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名词解释1.医院获得性肺炎(h o s p i t a l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H A 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 o m m u n i t y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C A P):是指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3.支气管扩:直径大于2毫米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
大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支气管管壁的破坏,形成管腔扩和变形。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5.L T O T:即长期家庭氧疗。
对C O P 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目的是使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A O2大于或等于60m m H g和或SAO2升至90%以上。
6.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分为急性和慢性。
7.自发性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8.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9.H o r n e 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癌(P a n c o a s 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陥,同侧额部与胸部无汗或少汗。
10.类癌综合征:肺癌癌细胞浆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而引起的肺外表现。
1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O2或合并C O2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右向左分流疾病,而动脉血P a O2低于60m m H g,P a C O2高于50m m H g,即为呼吸衰竭。
问答题1.简述支气管扩的治疗。
答:支气管扩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手术治疗。
①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通过祛痰剂及支气管舒剂稀释脓痰和促进排痰,再经过体位引流或纤支镜吸痰清除痰液,以减少继发感染和减轻全身中毒症状。
体位引流,原则上应使患处肺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②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是支气管扩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③咯血的处理:若有中等量(100毫升)以上的咯血,经过科治疗未能控制,可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④手术治疗: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或大咯血患者,其病变围比较局限,在一叶或一侧肺组织,尤以局限性病变反复发生威胁生命的大咯血,经药物治疗不易控制,全身情况良好,可根据病变围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但在手术前必须十分明确出血的部位。
如病变较轻,且症状不明显,或病变较广泛累及双侧肺,或伴有严重呼吸功能损害者,则不宜手术治疗。
2.肺心病患者应用强心剂的指征是什么?答:肺心病患者应用强心剂的指征:(1)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药不能得到很好疗效而反复水肿的心力衰竭者;(2)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者;(3)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3.肺心病的并发症有哪些?答:肺心病的并发症有:(1)肺性脑病;(2)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3)心律失常;(4)休克;(5)消化道出血;(6)D I C。
4.什么叫支气管哮喘?答:支气管哮喘是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病。
对于易感者,这种炎症可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5.对疑诊肺栓塞的患者,可通过哪些检查明确诊断?答:对疑诊肺栓塞的患者,可通过下列检查明确诊断:(1)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2)螺旋C T和电子束C T;(3)磁共振显像(M R I);(4)肺动脉造影。
6.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答:①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②抽液治疗:由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水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连,原则上应尽快抽尽积液,抽液还可解除肺及心脏、血管受压,改善呼吸,使肺功能免受损伤。
抽液后还可减轻毒性症状,体温下降,有助于使被压迫的肺尽快复。
③抗结核治疗,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相同。
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全身毒性症状严重,大量胸水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可尝试加用泼尼松,分3次口服,待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减轻、胸水量明显减少时,即应逐渐减量以至停用,停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约4~6周,注意不良反应或结核播散,应慎重掌握适应症。
7.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类型?答:①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胸膜破裂较小,随肺萎缩而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
胸膜腔压接近或略超过大气压,测定时可为正压,也可为负压,视气体量多少而定。
抽气后压力下降而不复升,表明其破裂口不再漏气。
②交通性(开放性)气胸:破裂口较大或两层胸膜间有粘连或牵拉,使破口持续开放,吸气与呼气时空气自由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压在“0”上下波动,抽气后可呈负压,但观察数分钟,压力又恢复至抽气前水平。
③力性(高压性)气胸: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胸膜腔压变小,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压升高,压迫活瓣使之关闭,致使胸膜腔空气越积越多,压持续升高,使肺脏受压,纵隔向健侧移位,影响心脏血液回流。
此型气胸的胸膜腔压测定常超过大气压,抽气后胸膜腔压可下降,但很快又迅速上升,对机体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最大,必须紧急抢救处理。
8.肺癌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的原因有哪些?答:①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②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③转换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④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⑤有膈肌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时,也可出现胸闷、气短;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自发性气胸,胸闷、气短更为严重。
9.肺癌如何与肺结核鉴别?答:①肺结核球:多见于年轻患者,多无症状,位于结核好发部位(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
病灶边界清楚,直径很少超过3c m,可有包膜,阴影密度高,有时含有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核灶,在随访观察中多无明显变化。
如有空洞型成,多为中心性空洞,洞壁规则。
而周围型肺癌常呈分叶状,有切迹或毛刺,尤其是细毛刺或长短不等的毛刺。
如癌肿向肺门淋巴结蔓延,可见其间的引流淋巴管增粗呈条索状,亦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
如发生癌性空洞,其特点为空洞壁较厚,多偏心,壁不规则,凹凸不平,亦可伴有液平面。
②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常有发热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
抗结核治疗有效。
而中央型肺癌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大多毛糙,有时有分叶表现,或为单侧不规则的肺门部肿块,为肺癌本身与转移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融合而成的表现;也可以与肺不或阻塞性肺炎并存,形成所谓“S”型的典型X线征象。
③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发病年龄相对较轻,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X线胸片上病灶为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密度较淡的粟粒结节。
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为两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随病情发展逐渐增多和增大。
常伴有增深的网状阴影。
循环系统疾病名词解释1.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少数情况心肌收缩力正常,而是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循环瘀血。
2.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期充盈受限而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征。
3.A d a m s-S t r o k e s综合征:因心率过慢或过快导致脑缺血,出现的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
4.艾森曼格综合征: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结果,由原来的左向右分流,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出现右向左分流,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即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5.法乐氏四联征: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包括肺动脉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位、右室肥大四种异常。
6.高血压脑病:突然或短期升高的同时,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发生机制可能为过高的血压突破脑血管的自身调节机制,导致脑灌注过多,液体经血脑屏障漏出到血管周围脑组织造成脑水肿。
7.原发性高血压:绝大多数患者中,经多方检查不能找到确切病因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8.胰岛素抵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而糖耐量不同程度降低,提示胰岛素抵抗。
9.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于休息时,多见凌晨时,发作时S T段抬高,治疗以钙通道阻滞剂最好,可与硝酸酯合用,为冠脉固定狭窄的基础上又出现严重痉挛所致。
10.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数周~数月,由于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出现发热、胸痛,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表现。
8.简述高血压的分级。
答: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 H O/I S H1999,≥18岁)类别收缩压(m m H g)舒压(m m H g)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85正常高值130~139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0~149<90<909.简述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原则和降压目标。
答:(1)治疗目的:降低血压至正常围,减少或防止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病残率。
(2)治疗原则:高血压一般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根据情况使用有效而无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降压药,合理地联合用药,同时注意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坚持个体化治疗。
(3)降压目标:原则上应将血压降至患者最大耐受水平,一般主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140/90m m H 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m m H 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40~150m m H g,舒压<90m m H g但不低于65~70m m H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