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
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
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
成长档案,采取了以“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结对”为主体的教育管
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
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
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上级
的指示精神,现就我校特别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

结合
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
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将所
有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与老师结对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
结对老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对老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
等活动,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成长结对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老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
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
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
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
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

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
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
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
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
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
师的引导和激励。

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
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
鼓励。

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
我教育的能力。

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
怕点滴的进步。

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
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结对老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
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

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
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
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
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
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对老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
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
对待优生须“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

针对单
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
家长”。

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
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

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
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结合《关于印发潍坊市农村特殊群体学生“合理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帮助和服务我市特殊
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
长的浓厚氛围,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关爱工作,现就开
展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组织,明确
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学习教育以及生活等教育,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确
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健全制度,制定方案。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谈心基本要求》、《关爱留守儿童谈心
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并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
动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
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
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全力关爱。

一是开展结对关爱系列活动。

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特殊群体学生“一对一”结对关爱活动,为特殊群体学
生寻找“代理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特殊群体学生“心有人爱、身
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

例如,一实小为宋冠霖、刘原竹、董子硕、宫珺烁4位特殊群体学生找到了代理妈妈,通过与结对儿
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特殊群体学生”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特殊群体学生之家”。

针对学校特殊群体学生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学生处建立了一个特殊群体
学生之家,提供学校电话给他们与父母亲随时通话。

“特殊群体学
生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

三是配备“留守儿童教师妈妈”。

积极动员离急需关爱学生家近的老师们,争做“留守儿童教师妈妈”,让这些留守的儿童不再孤单,对于学困生,“留守教师妈妈”会指导他们的学习;对于缺乏
关爱的孩子“留守儿童教师妈妈”则与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留守儿童妈妈”她在走访慰问后,不忘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并拜托邻居们都能伸出手来帮助困难家庭,得到了热心群众的
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开展特殊学生专访活动。

各学校结合特殊群体学生及家庭实际,在寒假期间对特殊困难学生进行专访,给特殊群体学生送去关
爱和温暖,给每一位特殊群体学生送去了科普书籍和儿童读物及书
本练习手册等。

让特殊群体学生过上一个安全、快乐、祥和的新春
佳节。

五是健全家校合作关爱机制。

组织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特
殊群体学生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
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
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
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特殊
群体学生的正常运作。

六是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档案。

要求各学校各班级班主任对班级的留守儿童开展了跟踪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状况进行了再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
长需求,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
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心和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状况,让特殊学生关
爱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