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

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

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中国散手网Copyright 2000--2004 Chinese Sanshou Website一、心意六合拳的起源与内容特点具有极高人体科学价值的心意六合拳,是由明末山西平阳府蒲州均村(今山西省永济县张营乡尊村)人姬龙峰(一作凤)创造的我国最古老的优秀内家拳种。

《心意六合拳谱论》中曰:“山西平阳府蒲州人,居住均村,姓姬名宏、字龙凤老先生,留下谱论,传于习武君子,钻心玩味,以思其理……惟此六合拳者,则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缘先生生于明末,精于枪法,人见之皆以为神,而先生犹有虞焉,以为吾处于乱世,可操执枪以自卫可也,若太平之日,刀枪入鞘,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即枪法改作拳法,而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称其名谓六合。

”《谱论》中把心意六合拳创始人的籍贯、姓名、时代背景和创始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心意六合拳的命名均作了非常详尽的描述。

姬龙峰“精于枪法,人见之皆以为神”,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姬龙峰造诣非常之深的武功,是常人所望尘莫及的。

所以姬龙峰在创造心意六合拳时,并不是简单地“即枪法改作拳法”,而是以他那出神入化的枪法为主,以“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的“天人合一”的大系统理论为依据,经过精心思悟和钻心研习,并以天干之数把世间和传说中的十种生灵的可取之处,融合我国传统的强身健体的功法与枪法贯通为一体,成功地创造了“十大形”为主的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与华佗以“五行”为基因创造的导引健身功法“五禽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心意六合拳是以龙、虎、猫、猴、鹰、熊、蛇、燕、鹞、马等十种动物的特性(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战之勇、猫有捕捉之妙、猴有纵身之灵、鹰有捉拿之精、熊有战斗之情、蛇有拨草之巧、燕有取水之能、鹞有侧翅之力、马有奔程之功)寓于人体,从而取得“天人合一”的整体作用。

所以心意六合拳又俗称“十大形”。

《谱论》中曰:“不别三意,不时常用,可能调治百病,四梢循环,血梢发脚心到天门,再无别疑真豪雄,牙骨肉梢仔细评,评出理来是一通,觔骨一气要和全,天地阴阳凭一气,气能皆通,万事皆通,气复,万事皆复,哪有痕迹?哪有阻隔!以和为始,以和为终。

”说明了心意六合拳功与拳并重并练的无穷奥妙。

正因为心意六合拳是功拳并重并练,所以练习此道者不会存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后顾之忧。

这样也大大缩短了先练拳、后练功或先练功、后练拳的时间。

心意六合拳妙在功中有拳、拳中有功的锻炼,所以可以使练习者在强身健体和技击防身等方面均能取得速效和疗效。

从心意六合拳的功法角度来看,姬龙峰创造心意六合拳要求“以和为始,以和为终”的“和”,是和于术数的。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曰:“术数者,保生之大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姬龙峰创造心意六合拳是为了:“倘遇不测”而创造,是为在“太平之日……顾其自家,顾其性命,有拳尚焉。

”《谱论》中的论述充分指出了心意六合拳防身健体的双重作用。

健体就必须要懂养功。

“不时常用,可能调治百病”就是告诉我们,心意六合拳天天锻炼,不是每时每刻要用以抗暴防身,在太平的日子里,天天练习,可以调治百病,体弱多病者,可以达到治病健体的作用,无病者,更可延年益寿。

《心意六合拳谱论》中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

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这两首七绝是对心意心合拳内外兼修的科学写照,也是对心意六合拳功拳并练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这门内家拳种的本义和真谛。

二、心意六合拳中的阴阳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

它是宇宙万物最基本属性。

阴阳学说贯穿在我国的许多领域之中,并占领主导地位。

我国的传统医学就是根据阴阳来为人诊病、治病的,可以说,没有阴阳学说,就没有我国的传统医学。

阴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它与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阴阳究竟是什么呢?《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阴阳的重要性,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阴阳学说,利用本身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心意六合拳中的阴阳是心意六合拳的整体主要法则。

《素问·阴阳离合论》中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心意六合拳谱论》也明确指出:“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可知一切武艺,俱出于拳内。

