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印象派绘画作品运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引发的思考
文ˉ山西省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ˉ韩曦
[内容摘要]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开创者,印象派画家作品中包含了许多新的造型因素。
尽管在当时这种画法有悖于传统的表现风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
不仅动摇了传统的绘画观念,而且促成了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变。
[关键词]色彩印象派静物画
印象派画家按照自身的审美和情感表达,不再更多地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而是将光线和色彩作为重点表现物体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下所带给人的视觉感受。
这在绘画色彩观念上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
一、莫奈绘画作品色彩观念的分析
19世纪之前的绘画风格追求的是画面形与色并重且要互补分离的特点,在色彩表现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固有色的真实客观表达。
随着这种风格成熟之后出现的印象派从根本上动摇了模拟自然界客观色彩为表现目的的传统绘画观念。
印象派中的代表画家莫奈致力于自然环境与光线关系的研究,采用鲜明的色彩和笔触直接描画在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奇妙的变化。
印象派画家依据自身的审美和情感表达,将光线和色彩作为新的课题进行研究,重点表现物体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下所带给人的视觉感受。
这在绘画色彩观念上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因此莫奈的色彩观念是值得我们去深深领会和探讨的。
莫奈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充分运用色彩语言表达他的情感,用创新的色彩观念唤起人们的视觉留意与情感共鸣,从而使其绘画作品表现出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我们通过学习和观察大师的绘画作品了解到,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都将本人的真实情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
莫奈作品感染我们观者的并不仅仅是扎实的写实才能、画面中所包含的故事情节,还有色彩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情感表达的画风。
艺术家在平凡的世俗世界中捕捉到有价值和感兴味的事物,用丰富的色彩语言描绘生活,并将本人的心血和感情凝聚在作品中。
莫奈常常关注自然界的光色变化,他在绘画中用色彩去表现瞬间的印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常常消逝在光色之中,这种风格的表现使世人重新领悟到光与自然新的构造。
其绘画所表现的光线、颜色的生机取代了以往绘画中严谨的构图来塑造外形的传统表现方式。
莫奈就是在这种细微的关注中领会着色彩的魅力。
在其画作《日出·印象》中,莫奈捕捉日光下景物光线变化的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形成雾气融合的日光,画面的暗部或阴影的部分并不是纯黑色的浓淡变化,而是由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组成的,并构成奇妙的过渡。
正是由于这样,莫奈可以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看见的事物,色彩在创作中变得十分关键,他不是集中表现景物形体,而是关注景物四周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
因此,莫奈在创作作品时将景物的体积感淡化,加强了色彩方面的要素,根据光反射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构成空间,表现出鲜明生动的景物印象。
从观者以及后世的美术评论家的角度来说,莫奈的景物画,突破了“固有色”对物体的限定,这是莫奈特殊色彩艺术语言的表现,表现出大自然给予物体的灵动之美。
莫奈并不满足于可以画他所看到的事物,他描画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弥漫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
他对同一主题重复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写生描画,画出不同的光景与氛围,用极具纯熟和精练的色彩言语描画的《睡莲》,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二、塞尚绘画作品色彩情感的表达
以纯手绘为绘画手段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是将传统风格向现代绘画风格转变与发展的分水岭。
后印象主义流派的三个典型代表人物是塞尚、凡·高和高更,他们以各自特殊的艺术实践使绘画的方向从模仿自然界客观的现实转到了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以此翻开了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新的篇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色彩的因素并不十分突出。
因为那时所创立的“光影素描法”,强调的是在平面的画布上以色彩的明度来表现出物象的雕塑感,色彩的塑造是以表现物体的形体感为目的的。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物理学中光学的成就应用到美术学中,画家们认识到色彩并不全是物体自身所固有的,还来自于自然界光的照射与环境的折射。
对于物体本身而言,影响会更大一些,即我们所熟知的“有光才有色,有色必有光”的道理。
因此,印象派的画家们十分注重瞬间的视觉印象与感受。
他们捕捉大自然中光与色的变化,努力渲染、烘托画面的色彩氛围。
于是,绘画的色彩显露出了自身的独立性,强烈的色性对比与冷暖变化一改传统绘画的风格,向世人呈现出一派流光溢彩的色彩世界。
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他所带来的成就对于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因为他从艺术观念上动摇了传统绘画的根基,突显了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与其所表达的精神品质。
首先他从色彩的运用上对印象派的方法进行了整理。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注重色彩的提炼与概括,并按照自己对空间的理解,积极主动地去安排画面中的色彩关系。
塞尚说过:“作画,绝非奴隶般去摹写题材,而是去寻找众多关系之间的一种和谐。
”因此,他的色彩不是来自于自然的物质世界,而是来自于心灵的精神世界。
塞尚还花了大量时间从事静物这个主题的创作,他认为只有静物才能给予他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从容以对,而这对他那种想要探究其观念深度的做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画静物画之前,他总是摆放一些洋葱、苹果等这些生命力顽强而持久的东西,这样他才能对它们色彩的整体感从事探索性的分析。
其实正是在静物画中,我们才会经常捕捉到艺术家最纯粹的自我揭示。
我们或许可以用《高脚果盘》作为这一系列的一个典型来说明,它是塞尚成就最高、最著名的静物画之一。
这幅作品属于塞尚已完全确立其个人手法的时期。
早年曾促使他以厚重的颜料在画布上塑造形象的那种感性能量依旧赫然在目。
但他处理它的方式却已变得慎重得多。
我们发现他的画面是由细小笔触的画笔逐渐累积而成。
一旦他开始从色彩丰富的物象表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这种细小的笔触就成了一种必需。
过去,他曾将那种迅捷而预先形成的综合强加于现象之上;现在他却继之于一个长长的探究到最后形成一个综合的过程,直到对被见事物的沉思渐渐揭开它自身。
对最终结果持续不断地追求时,常常会在颜料的物质实体中通过一个强烈的色彩,或一根近乎粗暴的轮廓线来进行变化,使其变得极端丰富和稠密,色彩也变得充分饱和,最终完成的画面质地形成了类似于漆器的质感。
塞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绘画美。
他的作品的表面没有任何一部分比别的部分更多或更少具有表现性,因为他的感受力的活跃贯穿始终。
也许某些部位得到了强调,但那些人们也许认为不太重要的部分,同样得到了细心的描绘。
参考文献:
1.马晓林.西方美术史.河北美术出版社
2.帕坦著.张容译.莫奈—捕捉光与色彩的瞬间.上海译文出
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