技 术进步的必然。这种变革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头秘
病毒感染性疾病:
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肝炎 非典 艾滋病
妇科疾病:
痛经
月经不调 带下病 不孕症 习惯性流产 妊娠反应 乳腺增生症 妇科良性肿瘤
慢性病及老年性疾病:
慢阻肺
冠心病 中 风 糖尿病 高血压病 代谢综合症 肝硬化腹水 溃疡病
整 体 论
天人合一 形神统一 整体运动 个体化
人体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与规律
这种整体医学正是2500年前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经典书 籍《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现代全球版! “治未病”正是健康的科学。“天人合一”理论也正 是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望、闻、问、 切”四诊合参的手段、“辩证论治”、“三因制宜” 精神实质达到了“简、便、廉、验”防治效果。
敷贴
刮痧 埋线
针灸 艾灸 熏蒸 拔罐 针刀
中医防治疾病的原则
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
既病早治 瘥后防复
八类疾病中医疗效更好
病 功 能 性 毒 慢 性 病 及 老 年 疾 病 原 因 不 明 的 疑 难 杂 病 肾 皮 肤 病 风 湿 病 精 神 类 疾 病
妇
感 科 染 疾
疾
病
性
病 疾 病
病
功能性疾病:
形体结构 病因 病 病理 病机 能理机能
还 原 论
共同规律 同质群体 重复性 统计概率
能量产生 传输 靶点 通路 功能
整体医学——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体系
人体运动在空间所呈现的性状与态势 观察、类推、求道 运动状态 精 气 人 神 运动方式
物质、能量、信息运动
天、地(自然界) 社会 家庭 文化 哲学 信仰
二是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 性慢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 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反思。
以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为例: 心脏病 癌症 生活方式及行为 54% 37% 生物学因素 25% 29% 环境因素 90% 24% 数据表明,对于健康及寿命: 生活方式和行为 60% 起主导作用 环境因素 17% 次之 遗传因素 15% 医疗服务条件 8%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篇》曰: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 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 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 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 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 人行之,愚人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 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是故圣人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 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而成而 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 亦晚乎!
一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全球医疗危 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医学的核心 价值进行深刻反思! WHO组织了GOM(医学目的)国际研究 小组,结论: 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 不公正的医学; 现在许多国家的医学模式已经走到了可供 性的边缘。
以全球经济最发达、科技最选进、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美国为 例: 1950-1976年:人均医疗费用上升302.6%, 而平均寿命并无明 显提高; 1980-1990年:医疗费用从GDP1.2%上升至于11.5% ; 1992-2002年;医疗费用番了一番; 2006年,医疗费用已占GDP16.8%; 2012年,医疗费用又番了一番; 2010年美国GDP为14.6万亿美元; 医疗费用占18%,人均8000美元; 2010年中国GDP为 6万亿美元; 医疗费用占5.2%,人均1400元。
按这一趋势到2028年美国医保体 系将无钱可用。 导致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的根源 是医学的目的出了问题。错误的医学 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 用;当考虑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大 利润时,尤其为此!
如何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WHO国际研 究小组(GOM)总报告,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 根本性的调整: ①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 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护 和促进健康”上来; ②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 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 能是“公平的”、“公正的”医学。
脑血管病 50% 21% 22%
显然: 非传染性慢病的有效控制,要求医学模式的 根本变革,即生物、医学转向生理、心理、 社会、环境四者结合的新医学模式,也叫人 的医学。 《巴黎宣言》—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 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 治好的医生; 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 健康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