”等等论述,都说明了阴阳的离合论贯穿于心意六合拳的理论之中,并指导着心意六合拳的研习。

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就是阴阳。

阴阳本身有着: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等四个基本法则。

心意六合拳中的阴阳关系就是依照这四大法则来指导练拳行功。

《谱论》中曰:“阴阳之法,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天地阴阳交合能以下雨,而拳上阴阳交合,能以成其一块,皆为阴阳交合之气,成其阴阳。

”“左为先锋,右为元帅,手足相顾,准备一切,护上下相连……前六势觔硬,后六势觔软。

”等等都是根据阴阳四大法则的论述。

“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这是指练习心意六合拳者,要以头和臀部为轴承,身驱为转轴,使本身之体好似木工的钻一样,左右不断地转换前后的方位,故《谱论》中曰:“浑身动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这里的左右就是阴阳的表现形式,左在前为阳,右在后为阴,反之则右为阳,左为阴。

阴阳在心意六合拳中存在着无限的可分性与和合性。

它们始终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

心意六合拳非常强调练拳行功中的阴阳相对平衡,只有这样,练习者才会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克敌制胜。

《谱论》中曰:“论身法: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往前,前一直而起,往后,后一直而落!”做好了这关键的一点,把握好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才能有效地“左右明拨任意行”。

所以练心意六合拳者,必须每个动作都要左右两边贯通熟,只有贯通熟了,才能在遇敌之日,思谋所学,彼为阴,我以阳克之,彼若为阳,我则以阴取之。

取得阴阳“消长转化”的绝对优势。

阴阳是心意六合拳练拳行功的主导,每个练习者都必须要洞晓阴阳,没有掌握好阴阳的四大法则是练不好心意六合拳的,故《谱论》中曰:“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

三、心意六合拳中的五行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样,同是我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反映古典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主要模型之一。

五行学说是以元素论为基础,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思想来认识世界的一种学说。

它在战国时代颇为流行,并被引到中医学中。

心意六合拳中的五行,基本上是以中医学中的五行来为理论依据的,并运用于拳中。

《心意六合拳谱论》中曰:“五行:金、木、水、火、土,内对五脏,外应人之五官,如心属火、心急勇力生,肝属木、肝急火焰蒸,脾属土、脾动大力攻,肺属金、肺动阵雷惊,肾属水、肾动快如风。

此五行之存于内也。

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肾,口舌通于心,人中通于脾。

此五行之著于外也。

故曰,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自灵之。

五行真确论也,而最宜和也。

心手通属火,鼻尖通属金,火到金回,亦自然之理,而馀此类推也。

”这段文义把五行在心意六合拳中的内在作用作了非常完整的描述。

心意六合拳拳法中的五行如何呢?《谱论》中曰:“踩、扑、括、束、撧。

踩者:如踩毒物也、扑者:如虎扑物也、括者:包裹而不露也、束者:上下束而为一也、撧者:抖撧也。

”“踩、扑、括、束、撧”是以应人体中的五脏和外五劲的内外高度统一协调的实在作用,是心意六合拳中五劲的最高表现形势。

“踩者,如踩毒物也”是说明足部动作要准确疾快,是要求以足跟为落点,以足掌为踩面,全部动作非常沉稳迅速,这样踩劲方出,才能起到“如踩毒物”的作用。

足跟通肾,肾为人体先天之本,故五劲以踩劲为先。

踩劲也就是五劲统一作用的基础。

《谱论》中:“去意好似刮地风”实乃此意。

“扑者,如虎扑物也”是指手足相顾,护上下相连。

虎乃百兽之王,一啸震天空,雄威撼山岳,其扑物具有雷霆万钧之势。

《谱论》中曰:“如虎之伸爪而物不能逃”,故扑者乃“肺动阵雷惊”之意。

“括者,包裹而不露也”是说在以上手足上下相连相顾的基础上,人本体尤如苍茫大地一样包括万物,而不露其机。

脾属土,故有“脾动大力攻”之意。

“束者,上下束而为一也”是把人体比似一束火把,心又是人体之君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