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PPT课件
考情分析
1.命题形式: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 (4选1),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2.命题特点:(1)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 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 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 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尤其突出 “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 “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3)语料多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 生活,时代感强。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妙用成语
渔 翁 得 利 揠苗助长
负 荆 请 罪 守株待兔
根据诗词句猜成语
1、黄河之水天上来( 源远流长 ) 2、此曲只应天上有( 不同凡响 ) 3、说尽心中无限事 ( 畅所欲言 ) 4、白云深处有人家( 空中楼阁 ) 5、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一见如故 ) 6、卷我屋上三层茅 ( 风吹草动 ) 7、问君能有几多愁 ( 对答如流 )
焚” 等和平运动。其浓重的血腥味再次证实达赖“和平运动”,不 过是欺世盗名而已。 B.叙利亚局势急剧恶化: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流血冲突不止,外部力 量也正紧锣密鼓地向反对派提供武器装备。叙利亚滑向全面内战的可能 性正在加大。 C.今年第一个销售周期,地处内陆的泰安市的房屋均价已突破5000元大 关,而市府附近的“国山墅”更达到每平方米14000元的高价,令工薪 阶层望尘莫及。 D.进入2012年2月份,原本在2011年表现低迷的股市,上演了“七连阳” 的好戏,但大多数人却无法用自己的知识与资金来坐收渔利,令众多散 户大呼遗憾。
小试身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上半场比赛,面对小牛队内线的包夹防守,林书豪外线强行切入,效果
不错;下半场比赛关键时刻,林书豪故伎重演,突破后再度滞空拉杆上篮 得手,并造成奥多姆犯规。 B.“你信或不信,政策就在那里;你认或不认,事实就在那里;你想或不 想,亲人就在那里,望穿秋水,只盼君归。”这一人性化的“清网行动” 通告,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C.中国人并不缺少道德基因,2011年“小悦悦事件”终于让中国刮起了一 场“道德风暴”,“拒绝冷漠,传递温暖”的呼喊不绝如缕。 D.食品安全方面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日新月异,但如果缺少专业知识和调查 研究,就会误导观众,甚至会毁掉一个企业。
易张冠李戴,用错对象的成语
洗心革面 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萍水相逢 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明日黄花 过时的事物 汗牛充栋 书多 罄竹难书 罪恶多得写不完 擢发难数 罪恶多 行云流水 诗文舒展自如,无拘束;事物流转不定,易消逝 多事之秋 国家不安定 一挥而就 才思敏捷,写文章快 青梅竹马 男女儿童一起玩耍、天真无邪 耳鬓厮磨 亲密相处、相爱的情景(男女)
相敬如宾 夫妻互相尊敬,向对待宾客一样 夫唱妇随 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江郎才尽 人文思枯竭,已写不出好文章 挥洒自如 书写时笔墨的运用不受约束;举止潇洒,从容不迫 倚马可待 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呼之欲出 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人选已酝酿成熟,即将就任 信手拈来 写作时语言、文字、材料能随手拿来
鸿篇巨制 规模巨大,篇幅很长的著作 勾画了了 勾画明白、清楚 韦编三绝 读书勤奋 相濡以沫 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纵横捭阖 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含英咀华 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洛阳纸贵 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日理万机 国家领导人政务繁忙 举案齐眉 夫妻互敬互爱
【例1】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熟语使用上的错误。
⑴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 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答:“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能用于物。
⑵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 成疾仍坚持工作。 答:“常日指理君万王机和”国的家意领思导是人一每天天之忙中于要处处理理繁上多万的件政事务务,,这
个熟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 小用”的毛病。
解析:这里成语使用犯了用错对象的错误。
(3)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 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 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 大自然的巧夺天工。(2011·四川高考)
【分析】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 过天然。只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 不能指自然奇观。使用对象错误。
(6)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 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 探他人隐私,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 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分析:目不窥园:汉代董仲舒专心 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后用来 形容埋头读书。
(7)在居委会张大妈的劝说下,吴师 傅和邻居石大嫂终于和好如初,破镜 重圆了。
分析: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 决裂后重又团圆。
(4)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应虚心向 老师请教,不耻下问。
[分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句 中是学生向老师请教,用“不耻下问”, 显然用错了对象。
(5)身处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面对 层出不穷的新发现和浩如烟海的新技 术,你也许会发出“我落后了”的感 叹。于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应运 分而析生:。浩如烟海:形容书籍、文献、 资料等非常丰富,不能用语”是“正确使用词语”的重要组成 部分。熟语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格言、歇后 语等。对熟语的考查主要以成语为主。
正确使用熟语就意味着能准确理解它的本义、引 申义、比喻义,并能妥当运用。考查时往往在熟语运用 中将正误选项相杂,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给定语境辨析熟 语的能力。
成语误用类型直观图
望文生义
成
用错对象
语
褒贬误用
误
不合逻辑
用
搭配不当
类
重复累赘
型
谦敬错位
自相矛盾
考点2 避免张冠李戴,对象不当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方向性”, 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把使用的对象、特 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把握不准,就 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出现张冠李戴 的错误。如“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 天然,只能用于人工制作的东西,不能用于本 来就是自然的东西;“豆蔻年华”只能指女子 十三四岁的年纪,而不能用于男子。
解析: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A故伎重演:老花招或老手法又 重新施展。C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 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 展很快。)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早已高调宣布退休的达赖再次向其信徒发出号召,鼓动信徒参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