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发展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发展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发展变化汪胜(湖北大学教育技术学系湖北武汉430062)内容摘要:从传统的纸质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运用,从单一的板书授课到开放的探究式互动学习,这些授课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机会。

是顺应这一变化,并成功地融入其中,还是墨守陈规,直到被信息化浪潮所掩埋;能否把握这一机遇和挑战,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型,是对学生与教师很大的考验。

关键词:教师学生角色新型教学媒体信息素养信息化时代一、前言2000多年前的华夏神州大地,出现了一个大教育家,他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达七十二,他便是孔子。

从那时候起,教育之事便开始蓬勃兴起。

再到后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更是让教育事业又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21世纪来了,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量。

在这信息化浪潮之中,教育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的纸质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运用,从单一的板书授课到开放的探究式互动学习,这些授课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机会。

是顺应这一变化,并成功地融入其中,还是墨守陈规,直到被信息化浪潮所掩埋;能否把握这一机遇和挑战,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型,是对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考验。

二、教师课堂角色的变化转型传统的教学课堂,毫无疑问,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近代的大部分中小学校用的也都是这种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大,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多媒体技术兴起以后,这种情况便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首先体现的便是教学媒体的变化。

从最初的幻灯片、投影仪,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等。

这些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而且这些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课堂角色已经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了。

这些新型教学媒体和手段的出现,在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通过板书授课,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宰,学生则是出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而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

而这种变化,也相应的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自我学习和扩充,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些教师不敢鼓励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学习,视这些新技术为洪水猛兽的观点也隐含着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与教育技术能力的缺失,也就不可能使信息化手段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为此,必须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之适应并能很好的使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

这里所说的培训,一方面,是组织教师进行新兴教学媒体的学习使用,像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等,使他们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的板书授课,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借以提高教学绩效。

这种培训可以是学校或者地方国家教育机构组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是教师自己自行学习。

不过相比较而言,前一种方法更为有效。

因为很多新技术对于一些教学时间相对较长的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自己学习的话会显得相对比较吃力。

而学校和教育机构组织的定期组织培训,可以让教师接受到更系统和专业的学习,同时的话,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可以彼此进行交流、谈论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比较全面和迅速的掌握这些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另一方面,在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新型教学媒体之后,教师的信息素养的也必须相应的加以提高。

所谓的信息素养,是应用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所特有的能力,是通过教育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而我们在这里所提到的信息素养,是一种狭义上的信息素养。

即教师在学会了这些媒体的使用之后,是否会有意识的主动去使用它们,并且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将它们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工作当中借以提高教学绩效。

几年、十几年的板书教学方式让很多教师很不适应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时代产物,他们从内心抵触这些新型教学媒体。

他们习惯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教学,所以他们没有首先想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意识,再加之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比较贵重,而且需要一定的技能,所以会使教师在无形之中感到压力,导致他们不敢使用新媒体。

还有些教师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投机取巧,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自信。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教学媒体,他们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同时这些消极思想也会影响到他们在前面对这些媒体的学习和使用。

所以要培养积极的态度,让教师具有一种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迫切愿望和进取的精神态度,并不断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是一门技术、手段,可以通过一次、两次的培训来养成,它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不断积累。

在学校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追求完善自我,用信息化知识武装自己,培养主动运用这些新型教学媒体的习惯意识。

给自己一个定位,在未来的几年内,让自己从充分接受这些新技术,并将自己的信息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使自己可以充分的驾驭这些新媒体,将之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提高教学绩效。

能否成功实现角色转型,是对教师的一个重大考验。

三、学生课堂角色的转型变化在教师不断地学习的同时,学生也没有停下来。

他们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到现在的主动探究式发现学习,课堂角色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

信息化时代,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教师只是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这些变化都要求学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死读书,读死书”了,必须自己主动地去探索,发现问题,而不能再简简单单的等着老师来告诉我们。

当教师把一些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当中时,我们作为学生相应的也必须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来辅助自己学习,让自己学得更好。

当今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新媒体,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觉得新鲜、好玩,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天天只是听老师讲课了,但是这些媒体本身对学生学习的提高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有的甚至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网络是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一个产物,但是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怎么正确地使用它,不知道如何去利用网络来获取自己有用的信息。

现在的网络上面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东西,有很多充斥着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信息,但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辨别,有很多沉溺于网络游戏、交友之类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教师不敢让学生接触网络的原因。

责任不仅仅是在教师,学生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对新媒体的学习使用就比较简单,他们不需要像老师那样进行集中培训,只需要学校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即可,而且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相对于老师来说是比较强的。

所以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新工具让它们来为自己的学习活动服务。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挑战与机遇是同时存在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社会,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

不同于传统教学当中的学习活动,现在提倡的更多是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存,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利用身边的资源、信息去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将所有的学习知识一下子灌输给学生。

他们会创设情境,并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来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以,作为学生自己,首先要改变意识,不能像以前那样等着老师来布置任务,也不能仅仅是机械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更不能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产生盲目的信任。

学生自己要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敢于对于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和同学一起利用身边的信息化工具和网络资源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存。

学生应该多多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会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更好地学习,而不能固步自封的“死读书,读死书”。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会用到一些信息化工具,其中最常用的便是互联网,由于学生本身是青少年,心理发育并不完善,所以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资源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时应该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网络。

当今有很多学生都过分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以至于严重影响到了自己学习生活,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把双刃剑,所以作为学生自己,要正确的使用它,让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而不是“帮倒忙”。

四、总结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教育到信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手段和媒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角色的转型。

在这个信息化社会,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知道如何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使得别人可从中受益,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不被淘汰,唯有坚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用信息化武装自己,时刻做好准备。

作为教师要知道如何将这些信息化工具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展开;作为学生,要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这些新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知道,发展自己。

这种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

作为学生,要努力配合教师的工作,对于一些现代教学新手段、新方法,教师也是接触不久,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师,很有可能就会伤害到教师的积极性,那么对于以后的这些新媒体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作为教师,要耐心,并鼓励学生,对于这些新媒体学生也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所以要正确的引导,而不能一味的批评。

教师与学生相铺相成,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社会。

不管教学方法、手段或是教师与学生角色如何变化,教育的核心目的都是不会变的。

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教师的工作仍然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点是作为教师永远不变的;而作为学生本身来说,学习依然是核心,新媒体的使用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不管是教师或是学生,都不能舍本逐末,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努力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将教育事业发展的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