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作者:杨惠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唐卡是藏传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在工艺、构图、材料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唐卡的画布制作,构图,起源,颜色和图案的意义,以及唐卡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唐卡;材料;构图;起源;类别;艺术价值;祭拜意图

唐卡,英译Thang-ga,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也称布画,本意为写在布上的文告。

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个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形式上和所使用的材料上都有很大的讲究。

其颜料全部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以保证唐卡色泽的鲜艳,使其甚至在百年后也有同样的颜色;其画布全部使用织工精密的府绸或者棉布,否则太厚太硬的布料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皺裂。

而唐卡的制作过程从绘前仪式到缝裱开光也是十分繁复,短则需要半年时间,长则需要十余年。

从题材上讲,唐卡包罗万象,多以宗教类为主题,内容神圣,表现手法也极为尊敬;同时也包含了不少非宗教类的作品。

唐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是由于唐卡的宗教内容和美学价值。


唐卡艺术既可说它好传承,因为在全国各地都不乏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唐卡艺术中心;也可说它不好传承,因为它工艺复杂,讲究又颇多,大多学习绘画唐卡的画师都是从小学起,要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才学成。

那么,唐卡究竟难在哪里?香格里拉唐卡艺术中心的唐卡非遗传承人巴丹老师说:“耐心”。

唐卡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一幅唐卡要从制作画布开始。

在一块大的布料上量好尺寸,裁下来一块画面所需材料的大小,洗净。

再把画布边缘折起一厘米左右的宽度,用针线缝好,要牢固整齐。

然后拿比画布大的钉好的框架(这个框架多为木头钉成)做外框,把画布再用绳子固定到框架上。

把画布放进框内,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再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S”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这个过程要保持画布平坦紧绷,并富有弹性,否则绘画时画布会越来越松,从而导致画面不精细准确。

接下来要把画布用牛皮胶泡好的水在正反两面刷,再在白颜料中加入水和牛皮胶,调制好,再刷在画布正反两面,不宜过厚或过薄。

把刷好颜料的画布放在太阳下晒,等晒干后用清水打湿画布,然后用石头或倒扣的杯子、碗等平整的一面进行打磨。

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就完成了画布的制
作,可选择较光滑的一面做为绘画的一面。

接下来要两人合作,在画布的背面用沾满颜料的绳子弹出交叉的线,确定画面的外框,再在几个交叉点在画布正面用铅笔点出来,以此在正面确定画面大小。

至此唐卡开始绘制前的准备工作才全部完成。

而绘制唐卡就又是一门繁杂的工作了。

绘制唐卡,也需要考虑其构图,在这点上唐卡与其他绘画形式是相同的,但构图方法却又与其他绘画形式大相径庭。

总体来说,唐卡的画面讲究一个字:满。

首先,画面的主体会占大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其细节会极为充实,会尽可能多地围绕主体,结合主题,添加陪衬,如:山水、花草、云霓、光环等。

而添加陪衬也是十分严谨的,在保证充实的饱满繁密的画面的同时,也要不失秩序井然。

细节来讲,唐卡的构图大小分为几类,以下文中会挑四种常见且重要的构图进行论述。

第一种,中心构图,顾名思义,此构图方式以人物为中心——主要涉及主尊、神。

因每个佛像都有自身的辨别标识,所以主体一定要根据规范。

四周的画面围绕中心主体及主题展开,可自由发挥,可讲述故事,但要因地制宜。

第二种,三界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多与上一种构图方式,即中心构图,相结合。

同样,人物在中间,人物上面为空界,又称圣界;人物下面为地界,又称凡界。

第三种,风俗画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并不需要尊主,即不需要主体。

整个画面以连环画方式讲述故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第四种,自然科学唐卡构图。

这种唐卡相对通俗,比其他构图方式更易理解。

他实用性在先,艺术性在后,只是单纯把知识绘制成唐卡。

唐卡是十分严谨的,不管是人像,还是吉祥八宝,都有他们自己的规格尺寸,所以下笔绘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格子,以保证所画内容的准确性。

