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赔偿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赔偿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8
5.3.2 赔偿义务机关
D、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或撤销机关。赔偿义务 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 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时,作出撤销决定的行政机 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E、复议机关。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了对相对人合 法权益损害的,复议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F、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授权组织违法行使职权侵 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 织为赔偿义务机关。
C、残疾损害赔偿。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赔偿:医疗费 ;残疾赔偿金(最高额分别为10倍和20倍);致残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人 的生活费(18周岁;死亡);
D、死亡损害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及丧葬费(总额为20倍);生前 扶养的无劳动能力者之生活费。
3.侵犯财产权的赔偿标准
侵犯财产权造成损害的,赔偿范围以直接损失为限。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具体包括适用法律法规性质错误; 适用法规条款错误;以及适用无效(失效或未生效)的法律 、法规等。
C、违反法定程序。违反法定程序是指违反行政程序法规定的 行政行为必须经过的步骤和必须具备的形式等。如不经过应 该经过的步骤;附加不应该经过的步骤;颠倒程序与步骤; 不遵守时限方面的规定等。
2.支付赔偿金
支付赔偿金,即金钱赔偿。其适用范围包括:
A、行政机关损害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的,由赔偿义务机关 支持赔偿金;
B、损害财产权,且不能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的,亦采支付赔偿 金方式;
3.返还财产
亦称返还原物。适用于造成相对人财产权损害,并能够返还 财产的情形。具体为:返还金钱、返还财产。
•23
5.5 行政赔偿程序
5.5.1 违法行为的确认程序 5.5.2 行政程序 5.5.3 诉讼程序
•24
5.5.1 违法行为确认程序
1.违法行为确认程序的涵义 确认程序,是有关机关确认造成相对人合
法权益的致害行为是否违法的步骤、方法等。 是受害人申请国家赔偿的前置条件。它可能是 单独的程序,也可能寓于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或其他司法程序之中。 2.确认程序的主要情形 A、行为机关依职权改变或撤销致害行为; B、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确认; C、刑事追诉程序。赔偿法第20条第2款。
•10
5.2.1 赔偿范围概述
1.赔偿范围的涵义
赔偿范围主要涉及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 是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侵权行为的范围;二是应 予赔偿之损害范围。
就损害范围而言,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采取 有限赔偿原则。应予赔偿之损害,大体分为人 身权损害和财产权损害两大类。其中,人身权 损害包括生命健康权的损害和人身自由权之损 害;财产权损害则以直接损害为限。
•[1E2ND]
5.2.3 免责事由(否定范围)
1.个人行为 2.本人过错 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其他免除国家赔偿责任的情形。如不可抗
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 [END]
•13
•本人过错主要包括: •1、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因过错对受害人的合法权 益造成损害,而受害人对该项损害也有过错。 •2、受害人和国家机关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均存在过错 。 •3、行政机关的行为虽然违法,但这种行为本身并不 能直接引起损害结果发生,损害完全是由受害人自己 的过错造成的。 •4、纯属受害人本人由于错误地理解法律或其他原因 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
2.追偿 追偿,是指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赔偿请求人支
持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 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
•19
5.4 行政赔偿方式及标准
5.4.1 行政赔偿的方式 5.4.2 行政赔偿的标准
•20
行政赔偿的方式
1.赔偿方式的涵义
赔偿方式,是指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具体形式。我国国家赔 偿法采用金钱赔偿为主,其他方式为补充的赔偿方式。
B、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 行使职权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作出共同 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委托机关。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
委托的行政权力时,违法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
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3
5.1.1 国家赔偿概述
1.国家赔偿的涵义 指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因其违法行为侵害人民之合法权
益并造成损害所引起的,由国家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2.国家赔偿的特征 A、赔偿义务主体为国家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B、赔偿范围的特定性; C、赔偿途径的多渠道性。 3.国家赔偿的要件 A、侵权主体为国家或其工作人员; B、损害须为违法行使职权行为所形成; C、损害事实之客观存在; D、损害事实与违法职务行为之因果关系; E、应予赔偿之法律规定。
