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3分)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对联。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2.(3分)对如图这幅书法作品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这幅作品是颜真卿所书,纵笔浩放,一泻千里,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有很大的益处。
B.这幅作品笔力雄健、结体庄密,巧妙运用藏锋和中锋,形成力透纸背的效果。
又横轻竖重,似有立体感觉。
C.这幅作品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
是公认的柳公权书法妙品。
D.这幅作品字态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而且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
3.(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
(1)但使龙城飞将在,。
(王昌龄《出塞》)(2)?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4)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8)“”,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9)“多情自古伤离别”,毕业在即,分离会让我们对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产生依依惜别的情感,但只要我们彼此相知,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邻。
正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所说:,。
”4.(4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怒不可遏.如法炮.制吹毛求cīkè尽职守。
5.(2分)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苏轼是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写过不少风格清新的词,如《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描绘清新明丽的自然美景,寄寓人生哲思。
C.鲁迅的文学作品,其思想的深刻性历来为人称道,如《孔乙己》《故乡》等小说,就蕴含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
D.俄国作家契诃夫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变色龙》是他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万尼亚舅舅》《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6.(5分)本学期,某中学九年级(3)班同学为了丰富课外生活,举行了“春日石城赏花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活动一】提赏花建议根据下面两则材料,给出行赏花的游客提两条建议。
【材料一】昨天上午9时许,前往南京梅花山的车辆已经开始出现拥堵,在南京苜蓿园地铁站前方路口,交警一大早就在这里指挥交通,控制车流进入景区。
长长的车队中大都是私家车。
(2016年3月20日《扬子晚报网》)【材料二】3月20日,南京鸡鸣寺的樱花大道迎来赏花人流最高峰。
现场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马路边、台阶上、草丛中,到处都是游客乱扔的垃圾。
他们一直忙个不停,也难以及时清除。
(2016年3月21日《荔枝网》有改动)【活动二】抒赏花感受九(3)班同学周末纷纷去南京各赏花景点游玩,回来后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抒发他们的赏花感受。
请你选择南京的一处赏花景点,根据示例进行仿写。
示例:春天是一幅画,鸡鸣寺的樱花用粉色的画笔点染了六朝古都。
我的仿写:春天是,。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9分)7.(14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题断桥春望图〔明〕李流芳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绝!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
盖山水相映发①,他处即有,澄波巨浸②不及也。
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徘徊终日。
翌日为杨谶西③题扇曰:十里西湖意,都来在断桥。
寒生梅萼小,春入柳丝娇。
乍见应疑梦,重来不待招。
故人知我否?吟望正萧条。
又明日,作此图。
小春四日,同子阳、子与夜话偶题。
(选自《西湖卧游图题跋》)【注释】①映发:辉映。
②澄波巨浸:水波清澈的大湖。
③杨谶西:人名,后文子阳、子与也是人名。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壬子正月以访旧重至湖上辄独往断桥(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便魂消欲绝.②澄波巨浸不及.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
(4)试赏析诗句中“春入柳丝娇”的“娇”字的妙处。
(5)文中说“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
便魂消欲绝”,正对应诗中“,”(填原句).描绘西湖风景,文侧重表现了之美,诗抓住了之美和之美。
8.(1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可是那位教师,就是斯凯契尔德小姐,对你这么凶。
”“凶?哪儿的话!她是严格。
她讨厌的是我的缺点。
”“如果我是你,我会讨厌她的,我会反抗。
要是她用那束木条打我,我会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
”“兴许你根本不会干那样的事。
但要是你干了,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会把你撵出学校的,那会使你的亲戚感到难过。
宁可忍受一下除自己之外谁都感受不到的痛楚,这总比冒失行事,产生连累亲朋的恶果要好得多。
再说,《圣经》上嘱咐我们要以德报怨。
”“可是挨鞭子,罚站在满屋子是人的房间当中,毕竟是丢脸的呀!而且你己经是那么个大姑娘了。
我比你小得多还受不了呢。
”“要是你无法躲避,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
如果你命里注定需要忍受,那么说自己不能忍受就是软弱和愚蠢。
