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逆境生理

植物逆境生理


1.3.4 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之四 ——可溶性化合物增加
• 各种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水解酶活性增 加,使体内大分子化合物转变为小分子可 溶性化合物
• 典型的例子:低温下,淀粉→可溶性碳水 化合物(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增加)
1.3.5 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之五 ——ABA含量的增加
• 各种逆境下,植物体内ABA含量会增加 • ABA含量的增加→增强了植物抵御外界不
第11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1节 植物逆境生理通论 第2节 植物水分逆境生理 第3节 植物的温度逆境生理 第4节 植物的盐胁迫生理 第5节 病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病性
第1节 植物逆境生理通论
1.1 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1.2 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 1.3 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1.4 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
良环境的能力 • “胁迫激素”
1.4 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
• 生物膜与抗逆性 • 逆境蛋白与相关基因 • 渗透调节与抗逆性 • 脱落酸与抗逆性 • 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1.4.1生物膜与抗逆性
——膜脂
逆境下,植物细胞膜脂会发生相变→膜 透性增大→膜内物质外渗(电导率测定其 物质渗出率,评价膜伤害程度)→代谢紊 乱→ 细胞受到损坏。 e.g. 低温下由正常条件下的液晶态,转变 为固化的凝胶态。
• 细胞组织生理缺水→气孔关闭→进入胞内 的CO2减少→影响卡尔文循环
• 细胞组织生理缺水→叶片内淀粉水解加强 →糖类积累→光合产物输出减慢→光合速 率下降
1.3.3 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之三 ——呼吸速率的变化
• 冰冻、高温、盐渍和涝灾引起呼吸逐渐下 降
• 零上低温、干旱→呼吸先升后降 • 感病→呼吸显著增高
——膜蛋白
逆境下,植物会诱导产生新的蛋白(逆境 蛋白) 如:冷驯化蛋白(经冷锻炼后,抗寒性提高 了的植株细胞膜上新产生的一类蛋白) 热激蛋白(HSPs)、渗压素(渗调蛋白)、 病程相关蛋白(PRs)、厌氧蛋白、紫外线 诱导蛋白等
胁迫蛋白的产生往往增强植物的抗胁迫能力; 不同胁迫条件诱导的胁迫蛋白常常相同或相似,如:
生物膜与抗逆性 抗氧化系统与抗逆性 渗透调节与抗逆性 ABA与抗逆性 逆境蛋白与抗逆性 生长状况与抗逆性
1.5 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一般途径 1.6 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
1.1.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非 生 物 胁 迫
•生 物 胁 迫
逆境(Stress):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各种环 境因子的总称。
生物胁迫(biotic stress): 病、虫、杂草、动物、人为因素等。
2. 含有相同碳链长 度的脂肪酸, 其 双键数越多、即 不饱和度越高, 熔点越低,相应 其固化温度越低, 耐寒性越强。
e.g. 粳稻(不饱和脂肪酸和抗冷性) > 籼稻
• 与抗逆性有关的膜脂组分还包括: 磷脂 PC (磷脂酰胆碱) PE (磷脂酰乙醇胺) PG (磷脂酰甘油) 糖脂 DGDG(双半乳糖二甘油脂) MGDG(单半乳糖二甘油脂)
• 零→原生质脱水→ →水 分胁迫
• 高温→叶温升高→蒸腾降温来降低叶温 →蒸腾强烈→水分胁迫
• 盐渍→土壤中盐分过多→根际土壤溶液 渗透势下降→植物失水→生理干旱→水 分胁迫
• 水分胁迫→细胞脱水→膜系统受到伤害
1.3.2 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之二 ——光合速率下降
发生相变的难易程度与膜脂组分中脂肪 酸的碳链长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有关。
饱和脂肪酸
棕榈酸 16:0 硬脂酸 18:0
熔点 (℃) 63.1 69.1
不饱和脂肪酸
棕榈油酸16:1 -0.5 油酸 18:1 13.4 亚油酸 18:2 -5.0 亚麻酸 18:3 -11.0
1. 饱和脂肪酸碳链 越长, 则熔点越 高, 相应其固化 温度越高;
以下侧重讨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1.3 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1. 对水分代谢的影响:多种非生物胁迫作用于植物体均能 对植物造成水分胁迫。
2.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逆境下植物的气孔关闭,光合作 用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同化产物供应减少。
3.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在冻害、热害、盐害、涝渍时植物 呼吸速率明显下降;冷害、旱害时植物的呼吸速率先上 升后下降;植物发生病害时植物呼吸速率明显增强。另 外逆境也会影响各呼吸代谢途径的活性;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指植物具
有对逆境的抵抗和忍受能力。包括御逆性和耐逆 性。
植物通过避逆和抗逆产生了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即适应性(adaptability)。 。
御逆性(stress avoidance):指植物防御 逆境胁迫的能力。如发达根系、发达输导 组织、形成特殊形态结构(如茎肉质化、 叶表面覆盖茸毛、蜡质等)等防御植株脱 水。多来源于植物的形态、解剖特点。
非生物胁迫(abiotic stress): 干旱、盐渍、洪涝、极端温度(高温、低温)、臭 氧等自然产生的和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等人 为造成的不良环境因素。
1.2 植物适应逆境的方式
避逆性(stress escape):指植物通过
各种方式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避开逆境的影响。 如水稻在秋季降温前已完成生育周期。
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指植物通过自
身代谢变化来适应逆境、降低甚至修复由逆境造 成损伤或影响的能力。植物耐性强弱与植物的内 部生理机制有关。
植物通过御逆和耐逆产生了抗性。
植物的抗逆性是在长期的系统发育、 驯化(acclimation)中或经抗性锻炼 (hardening)后逐渐形成的。如植物从 秋到冬,经过抗寒锻炼(Cold acclimation),在非伤害性的零上低温诱 导下植物的抗寒性得到逐渐提高。
缺水、盐渍亦可诱导热激蛋白等。 对胁迫蛋白基因的研究可望从根本上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4.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在各种逆境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解 大于合成。
5. 活性氧主要危害是引起膜脂过氧化,蛋白质变性,核酸 降解。
1.3.1 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之一 ——直接或间接导致水分胁迫
• 干旱、涝灾直接引起水分胁迫
• 零上低温(冷害)→根系吸水能力减弱→ 吸水量>蒸腾消耗→萎蔫、地上部干枯→水 分胁迫
相关主题