E、行政处分。
•7
5.1.2 行政责任与行政赔偿
3.行政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是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违法行为的一种最主要的责任形式。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 赔偿责任的制度。主要特征有:
A、侵权行为主体特定性;
B、赔偿是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引 起的;
A、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这属于一种补救性的行政责任。也是行政主体 承担行政责任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形式。
B、履行职责。这主要是在行政主体不依法履行行政职责时承担法律责任 的一种方式。
C、变更行政行为。变更行政行为主要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政行为既 有违法的情形,也有合法的部分。
D、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行为已经造成相对人 合法权益损害的情况下,行政主体依法应当赔偿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损害 。
主要体现在:A、发生基础;B、性质不同。行政赔偿 属违法责任;补偿属非违法责任;C、发生时间不同 ;D、补偿范围。 3.行政赔偿与司法赔偿
二者均属国家赔偿。但二者亦存显著区别:A、侵权 主体;B、发生基础;C、归责原则;D、追偿条件不 同;E、程序不同。
•9[END]
5.2 行政赔偿的范围
5.2.1 赔偿范围概述 5.2.2 行政赔偿之具体范围 5.2.3 免责事由(否定范围)
•17
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义务主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概念。 •联系:国家是国家赔偿责任的唯一承担者,但是,国家的 活动要依赖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来实现。 •区别(1)主体不同。前者指违法行使职权的国家机关或 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后者是国家。从法律关系上讲 ,两者是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 •(2)内容不同。赔偿义务主体是确定赔偿责任的承担者 ,而赔偿义务机关则解决赔偿义务的具体承担者。 •(3)实施加害行为与否不同。
C、其他组织。其他组织终止时,承受其权利的其他组织为赔偿请 求人。
[END]
•16
5.3.2 赔偿义务机关
1.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义务机关是指代表国家接受行政赔偿请求,参 加行政赔偿诉讼,履行赔偿义务的机关。
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义务主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概念。
A、侵权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 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 义务机关;
4.恢复原状
即对受害人受损害的财产进行修复,使之恢复到受损害前状 态之赔偿方式。
[END]
•21
5.4.2 行政赔偿的标准
1.行政赔偿标准的确定原则 A、惩罚性标准。即支付的赔偿数额超出受害人实际所受损失,
具有惩罚性。 B、补偿性标准。即支付的赔偿数额足以填平受害人之实际损失
,使其合法权益恢复到损害前状态。 C、慰抚性标准。所支付的赔偿数额不足以填平受害人所受之实
侵犯财产权造成损害的,能够返还财物的,应当返还;违法取得的财物 受到损害而不能返还的,予以恢复原状;既不能返还亦不能恢复原状的, 或者侵犯其他财产权利的,支付赔偿金。
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以及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 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4、赔偿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5、赔偿时效。两年。
[END]
D、超越职权。主要是指行政主体超越法定职权范围作出的行 政行为。具体形态有超越管辖权和超越自由裁量权。
E、滥用职权;
•6
5.1.2 行政责任与行政赔偿
F、不履行法定职责;
G、违法的事实行为等。
2.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于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行政权力或 者不履行法定职责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其形式主要有:
C、赔偿请求人是其合法权益受到侵权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
D、赔偿责任主体为国家,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为致害的行政机 •8
5.1.3 行政赔偿与相关概念之 比较
1.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 主要有:A、赔偿主体;B、赔偿发生之基础;C、归
责原则;D、赔偿程序;D、赔偿范围;E、赔偿方式 2.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4
5.1.1 国家赔偿概述
4.国家赔偿的种类 A、立法赔偿。立法赔偿是指立法机关因其立法行为侵害人民
之权益而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
在现代各国中,大多数国家均未建立立法赔偿制度。 B、行政赔偿。 C、司法赔偿。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因其违法行使职权的行
侵害人民之合法权益所引起的赔偿责任。
司法赔偿亦称冤狱赔偿。
A、公民。有权请求赔偿的公民死亡时,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 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
受害人为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的,可为请求人;但外国人所属国 对我国公民行政赔偿权利予以限制或不予保护的,按对等原则处理 。
B、法人。法人终止时,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有权要求赔偿。但如法 人被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等行政处罚,或处于破产程序中的法人,以 及法人被行政机关撤销、变更、注销的,仍有赔偿请求人资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