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提升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提升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提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 根据语境写词语。

(1)学校cāo chǎnɡ( )的墙壁上长满了 pá shān hǔ( ),nèn lǜ( )的叶子看着非常舒服。

(2)我家的房子采光 liánɡ hǎo( ),里面有一个大 kè tīnɡ( )和两个小 wòshì( ),还有一个 wèi shēnɡ( )间。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布置.(zhì) 隐.蔽(yǐn) 抛.出(bāo)
B.蜗.牛(wā) 骤.雨(zhòu) 毫.不可惜(háo)
C.挖掘.(jué) 倾.斜(qīn) 缘.由(yuán)
D.搜.索(sōu) 琴瑟.(sè) 骚.扰(sāo)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叶柄专家牢固
B.疲劳洞穴痕迹
C.体想选择重叠
D.慎重平整弯曲
4.下列横线上依次应填写的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A.鲜亮舒适匀称缝隙
B.鲜亮舒服均匀缝隙
C.新鲜舒服均匀空隙
D.新鲜舒适匀称空隙
5.写出动物的家,并仿写。

鸟猪牛虎鼠鱼
仿写: 、、
6.读下列一组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好,并说明理由。

A.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B.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7.谚语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你能写出几句有关气象的谚语吗?
8.“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请你用它写一句话。

二、课本回顾。

1.《暮江吟》通过对夕阳、、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之情。

2.《题西林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

3.《雪梅》描写了和争春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和,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过程,启发我们要。

5.《蟋蟀的住宅》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以及住宅是怎样建成的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的精神。

三、交流平台。

做完作业的小强在看电视,妈妈让他离电视远点,可他说,离近了看才好看。

1. 请你劝说小强,让他听妈妈的话。

2.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视力?请你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

四、综合学习。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宣传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

2.这幅宣传画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写下来。

3.请根据宣传画的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

第三单元提升练习
一、1.(1)操场爬山虎嫩绿
(2)良好客厅卧室卫生
2.D
3.C
4.C
5.巢圈棚穴洞塘示例:鸡窝蚁穴羊圈
6.B句好,“最多”说明了蟋蟀住宅深度的极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示例: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暖,九月温。

十月还有小阴春。

8.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感到满足。

示例:他不喜欢随遇而安,总想去改变世界,去做生活的强者。

二、1.江水月亮热爱与赞美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梅雪
4.形状特点留心并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5. 特点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三、1.示例:小强,你看电视离得太近了,这样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近视的。

妈妈提醒你是为了你好,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吧。

2.示例:①避免长时间用眼,看书、写字或看电视、电脑 30~40 分钟要停下来休息。

②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1.画面为一片大树叶,整个图形的轮廓似一只亮晶晶的眼睛。

2.示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

3.示例:让大地清新,让天空蔚蓝,让山河碧绿。

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读准字音
瑟.瑟(sè)缘.故(yuán)骚.人(sāo)
逊.色(xùn)叶柄.(bǐng)蜗.牛(wō)
隐.蔽(yǐn)慎.重(shèn)倾.斜(qīng)
写对字形(写一写,并组词)
叠:
提示:“叠”字上半部分的三个“又”要写得紧凑,它们的捺都要写成点。

隙:
临:
卧:
提示:“卧”左边是“臣”,要注意其中间部分不是“口”。

多音字
降 jiàng(降落)曲 qū(弯曲)
xiáng(投降) qǔ(歌曲)
形近字
暮(暮色)侧(侧面)峰(山峰)
幕(幕布)测(测量)锋(锋利)
慎(慎重)选(选择)较(比较)
填(填空)运(运动)校(学校)
近义词
注意—注目舒服—舒适均匀—匀称
搜索—搜寻慎重—谨慎选择—抉择
反义词
仔细—马虎简朴—奢华平坦—崎岖
光滑—粗糙隐蔽—暴露伟大—渺小
词语解释
1.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大小粗细、时间的间隔相等。

(均匀)
2.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重叠)
3.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

(空隙)
4.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随遇而安)
词语搭配
古诗名句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是诗人的评判,此处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我们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重点句段
1. 叶尖一顺儿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均匀”一词写出了叶子在墙上分布平均,间距相等,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尖全部朝下的形态。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
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几句话运用“触、变、巴、拉、贴”等动词,详细写出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蟋蟀的住处。

蟋蟀的住宅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挖掘时耗时耗力,而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

从这巨大的反差中,可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感知课文
1.《古诗三首》中,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描写了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揭示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宋代诗人卢钺的《雪梅》阐述了对梅、雪的评价,说明了二者各有所长。

2.《爬山虎的脚》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法布尔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习作
好句
1. 我发现豆子居然有了微妙的变化:身体比原来胖了许多,颜色也浅了许多,看上去黄黄的、胖胖的,像个胖小子,可爱极了。

2.小蝌蚪全身由深黑色变成了浅浅的褐绿色,还长着小黑点,眼睛像小球似的凸在脑袋上,沿着玻璃缸壁往上蹿,可爱极了。

提纲
写明观察原因
观察过程
记录观察所得观察对象的变化
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体现观察方法
总结观察所得
语文园地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