接下来,一幅完整的唐卡要经过铅笔稿,铺底色,做颜色过渡渐变,勾线,和画边框。

由于唐卡颜料都是矿物颜料,所以他们干的速度很快,一不小心画面颜色就会分块分层,好好地一片蓝色无故多出来好几条分界线。

所以唐卡画师们在作画时都需要极其专心。

在整幅画都画完后,还要用小刀小心翼翼把画沿着边框裁下来,进行保存或装裱,这样画框就可以反复利用。

而装裱,就又是另一门学问了。


唐卡的类别和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对唐卡的起源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一,随佛教由印度传来;二,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三,用法王松赞干布自己的鼻血绘制;四,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

从内容上讲,唐卡主要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两大类别,他们又分支为很多小的题材,隶属于宗教类有:圣像唐卡,佛本生故事唐卡,人物传记唐卡,祈福还愿唐卡等;非宗教类有:民间文化,藏医药材,天文星象,历史,政治,经济,日历,建筑等。

而唐卡的形式和材料又与内容有着很大关系,比如可保存上百年,不会干裂掉色的颜料可以保证对佛像的尊敬以及佛像的神圣。

唐卡画是为了便于收藏、携带而制作的,是从固定的壁画中发展而成的一种绘画形式。

现在的唐卡不止绘制,刺绣、纺织等方式皆可称为唐卡。

它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祭拜,有着不同内涵的唐卡有着不同的祭拜用途,这其中包含了求子、求学、保平安等多种意义。

所以画面中
任何一处用色,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而是他们各有各的意义。

唐卡中背景里常出现的浪花流云、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相辅相承,用来塑造这幅画下的理念的,如:狮子,意为无敌;大象,意为力量;老虎,意为凶猛;骏马,意为神速;祥麟,意为宁静。

而有时两种动物合为一体,又意味着社会和睦、万物和谐,如:画一个海螺身水兽头的生物,就有着和解和睦的意思,因为海螺和水兽本是敌对的生物。

此外,还有山水树石,代表着长寿;青山绿水,代表着吉祥;日月星辰,代表着智慧。

色彩,在唐卡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矿物颜料源于自然,本身就色彩鲜艳,饱和度高,没有那些浊色、灰色,所以画面通常看起来富丽浓艳,表现力极强。

这其中,绿色可表慈悲救苦,黄色可表福德增益,白色可表辟邪消灾,红色可表怜悯怀爱,蓝色可表威德降伏。

唐卡的内涵意义,某种意义上也是当代人对理想中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往唐卡的绘制者多为僧人,画师们并不会把唐卡当做艺术品来进行创作,而是一种敬佛礼佛的郑重其事的仪式。

在他们眼中唐卡是极为神圣的,这既是视觉的冲击,也是心灵的慰藉。

如今,人们会祭拜唐卡,祈福许愿,期盼着心中所想成为现实。

人们也会把心中所愿一点一滴地画在唐卡中,创造一种意境。

画中所绘的是虚景,而人们拥有美好的心灵却是实事。

借助线条和色彩,在唐卡绘画中勾勒出丰富多样的,不断使心接近理想世界的意境。

唐卡是藏族人民绘画艺术中的瑰宝,积淀着深厚的审美品格与价值。

他以自己独特的生存和成长方式延伸着唐卡艺术的内涵,只要民族集体血脉不断,文化艺术的魂魄也必然不息。

参考文献:
[1]大圣唐卡.工艺揭秘|唐卡画布是怎样制作的?[EB/OL].https:
///a/146753850_649773,https:///a/146753850_649773.
[2]罗桑开珠.略论唐卡象征艺术的美学内涵[C].中国唐卡文化研究论文集.北京市东直门:文物出版社,2015.416-425.
[3]尹俊燕.浅析唐卡绘画艺术的意境美[C].中国唐卡文化研究论文集.北京市东直门:文物出版社,2015.437-442.
[4]赵玉芹.试论唐卡艺术的审美价值[J].西藏艺术研究,2010,3:457-463.
作者简介:杨惠泽(2001-)女,学历高中,研究方向,唐卡艺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