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方证解析PPT课件
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 【原文】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 《伤寒论类方》: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荣卫相离,发汗使荣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复发者,
因其自汗而更发之,则荣卫和而自汗反止矣。
.
10
桂枝汤其他适应症6
正祛邪。
.
7
桂枝汤其他适应症3
• 汗下后太阳表证仍在者 •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 • 【原文】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 太阳病汗、下后,或表证不解,或余邪复聚,或复感外邪,只要表证仍在,则应从表而解。但毕竟用过
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加,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 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出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 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 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其他适应症2
• 太阳病兼轻度里虚者 •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 • 太阳病外证未解,是指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仍在,当发汗解表。脉浮提示正气可以抗邪于表,但已
兼弱象,则提示已有轻度里气不足,故以服桂枝汤解肌发汗为宜,而不宜麻黄汤峻汗。 • 不论有汗无汗,只要是脉见浮弱,有正气不足之象,不耐麻黄汤峻汗者,均应使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扶
汗、下之法,正气已经受挫,此时解表,选桂枝汤为宜,即可解正气。
.
8
桂枝汤其他适应症4
• 太阳病兼里实,欲先解表者。 •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 病在表者,理当汗解,病属里实,法当攻下。 • 表证兼里实,一般遵循先解表后攻里的治疗原则。若先攻里,可能导致正气趋向于内,邪气随之内陷,
.
4
服药后的护理方法
• 1.药后啜粥:借谷气补充汗源,借热力鼓舞卫阳。 • 2.温覆取汗:加盖衣被,取遍身微似有汗为佳,切忌大汗淋漓。汗法三大要素①汗出要周遍②要出小汗
③汗出持续一定的时间。 • 3.见效停药:一服汗出病愈,就应当停服。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 4.不效继服:半日内把三服药服完,病重者昼夜连续给药,可以连服二、三剂。 • 5.药后禁忌:忌食生冷、粘滑、肉面、辛辣等不易消化的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导致变证丛生;若先解表,在里的实邪不会在解表的过程中发生异常变化。 • 为什么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解表:桂枝汤既可解肌祛风,又可滋阴和营,既有祛邪外出之功,又无辛
燥助热之弊;不用麻黄汤是恐其峻汗伤津,更增在里之燥热。
.
9
桂枝汤其他适应症5
• 非外邪所致的营卫不和 • 【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
.
5
桂枝汤其他适应症1
• 凡是太阳病,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 【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 “太阳病”泛指一切表证,无论伤寒、中风,无论经过治疗与否,只要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四个症
状,就可以用桂枝汤。 • 本条是抓主症,针对症状用方的典范。
.
6
受不起外来风寒邪气的吹袭。
•
【头痛】: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致。
•
【鼻鸣】:肺合皮毛,其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窍不利
•
【干呕】:风邪袭表,正气抗邪于表而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常,胃气上逆。
•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
3
桂枝汤方义
• 【桂枝】:辛温,解肌祛风,温通卫阳,以散卫分之邪。 • 【芍药】:酸苦微寒,敛汗滋阴,养血和营。 • 【生姜】:辛温发散,降逆止呕,佐桂枝发散风寒以解肌。 • 【大枣】:甘平补中,助芍药养阴和营。 • 【炙甘草】:甘平。调和诸药;配桂枝辛甘化阳;配芍药酸甘化阴。
.
12
桂枝汤加减应用一(桂枝加葛根汤证)
•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 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 【病机】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 • 【治法】解肌祛风,升津舒经 • 【方义】桂枝汤作用: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 葛根作用:1.升阳发表,助桂枝发表解肌,增强桂枝汤的发汗力量,无需啜热粥;2.疏通经脉,祛除经脉
太阳中风的病证。桂枝汤为辛甘温剂,辛温易助热,甘味则增湿,误用可致湿热更重,胃气上逆而发生 呕吐。 • 三、毒热壅盛者禁用桂枝汤。以吐脓血为例,吐脓血者必原有内痈,可知其素体热毒壅盛,可以出现发 热,多汗,身痛等类似太阳中风的症状表现。误用桂枝汤则发汗伤津,辛温助热,病情恶化。 • 推而广之,凡是温热病,应当忌用桂枝汤。
.
2
太阳中风证的因、机、证、治。
• 病因:风邪袭表
• 病机:【阳浮而阴弱】①脉轻取:浮;沉取:弱。②卫强:风伤卫阳,卫阳抗邪而浮盛于外,出现发热; 营弱:风主疏泄,营阴外泄出现汗出,汗出伤营,营阴内弱。
• 病症:【翕翕发热】:卫阳抗邪于表,热在肌表,所以称“翕翕”
•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卫气为风寒邪气所伤,失去了“温分肉”的功能,加之汗出腠理疏松,经
桂枝汤方证解析
内六科 张勇
.
1
【原文第12条】
•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 呕者,桂枝汤主之。(12)
•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 上五味,蚥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
• 病重药轻,治用针药并用法 • 【原文】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 先刺风池、风府的作用:①疏通太阳经气和后项部的气血,从而达到调动正气的效果;②泄太阳经脉中
和后项部的风邪。
.
11
桂枝汤禁忌症
• 【原文】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比吐脓血也。(19) • 一、典型、单纯的太阳伤寒表实证禁用桂枝汤。误用则可能使表邪闭郁更加严重,而发生各种变证。 • 二、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湿热内盛之人,营卫气血失和,可见烦热、多汗,周身酸楚,头痛等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