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品项目可行性建议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 21.4 推荐方案与结论 2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11 2.1 企业概况112.2 项目提出的背景11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173.1 原材料生产情况173.2 产品原材料价格走势 173.3 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分析193.4 供需平衡分析 193.5 供给分析203.6 产品价格分析 213.7 进出口状况223.8 销售渠道分析 233.9 用户分析27第四章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29 4.1 生产规模294.2 产品方案29第五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2 5.1 建设地址325.2 建设条件325.3 厂址评述38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396.1 设计原则396.2 项目组成396.3 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396.4 总图运输446.5 建筑工程476.6 给排水 506.7 供电516.8 供热、通风与制冷546.9 通信55第七章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56 7.1 原辅材料供应 567.2 燃料及动力供应56第八章环境保护 588.1 编制依据与范围588.2 环境污染及环保措施 598.3 环保机构设置 608.4 绿化618.5 环境影响评价 61第九章节能方案 639.1 编制依据及设计规范 639.2 项目能源消耗指标分析66 9.3 项目能源供应状况669.4 项目节能措施 669.5 能耗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70 9.6 能源计量及仪表配备 719.8 节能管理759.9 节能结论76第十章消防7710.1 编制依据 7710.2 工程概述 7710.3 生产工艺特点及安全措施78 10.4 消防措施 7810.5 消防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81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 8211.1 编制依据 8211.2 采用标准 8311.3 工程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8411.4 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8611.5 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89 11.6 劳动安全卫生投资估算 9011.7 预期效果及评价 90第十二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91 12.1 企业组织 9112.2 劳动定员 9112.3 人员来源及培训 91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计划 9613.1 项目实施计划建议9613.2 项目实施计划9613.3 项目达产计划9613.4 工程管理 96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814.1 投资估算 9814.2 资金筹措 101第十五章财务评价10315.1 评价说明 10315.2 总成本费用估算 10315.4 盈利能力分析10615.5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10715.6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715.7 不确定因素分析 10715.8 评价结论 109附录一、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4-1)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14-2)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14-3)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15-1)5.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附表15-1-1)6.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附表15-1-2)7.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15-1-3)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15-1-4)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15-1-5)10.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5-2)1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15-3)1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5-4)13.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15-5)15.资产负债表(附表15-6)16.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5-7)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某某XX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品项目1.1.2 承办单位某某XX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法定地址:1.1.3 项目主管单位XX县发改局1.1.4 项目建设地点某某省XX市XX县云峰创业园1.1.5 报告编制单位资格等级: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工咨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原国家计委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2.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2.3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

1.2.4某某XX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资料。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1.3.1对企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划进行说明和总体研究。

1.3.2对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确定项目生产规模。

1.3.3对产品方案和产品技术方案进行论证,确定产品水平。

1.3.4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分析研究,拟定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

1.3.5对项目实施条件、厂址选择、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等进行研究说明。

1.3.6就项目的环保、节能、消防和劳动安全卫生进行分析说明。

1.3.7进行项目的总投资估算、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财务及经济效益评价。

1.3.8提出本项目的工作结论。

1.4 推荐方案与结论1.4.1项目背景与提出由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优异的综合性能及高附加值,被人们称作是二十一世纪的“黑色黄金”,在现代工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苏北地区建立该预浸料产业基地,可以带动当地的整体工业制造水平,抢占高新技术研制开发的制高点。

碳纤维是由有机母体纤维(例如粘胶丝、聚丙烯腈或沥青)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3000度高温的惰性气体保护下制成的。

其结果是除碳以外的所有元素都被去除。

碳纤维呈黑色,坚硬,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 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3000Mpa,亦高于钢。

CFRP的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 g/cm3 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 g/cm3 左右。

CFRP的比模量也比钢高。

材料的比强度愈高,则构件自重愈小,比模量愈高,则构件的刚度愈大,从这个意义上已预示了碳纤维在工程的广阔应用前景,综观多种新兴的复合材料如高分子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许多专家预料,人类在材料应用上正从钢铁时代进入到一个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时代。