”我听了感到不胜惊讶,我不能理解这“忍受”的信条,更无法理解或同意她对惩罚者所表现出的宽容。
不过我仍觉得海伦•彭斯是根据一种我所看不见的眼光来考虑事情的。
我怀疑可能她是对的,是我错了。
但是我对这事不想再去深究,我将它推迟到以后方便的时候去考虑。
“你说你有缺陷,海伦,什么缺陷?我看你很好嘛。
”“那你就听我说吧,别以貌取人,像斯凯契尔德小姐说的那样,我很邋遢。
我很少把东西收拾整齐,永远那么乱糟糟的;我很粗心,总把规则忘掉;应当学习功课时,却看闲书;我做事没有条理;有时,我也像你一样,会说我受不了井井有条的管束。
这一桩桩都使斯凯契尔德小姐很恼火,她天生讲究整洁,遵守时刻,一丝不苟。
”“而且脾气急躁,强横霸道,”我补充说。
但海伦并没有附和,她沉默不语。
“谭波尔小姐跟斯凯契尔德小姐对你一样凶吗?”一提到谭波尔小姐的名字,她阴沉的脸上便掠过了一丝温柔的微笑。
“谭波尔小姐非常善良,不忍心对任何人凶,即使是学校里最差的学生。
她看到我的错误,便和颜悦色地向我指出。
要是我做了值得称赞的事情,她就慷慨地称赞我。
我的本性有严重缺陷,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尽管她的规劝那么恰到好处,那么合情合理,却依旧治不了我那些毛病。
我非常珍视她对我的称赞,但就连她的称赞,也没能激励我经常遇事谨慎,考虑周全。
”(节选自夏洛蒂。
勃朗特《简•爱》第六章,综合宋兆霖、李霁野、祝庆英等译本)(1)对于海伦•彭斯被鞭打和罚站这件事,海伦•彭斯本人的想法和“我”(简•爱)的想法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2)选段中,自尊、倔强的简•爱对自己所持的观念始终坚信不疑吗?请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作者这样写,对简•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好处?(3)阅读下面句子,根据语境具体分析人物前后神态变化的原因。
她阴沉的脸上便掠过了一丝温柔的微笑。
(4)选段中的故事情节发生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在原著中,海伦•彭斯和简•爱的人生结局分别是怎样的?9.(11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意思是说古人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上选择一些名词用作度量衡的单位。
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十分也。
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
”意思是说人手后退一寸的脉搏处叫寸口,故谓之“寸”。
“寸”的小篆字形为”“”,“”,”是一只手,“﹣”是指事符号,来指示寸口的位置,中医把脉的时候就是按寸口这个地方。
至于“尺”字,《说文解字》里说:“十寸为尺。
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
”“尺”的小篆字形为“”,像人张开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测量长度,像极了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拃”(读作zhā)这个动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宽为一寸,那么一拃正好是十个手指并拢的长度。
【材料二】“丝”这个长度计量单位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知道1丝=0.01毫米。
“丝”并不像米、厘米、毫米那样常用,但“丝”作为长度计量单位,其实在成书于公元四世纪的《孙子算经》里就出现了:“度之所起,起于忽。
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意思是说,“忽”是长度的最小单位,从长度来看,十忽等于一丝。
不仅“丝”被用作很小的计量单位,“毫”也如此,我们能从它们的字义上找到线索。
“丝”字的甲骨文形体像两束丝,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蚕丝。
“毫”本来是指鸟禽“细而尖的毛”。
蚕丝和鸟类的毛都是微小的事物,两者相较,蚕丝更细,古人把“丝”和“毫”分别用作“忽”之上的长度计量单位的缘由据此可以推断。
【材料三】长度单位古今对照表数值商战国秦汉三国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一尺换算厘16.9523.123.124.225.829.630.731.6831.133.33米数(1)根据材料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中对“寸”和“尺”两字的解说有什么作用?②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推断古人选用“丝”“毫”作为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回答问题。
①从古至今一尺的实际长度有何变化趋势?请用一句话概括。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邹忌“修八尺有余”,《隆中对》说诸葛亮“身长八尺”,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
B.“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由此可以推测中国古代长度单位使用十进制。
C.“丝”“毫”都是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这两个字合成的词“丝毫”的意思就是极微小的一点点。
D.成语“七尺之躯”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一书,意指成年男子,可见当时成年男子平均身长七尺,跟现在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70米几无差异。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4分)10.(4分)按要求修改下面语段。
①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语文课上学习语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
②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③漫步公园,一句“小草梦正酣,请君勿打扰”的标语,让人发现标语也可以如此诙谐步入教室,一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条幅,让人领略古诗中的哲思妙趣;连接互联网,“点赞”“给力”等生动易记的网络流行语,让人感叹网络语言的别样魅力。
④要学好语文,还要多读好书。
⑤只要有一双惠眼,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语文的智慧!(1)第①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