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教师的综合素质

试论教师的综合素质

试论教师的综合素质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众所周知,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教育与成长,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尤其是在当今各种新型文化的不断冲击下,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意义更为深远。

所谓教师综合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教师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传道之者必须闻道在先。

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操、责任感及献身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人格的发展。

2、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教育的成功就在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生存、会求知、会适应、会创造,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电化教学,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不仅可大大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使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利用电教过程开展个性化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4、教师应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文化修养。

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所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框架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

”其二教师还必须具备强烈的求知欲,为自己注入新的营养,汲取新的力量,才能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5、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探索的积极性,执着的追求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而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树立科学精神,不断吸收、理解运用创新教育的理论、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科学加工,并进行创造性劳动,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灵活,流畅的思维,不断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

二、当前教师综合素质存在的不足
与现代教育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当前教师的综合素质存在什么问题呢?一言以蔽之,整体综合素质不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得不说是主要原因。

1、师德修养不够。

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有一些人,没有事业心或是对工作采取放任马虎的态度。

平时要求自己不严,自由散漫为所欲为,就教师应具有的师德而言,是不相称的。

他们不但不像雕塑家那样精心做艺反而把学生给带坏了,并且还叫嚷工作太辛苦要报酬,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礼;也有的教师视本职工作为副业,一心搞有偿家教、炒股票
等,所以加强教师道德修养非常必要,应首先要求教师爱事业,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人。

2、教育目的不明。

在应试教育思潮影响下,过去多数教师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能够升学,只要升学率高,学校就成了“名校”,教师也就成了“名师”,而不问那些多数不能升学的学生的素质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要求,更不问那些能升学的学生是否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

在这种人才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行为方式就会发生扭曲。

不彻底转变这种观念,也是根本不能全面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

3、教育方向不准。

在应试教育思潮影响下,社会、学校、教师都只盯住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这就造成了重少数尖子学生,轻多数一般学生;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统考科目,轻非统考科目的畸形教育现象。

老师质量观的核心就是高分
率、“上线率”的多少。

在这种质量观下,学生的道德水准下降,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体质下降,近视率逐年上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低,经不住一点儿的挫折和失败。

显然,不彻底清除这种有害的质量观,也就不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4、教育效能不足。

在应试教育思潮影响下,多数教师知识观也是陈旧的。

他们以能掌握应付统考的知识和办法为荣耀,教授的知识是几十年或几十年一贯制,没有多少变化。

许多知识已经陈旧,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了它们,走上社会排不上多大用场是常事。

因此,教师们不转变这种以应考为中心的知识观,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学校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措施
当我们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不足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认为,学校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必须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人为本”是前提
“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引入学校管理,就是注重用事业凝聚人、用待遇留住人,用真情打动人、用机制发展人,使每个人都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并以追求师生的最优发展为管理的归宿,最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二)师德教育是基础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教育就是以完善的师德培养机制,塑造过硬的“灵魂工程师”。

学校要求教师真正把投身教育作为自觉行动,以公心、耐心、爱心、全心来对待学生。

我们要重视教师的日常行为养成,要通过考评机制来克服教师自身的不足,使每一位教师能够真正以身立教。

在师德养成教育中,我们积极开展师德教育的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铸造师魂,锤炼师德,优化师行。

(三)质量管理是关键
学校办学的最大失败是教师无特色,无特长,无特点。

因为有特色才有个性,有个性才有活力,有活力才能发展。

对每一个学校而言,必须为每一位教师营造一个成长的环境,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通过“指路子”、“压担子”、“结对子”、“拨尖子”、“奖票子”,造就一批质量上的把关人、学科上的掌门人、科研上的带头人、教学上的示范人,从面大幅度提高老师综合素质。

(四)综合培训是保障
以人为本、师德教育、质量管理是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正面引导和动力激发,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培训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因此,着眼未来,学校要重视加大教师培训的战略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形成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

总之,素质教育呼换高素质的教师,在新的时期管理者要创造有利于每位教师学习和创造力发挥的文化氛围,要建立能为教师进行组织学习和信息交流的设施和环境,摸索一套治学促学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教师带头人,为21世纪培养现代化人
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