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四)14-18世纪西方文明的勃兴(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545年,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的发现和开采引发了震动全欧洲的、持续两个世纪之久的“白银热”。
这股“白银热”对历史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动了拉丁美洲经济的繁荣C.加快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D.促成了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兴盛2.(2013·江门一模)随着欧洲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17世纪荷兰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
由此可见,与这次金融泡沫直接有关的是(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C.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D.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3.(2013·深圳一调)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4.(2013·潮州二模)“……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于是英国( )A.1588年打败“无敌舰队”B.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C.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D.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5.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在大选中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非洲裔美国总统。
他和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6.托马斯·杰弗逊(美国著名政治家、第三任美国总统)曾说:“我们宁愿要没有政府有报纸的美国,也不要有政府却没有报纸的美国。
”杰弗逊强调的是( )A.舆论自由B.新闻监督C.权利平等D.政治民主7.(2013·揭阳一模)1923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受美国三权分立宪政制度影响较深,具有联邦主义特色。
1923年宪法规定,省自治法不得与宪法和国家法律相抵触;如果两者发生可能的冲突,则应提请裁决( )A.议会B.总统C.全民公决D.最高法院8.(2013·韶关一模)西欧司法在1500年以前主要依据《圣经》,1500—1700年主要依据古罗马法。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兴起B.文艺复兴的推动C.宗教改革的影响D.启蒙运动的发生9.(2013·肇庆二模)下列有关人和神的关系,代表路德教徒观点的是( )A.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B.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C.人无法自己争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D.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是对神的最高尊崇10.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他们的评价是针对( )A.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11.(2013·汕头一模)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是( )事件意义地理大发现视野开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否定教会权威启蒙运动理性精神质疑宗教达尔文进化论神学受到严厉考验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教会影响力降低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12.(2013·湛江二模)下列历史现象,能够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是( )A.宗教画中的圣母表情呆板、冷漠B.欧洲流行窄袖,服装突出人体美C.中国古代妇女以“三寸金莲”为美D.程颐提倡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地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独立宣言》材料二美国宪法(1787年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思想观点?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10分)(2)美国宪法中“错误和偏见”有何表现?与《独立宣言》相比,它的保守性体现在哪一方面?(12分)14.(30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8分)(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10分)(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
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12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
题干反映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以及在当时的殖民活动对历史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应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角度来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正确;B“繁荣”说法错误;C属于积极影响,但不是对“历史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D“葡萄牙”说法错误,应是西班牙。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强调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的出现导致金融泡沫,而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故选D。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外国支付收入”理论实际体现了英国人对外国人的盘剥。
A、C强调稳定国内社会和扩大国内市场,与理论内容不符。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D错误。
故选B。
4.【解析】选D。
由材料中“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可以看出是关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争取权力的事件,综合分析选D。
5.【解析】选C。
解答本题可以先从英国国王的权力来入手,“统而不治”的英国国王仅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因此C是作为国家元首的共同活动。
6.【解析】选A。
杰弗逊的话说明,在报纸和政府之间,更愿意选择报纸,宁可不要政府也要报纸。
报纸是人们发表言论的地方,所以杰弗逊强调的是言论自由或舆论自由;在有报纸没有政府的地方,新闻监督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所以A更符合题意。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能力。
结合1787年宪法有关内容可知最高法院具有司法权和解释法律的权力,故选D。
8.【解析】选B。
分析关键信息“1500—17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在这时期进行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误区警示】本题如果没有“罗马”,结合题干时间信息,很容易误选为C,因为材料中有《圣经》。
而题干中的时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并且由《圣经》到罗马法的变化,体现的是由中世纪封建思想束缚,到法律意识的觉醒,即人的思想解放,体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故答案为C。
【变式训练】(2013·深圳二调)马丁·路德在一次布道中说:上帝的天国并不在于可以接触或看得见的外物,乃在于信仰。
他说的“外物”包括( )①神职人员②苦修行善③阅读《圣经》④购买“赎罪券”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与理解能力。
马丁·路德主张虔诚信仰上帝、《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其他途径都是外在的;①②④都是罗马教皇的主张,故选C。
10.【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主要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西方思想文化呈现理性化趋势,故排除A、B、D,选C。
12.【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A、C、D都是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因此不能体现人文精神。
B突出人体美,体现了人文主义对人自身价值、地位的肯定。
故选B。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1)题首先明确材料一的出处是美国的《独立宣言》,因此要求独立、自由等。
第(2)题材料二主要是讨论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错误和偏见”,因此主要考虑该宪法中的弊端即可。
答案:(1)思想观点:人人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6分)要求:争取民族独立,实行民主政治。
(4分)(2)表现: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存在种族歧视;选举权有性别、财产限制。
(8分)体现:民主性。
(4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主要知识点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发展。
第(1)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产生的主要背景。
第(2)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主张即“因信称义”。
第(3)题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注意从“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回答影响。
答案:(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
(5分)背景: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3分)(2)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4分)意义: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6分)(3)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法律保障人的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分)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