碳纤维最早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和美国空军材料实验室于1959年投产,原丝采用粘胶纤维。

1962年,日本碳公司进行了通用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生产。

1971年,日本东丽公司的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投产。

七十年代初,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开始生产沥青基碳纤维,随后,联合碳化物公司又研制出了高模量沥青基碳纤维。

至1985年,美国、日本及西欧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年生产能力达到7250 吨,沥青基碳纤维为1280 吨。

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制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经过近40 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航天主导产品弹、箭、星、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体育休闲用品及压力容器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迅速增长,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急需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军,民市场的大量需求促进了碳纤维市场更加繁荣旺盛。

中国碳纤维的生产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材料来源大部分依赖进口。

另外, 碳纤维长期以来被视为战略物资, 发达国家一直对外实行封锁。

因此,基础研究和创新是发展国内碳纤维工业的根本出路。

目前中国对碳纤维产业支持鼓励政策层出不穷,使之成为超高速发展,并具有战略意义的朝阳高新产业。

预浸料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趋势也必将势不可挡。

尽管我国碳纤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消费量却与日俱增,市场需求旺盛,目前主要集中在文体用品和航空航天方面。

风机叶片和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正在快速崛起。

由于碳纤维产业是由原丝(PAN)生产再到预浸料再到具体的终端产品这么一个产业链,随着市场需求的飞速增加,中国急需加大对预浸料方面的产业化发展。

1.4.2生产规模拟建设年产量2000吨碳纤维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线。

1.4.3市场分析及预测我国碳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巨大,本预浸料项目市场潜力巨大、切实可行,投入产出效益较高,是一个技术比较成熟、市场前景非常开阔的项目。

国内外市场情况预浸料属于碳纤维下游加工产品。

在国际上碳纤维生产国主要是日本、美国、欧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日本的碳纤维技术最先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美国消费量最大,约占世界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全球碳纤维年耗量在逐年增长。

据统计,1996年为580吨,1997年为700吨左右,2000年为1200吨,2001年为1500吨,2001年已超过2000吨,2007年国内的碳纤维市场实际消耗量约为5500吨。

碳纤维主要应用在以下领域:休闲用品(钓鱼杆)、体育用品(网球拍、高尔夫球杆、赛艇、自行车架、羽毛球拍等)、一般工业领域(压力容器、海洋油田钻井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建筑物和桥梁加固、纺织机械部件、机床部件、航空、航天及国防(飞机部件、卫星部件、火箭和导弹部件、雷达罩)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市场需求分析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国内的碳纤维市场的实际消耗量约为5500吨。

体育用品2500吨。

(台湾供应1400吨,日本约1000吨,国内自产100吨),预计增长幅度在3%-5%,已经稳定成熟。

主要产品为碳纤维单向预浸布和碳纤维编织布;风力发电叶片1000吨(基本为美国产品供应)。

目前全球性的清洁能源发展趋势已经出现,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预计增长幅度100%-200%,三年后可达到万吨的用量。

主要产品为12K、24K-48K 碳纤维;建筑增强、补强材料1500吨(基本为日本产品供应)。

预计增长幅度15-20%。

主要产品为碳纤维单项加固布、单向碳纤维板。

主要使用12K碳纤维;其他行业500吨。

预计增长幅度100%,主要产品是碳/碳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和电热材料(约占60%),基本为日本产品供应,部分为国内厂家专用市场,主要为1K、3K、6K碳纤维。

本项目的实施,是根据自由碳纤维生产线和生产碳纤维专有工艺技术为基础,来发展实施预浸料项目。

所以该项目是可行的。

1.4.4建设地点本项目厂址选择在某某XX经济开发区某某云峰创业园内。

1.4.5工程技术方案公司共征地共80亩,本项目占地20亩,新建厂房等基础设施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由园区代为建设。

建设年产2000吨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及制品生产线一条,购置必要的原辅材料,进行生产,全套设备由美国MONTERO USA,INC.提供,并负责安装指导及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